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6月17日至19日在桐城派故乡——安徽桐城隆重召开。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与会专家学者对桐城派的形成、发展、历史地位以及桐城派对清代社会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讨。现  相似文献   

2.
2009年6月18日至22日,由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十堰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国际道教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玄天上帝信仰联谊会在道教圣地湖北省武当山举行。共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和高道大德出席了本次盛会。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道教:过去.现在.未来",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充分展示了全球视野下国际道教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态。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学与现代性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9月 2 2日至 9月 2 4日在广州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传统文学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传统文学的现代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 ,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见解 ,为传统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了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先秦史学会第十届年会暨荀子与赵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邯郸学院隆重举行,来自马来西亚、韩国及国内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交流讨论了先秦史和"荀子与赵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中国舟山桃花岛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召开,会议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意蕴、创作渊源、重要作品及其主要人物的精神内蕴等,进行了多方面认真解读和深入剖析,同时对于武侠小说与武术文化关系、小说文本修改、传播及其研究史,以及金庸武侠小说的独特艺术手法等几个方面,展开了热烈探讨,颇多新见。  相似文献   

6.
由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举办的“巴蜀文化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0月 2 5— 2 7日在四川成都召开 ,来自北京、陕西、重庆、四川等地的专家学者 5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 50多篇 ,就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一批引人瞩目的学术新成果。1 巴蜀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及巴蜀文化的界定标准巴蜀文化是长江中上游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吴庚舜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认为 ,巴蜀文化和齐鲁文化、江南文化、岭南文化、湘楚文…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介绍了以New Directions on ELT in China(中国英语教学的新方向)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并对知名专家的主题发言和会议的热点论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书文化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月26日至29日在贵州都匀黔南民族学院行政中心隆重召开。专家学者们就水书起源、文字特点、水书的抢救、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研讨,现就会议研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对民族主义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无论是海外还是大陆,无论是学者、政界领袖还是下层民众,对此都予以了广泛的关注。数量可观的研究民族主义的论著得以出版,如罗志田的《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李世涛的《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罗福惠主编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想论稿》、陶绪的《晚清民族主义思潮》、唐文权的《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王春霞的《“排满”与民族主义》。反映民间、民众民族情绪的成果有宋强、张藏臧、乔边等著的《中国可以说“不”》、李希光的《妖魔化的中国背后》、房宁、王小东、宋强的《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等。这种海内外、上下均对民族主义形成广泛关注、民族主义问题持续高热的氛围,引发了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检视与探讨。2006年,围绕“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这一主题,先后召开了两次学术研讨会,两次会议的成果,既是对前十多年有关这一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总结,我们相信也将对今后深化与拓展这一问题的研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25日,由中山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在桂林举行。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50位全国教育人类学的专家、学者和广西师范大学师生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传统丈化崇尚道德,强调自身修养,重视智力开发,善于调节人和自然的关系,蕴含着丰厚的人文思想,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民众的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极好教材,值得深入挖掘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前,传统家庭教育研究多围绕家训家范、家族文化、著名人物为主的家庭教育思想,养育和训育为主的家庭教育内涵,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为主的家庭教育内容,家训家书等教育方式和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因人施教等教育方法,以及家庭教育历史分期和演进规律等.学者们不仅阐述了传统家庭教育思想,还积极整理、继承和发扬家教精华.未来的研究,可以从...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令人堪忧。本文通过在大学生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采取精选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过程的措施,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懂得并践行百善孝为先,学会感恩,使人有良知,使人明白是非对错、善恶美丑、不二过,使人变得有智慧,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时代使命和职责所在,是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与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路径。当前,高校辅导员在落实传统文化教育职责时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该文提出,辅导员要坚持三个结合、聚焦三个重点、打造三个维度,开拓落实传统文化教育职责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延玥  刘建 《中学教育》2010,(11):41-46
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南京三所小学参加暑期国学启蒙班的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今诸多因素限制了少年儿童对国学的学习,阻碍了孩子们对国学的接触与了解。因此需协调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少年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国学的氛围,使国学更好地在少年儿童当中普及。  相似文献   

16.
滇中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彝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与会学者对滇中的历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了客观科学的分析,并且就滇中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理论突破,并就一些重大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7.
The work that emerged in sociocultural approach during the last decade has contributed to our conceptualization of young children's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in important ways. Many scholars who adopted this framework converged on the point that both children's development and our characterizations of it are influenced by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within which children's and researchers' development takes place. Illustrations of this claim justified our search for culture-specific as well as universal features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However, our efforts to describe the processes by which children's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are formed by their cultural contexts are still in a state of evolution. As part of a search for local theorie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at enable the examination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in relation to their cultural context, Narratives of Childhood is a welcome addition.  相似文献   

18.
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围绕"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这一主题,对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内涵,和谐文化建设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如何发挥大学的功能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以及高校自身和谐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快速发展,如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事关中华民族现代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远程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技术支撑与传播方式。将传统文化开发为优质教育资源,发挥远程教育的教学平台与传播作用,把这种资源用于全民教育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与欣赏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进行保护和继承,将是一件重大而有意义的事情,也是教育技术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与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