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憨大一没文凭,二没技术,到闽南一个多月都没找到工作。好几次,憨大动了回家的念头,但一想起家中的泥坯草房,想起自己快30的人还没个女人,还要那60多岁的老娘洗衣弄吃,憨大就发呆,心里就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在外面。憨大每天都到市中心广场去看招工广告,每次都是失望而归。终于有一天,憨大看到有个公司要招聘几名勤杂人员,便一下子来了  相似文献   

2.
六年小学生活结束后,那是一个漫长的暑假,父母在为我升学的事愁眉不展。我心知肚明,父母也想让我有好的学校上,将来长大有出息。可当时家境不好,单凭爸爸的工资,根本没法供我到好学校读书。我毕竟长大了,所以一个暑假都没提要到县城上学的事。父母心中也许早有打算,每次县里考试,他们必带我去参加。我表面装作若无其事,其实心里多么想到县城读书去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拿到几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时,父母沉默了。那晚,我怎么也睡不着,心想:爸妈也有他们的难处,即使我不能到县城上学,他们也是世界上最疼我的人!不知何时,妈来到我床前,见我没…  相似文献   

3.
10岁的查理和7岁的维多利亚在暑假时来姨母家度假,他们的父母此时到欧洲旅行去了。两个人在姨母家过得很快活,但有时还是要思念父母,思念自己的家。好在父母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通报消息,问候孩子们。但有一天姨父忽然出门了,走得很急,父母的电话也有一段时间没有收到了。开始两个孩子还没有在意,但渐渐地发觉姨母家的空气  相似文献   

4.
德国儿童擅长做家务在西方国家中是出了名的。有的德国孩子甚至早在呀呀学语时便开始在家长的指导下学做一些最简单的家务活,如在用餐前帮助大人把餐具摆放端正等。尽管有时候仅仅是象征性的,他们干完了大人还得重来一遍,但长此以往锻炼下来,德国儿童的动手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出类拔萃了。很多德国家庭,每周都会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的任务指定给某一孩子去干,并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家长还会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和家人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同时,他们还列出父母应做的事情,不让孩子感到父母只吩咐他们做家务,而是让孩子知道自己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生长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这里没有水泥路,没有公交车,没有有线电视,没有宽阔的校舍。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小伙伴一个个进城读书,我的心底也萌发了要进城读书的愿望。我把自己的心思说给父母。第一年父母没答应,说我年龄还小;第二年,我又一次缠父母,父母还没答应,说城里花销大,家里负担不起。  相似文献   

6.
我在巴黎学画时,经常去孚日广场,因为老师有个画廊在那里。巴黎孚日广场在老城玛黑区,不是游客的必到之处,而是附近居民的休闲地。方形广场,四面都是红砖建筑,底层是带拱门的门廊,画廊、古玩店、咖啡吧一间接一间。这17世纪建造的广场,400多年来没多大改变。先是法国人擅长维护传统,后是因为政府不允许改变。政府让它保持原貌,一个伟人在此生活时期的原貌。  相似文献   

7.
哈罗德三四岁的一天,父母带他去游泳。这事显得有点稀奇,因为在此之前,一家人除了去离家两个街区的电影院,很少去其它地方。在游泳池,他们度过了不愉快的一天,在这之后,哈罗德就再没见过他父母穿过泳衣。他只记得:  相似文献   

8.
换位思考     
记得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每次出门玩,父亲都会让我留个条说明去哪里了,几点回家。有一次出门我没留条,结果同学留我在他家吃晚饭,我一点没讲客气,就留了下来,这下可急坏了父母。我吃完晚饭回家已经快八点了,父母还没吃,他们还一直在等着我吃晚饭呢,问明原因后,父亲没有骂我,只有妈妈唠叨了几句,也很快被父亲制止了。同学有套《名侦探柯南》的漫画,  相似文献   

9.
杨永龙 《家长》2014,(4):30-31
正俗话说"狠在脸上疼在心里""恨铁不成钢",这就是父母对待孩子的真实写照。老师:您好!我想了好久,才决定写这封信,希望您能够帮我解开心结,让我可以好好地静下心来面对学习和生活。我和我父母一直相处得不好,他们高兴时就对我态度好,不高兴时就恶言恶语。每次我看见他们脸色不好时,我都不去惹他们,害怕他们更加不高兴,可是这样他们会说我没良心、自私,一点儿也不关心他们的事。我妈妈还喜欢把自己的过错推到我身上来,比如去别人家吃饭迟到了,她就一直解释说我睡懒觉、不懂事。可是,每次出门最慢的就是她。我很害怕和他们在一起,只要不是一定要在一  相似文献   

10.
我生长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这里没有水泥路,没有公交车,没有有线电视,没有宽阔的校舍。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小伙伴一个个进城读书,我的心底也萌发了要进城读书的愿望。我把自己的心思说给父母。第一年父母没答应,说我年龄还小;第二年,我又一次缠父母,父母还没答应,说城里花销大,家里负担不起。第三年,我就要上初中了,我再次强烈要求进城读  相似文献   

11.
《红领巾》2015,(2):60-62
广场上有两个卖艺的乐者,他们一人背着一大包乐器,看起来非常厉害。可是,没有一个路人来光顾。一个小姑娘出现在了空荡荡的广场上,掏出了一枚金币——她还没想好应该把金币给哪一个乐者。为了争夺小姑娘手里的金币,两名乐者使出浑身解(xiè)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2.
前些天,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感动中国》,据说十分让人感动,我没有看,总听朋友提起。那天去吃饭,一桌男男女女,开始大家都说手机段子取笑。后来有人说到《感动中国》,于是有人提议,这样吧,我们一人说一件感动的事吧,大家纷纷同意。第一个人是个男人,他说的是自己的父母。他一个人在北京混,没车没房,为了买房,父母把一生的积蓄全拿出来,即使这样还不够,于是父母来给他排号,搭了个帐篷,为了让儿子能买得起便宜些的经济适用房!寒冬腊月啊,父母轮换着给他排队,他在有中央空调的屋子待着。房子买到后,父母全得了风湿。说完,他的眼角湿了。大…  相似文献   

13.
班上新来了一名叫佳子的幼儿,每到午餐时,不论是哄劝、说理还是斥责,就是不愿意在幼儿园吃饭,硬让她吃,就哭得天翻地覆。我们告诉她的父母,他们也没办法,中午又没时间来接,只好说:“我们早晨多给她吃点儿,中午就随她去吧!”我看到孩子这样,很心疼,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相似文献   

14.
冯慧 《家教世界》2013,(17):55-56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市里谋生糊口。除了逢年过节,他们很少有机会和父母碰上一面,甚至有少数孩子盼星星盼月亮,盼到最后父母因种种原因还是没回家过年。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却被留在乡下,像荒草一样  相似文献   

15.
朋友在广州一家电脑公司工作,是个大孝子,每隔两个月都会给山东老家的父母寄钱。而每当村干部用高音喇叭通知父母去村委会取汇款单时,父母都会高兴好多天.因为这样全村人都知道他们有一个孝顺且很有出息的儿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反复的心     
每次在两个孩子把我吵得受不了的时候,我就渴望能有和丈夫单独出游的机会.好怀念那些过去的日子.新婚后的那些个周末假日,我们俩人总是会手拉手去看一场电影,然后在布鲁塞尔的街头闲逛一阵,再去买些零食带回家,在灯下对坐,可以聊一个晚上. 回台以后,孩子来了,在初为人父母的那几年里,心里和眼里都是孩子,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出去玩的事,有五六年都没有进过电影院,更别提去爬山或者是划船了.可是,等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就很想带他们出去玩了,只是,每次在帮两个人都穿戴好了以后,还没走出门,我就已经疲累不堪.出门之后,这个要吃冰,那个要喝水,要东要西的,使我穷于应付,最后总是会又累又气的回到家来.  相似文献   

17.
葛闪 《华章》2011,(11):10-10
涂涂命苦,去了福利院还没到一个月,就离开了人世。死时,才九岁。 涂涂是村里的孩子,一个憨厚可爱也可怜的患有父母遗传艾滋病的小男孩。若不是得了这种可怕的病,他此时应该是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在爷爷奶奶膝下嬉闹,在玩伴之间戏耍,在童话里自由自在地穿梭吧。  相似文献   

18.
露出脸来,你没偷没抢,靠的是自己的力气赚钱,做的是堂堂正正的事情,这不丢人。有一个少年,他姊妹七个,父母虽努力工作,但日子过得还是非常艰辛。没办法,父母决定带着他们回老家生活。没想到途中渡船遇险沉没,少年全家获救了,可他们仅有的那一点财产却都化为乌有。他们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19.
我身边有些同学花起钱来很“潇洒”,与他们的身份不相符,购买的商品他自己也觉得不太实用。现在诱导消费的广告很多,大家脑子里或多或少总有一些商品的广告词。到商店买东西时,总是觉得这个不错,那个也行,不知不觉,就买了一堆我们并不完全需要的东西。东西买得多,倒无多大妨碍,只不过苦了兜里的人民币,苦了生我养我的父母。毕竟我们还没到兜里有钱没处花的地步。因此还是提倡合理消费。世界首富的美国,有句名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讲得就是身上衣裳口中食,都得自己去挣。我们青少年大多还没有自食其力,在花父母的血汗钱…  相似文献   

20.
刘紫卿 《红领巾》2009,(7):51-51
放学了,我在学校门口等妈妈。几个高年级的大哥哥走过来,他们兴高采烈地唱歌,一边跑一边笑。一大片白色的东西在他们脚下被踩来踩去,可他们只顾高兴,谁也没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