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尔滨学院艺术系的钢琴老师爱娃来自俄罗斯,毕业于叶卡杰林堡音乐学院,5岁开始学钢琴,12岁到专门的音乐学校学习,又在大学的钢琴系学习了5年。毕业后在海参崴一家音乐团体工作了10年,在俄罗斯是专业的钢琴演奏家,2001年3月和丈夫一起来到了中国。爱娃在哈尔滨教钢琴已经四年了,曾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任过两学期的教,她的丈夫热内亚也在哈尔滨教了四年油画,  相似文献   

2.
"归化"翻译是传统翻译,很早以前就存在。鲁迅在1935年首次提出"归化"这个名词,60年后,西方翻译理论界使用domestication这一术语描述翻译策略,中国翻译理论家将它翻译成"归化"。翻译理论界普遍认为"归化"翻译的特点是译文易懂、透明、流畅,读起来不像译文,译文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译文没有"翻译腔"。然而,有人误解"归化"翻译,把易懂、透明、流畅等作为"归化"翻译的唯一标准。深入研究发现,译文具有易懂、透明、流畅等特点的翻译是"归化"翻译,却不一定是最好的"归化"翻译。最好的"归化"翻译是译文首先翻译出了原文的意义,译文通顺易懂;其次,译文保持了原文的结构,翻译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即传统上说的神形兼似。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冰坛上,有这样一位小将,她出身"草根"却有着远大的理想;她年轻气盛,却将赛场最高荣誉作为追求的目标。她多次夺得世界杯分站赛的冠军,被称为中国冰坛上"小燕子"。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的"化境"说是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然而,自从钱钟书提出"化境"说以来,"化境"一词的英译却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达,这种现象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研究。笔者检索了近30年来公开发表且以"化境"为关键词的论文,发现"化境"的英译可归为四类:sublimation,transformation,transmigration,huajing。通过从英译的意义、译者的考虑及"化境"本义三个方面分析,笔者指出较为妥当的翻译是采取音译法,将其翻译为huajing。  相似文献   

5.
孟夏 《神州学人》2013,(5):39-41
"‘春晖杯’大赛让我们更加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就是对自己项目和团队的优缺点认识得更充分了;所谓‘知彼’,就是对市场和投资人的喜好领悟得更真切了。"2008年,在中国驻瑞士使馆教育处的建议下,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以下简称为"协会")开始组织  相似文献   

6.
翻译班是"尼姑庵"最初见到班上的全体人员时,我不免小小地失望了下。因为我学的是翻译专业,整个班就一"尼姑庵",一个男生都没有。我们翻译系整个研究生班总共24个人,一半来自香港,一半来自内地。听完她们的自我介绍之后,我才发现这帮人个个都来头不小,有外交部的翻译,有《文汇报》的记者。最年长的一名同学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我都可以叫她阿姨,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学无止尽"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7.
在瑞士旅居的中国人大概都听过这个段子:一个中国人在瑞士生活了十几年,满足加入瑞士国籍的要求,决定全家入籍。本来一切都很顺利,却在“居住地意见”一项上卡了壳。他原本以为自己遵纪守法,只要去“居委会”盖个章就万事大吉。结果一问才知道,当地的规定是政府说了不算,要全体居民集体表决。  相似文献   

8.
刘敏 《海外英语》2014,(18):136-137
"关系"一词被普遍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负载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其汉译英过程中,却有多个不同的翻译版本。该文将对"关系"一词进行研究,并对其主要的几个英文翻译版本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诸如"关系"这样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如在译入语中不能找到相应对等的词汇表达,最好的翻译方法还是音译。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51-152
"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中,中外语言交流愈加频繁,中国尤其是河北若要展示自身文化内涵,外宣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新时代"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外宣翻译的重要意义,同时剖析了河北省外宣翻译现状,尝试从四个方面优化外宣翻译策略:一是突出文化传播;二是理解文化内涵;三是多样化翻译技巧;四是提高外宣能力,展示品牌信誉。  相似文献   

10.
正她,是我们班的班主任苏老师。班里有人称她为"雷公",有人尊她为"圣母"。她长着一头有个性的长发,上半部分是黑色的,下面是咖啡色的;一双单眼皮的小眼睛,目光却非常凌厉,班上发生的任何事都逃不过她的"法眼"。她发起脾气来就如同"雷公"驾到,说话声"震耳欲聋",我们都害怕她;可她表扬你时,那小小的嘴巴能说会道,话语甜丝丝的,整个人犹如"圣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语文》2007,(11):93-93
女娲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女王,也是"三皇"之一。她是伏羲的妹妹,因为她生下来的时候长得很像娲,所以叫"女娲"。女娲的能力很大,在中国神话里她和西方的上帝差不多。她每天都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东西,她的一小段肠子就产生了10个神,她在正月初一造出了鸡,初二造出了狗,  相似文献   

12.
她是俄罗斯人,由于有一半韩国血统,长着一副"很中国"的脸庞,因此在中国当外教时还遭遇到不少误会;她精通六国语言,在北大读研时认识了德国籍的华裔老公并生出一个长得也很中国的小男孩陈伟;她是一个很强悍的母亲,不仅要在中国培养自己的儿子,而且还把3个俄国籍的侄子侄女也带到南京一起养育;她是个"文字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用英文、俄文和中文"三国文字"记了整整10本约20万字的教子日记。她叫塔玛莎(Tamara),现在我们就一起分享她的家教经验吧。  相似文献   

13.
朱圆远 《海外英语》2014,(7):152-153
民歌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方言却使中国民歌的英译成为难题。许渊冲的"三美论"在翻译界享誉盛名,不仅适用于诗歌的翻译,也适用于民歌的翻译。文章以"三美论"为指导,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探讨中国民歌的英译。  相似文献   

14.
"阳光,雨露——非生物因素,本如世间的尘埃,无人问津,却滋润了我们所有的生物。张老师就是阳光和雨露,她是与我们一起度过三年时光的良师加益友。作为良师,她尽职尽责,帮助每一个人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为益友,她更是表现得和蔼可亲,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15.
<正> 瑞士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卡尔·荣格提出了"男性意向"这个概念,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女性内心男性化的一面。在占星学中,我们通常将女性内心男性化的一面与其太阳星座联系在一起。她内心男性化的一面与她可能喜欢何种类型的男性有关联吗?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歌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然而,外国人对中国诗歌的认识却不一定准确,很大程度上缘于诗歌翻译的困难性。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月下独酌》的三种英译文进行比较分析,阐明如何运用"三美"理论指导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17.
奈达的"功能对等"和中国传统的"神化说"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理论,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中国广为传播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和中国传统"神化说"翻译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更能为中国翻译理论家们所接受。中国的翻译理论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学习西方翻译理论,才能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三届"品读中国"文学翻译奖颁奖典礼日前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伊万·西梅年科凭借翻译作品《孟子》一举夺得"古典文学翻译奖";马丽娅·谢梅纽克因翻译《长恨歌》摘得"现当代文学翻译奖";"诗歌翻译奖"获奖者为娜塔莉娅·奥尔洛娃,其翻译作品为白居易的《百绝句》;此外,"出版社奖"的殊荣落户俄罗斯TEXT(TEKCT)出版社。"品读中国"文学翻译奖是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于2015年设立的。2015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西方非英语本族语译论家和中国的一些翻译理论家将奈达翻译理论术语equivalent/equiva—lence翻译成"等值"、"等效"、"等同"或"对等"进行质疑和批判,认为将奈达翻译理论的关键术语equivalent翻译为"等值"是一种误读和误译;其次认为"等值翻译"中的"等"和"值"两个字的使用错误而且无法解释"等值翻译"中的"值"的含义。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将"等值翻译"修改为"对当翻译"。  相似文献   

20.
杨进 《海外英语》2012,(23):160-162,168
不懂西文的林纾,一生却翻译、出版了200余部外国小说,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翻译史上都是一个特殊现象。然而其译作中的"不忠"历来成为众多评论家争论的焦点,林纾本人也因此遭受了种种指责。不过稍加分析,便可发现这种翻译"不忠"有多种原因。该研究从林纾本人、口译者、赞助人和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探讨分析了"林译小说"译介"不忠"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