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行高中古代诗词意境审美教学,可从诗词文字(语言)入手,通过朗读吟诵,去想象"言"所明之"象"(画面),再通过"象"去感受"象"所存之"意"(情感),即引导学生理解"此时""此景"中的"此情"是什么。但作品中的"理"是蕴含在诗情之中的,作为高中生,诗词的理解应该更进一层,因此,在进行意境分析时,还要注意"缘情悟理",即领悟诗词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古典文学典雅含蓄,在诗词中常用意象来委婉表达情感,在他们那里,花有生命,草有灵魂,一山一水都浸润着诗人的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曾这样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学创作就是要通过"物色(即作品中的形象)"来表达"声""心"(亦即作品的情感)。在诗歌鉴赏中,读者要真正走入诗歌所创设的意境,还原那些象外之意,体味诗人蕴含其中的浓烈情感。诗歌中的形象既可以是作品中所展示的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游丝",分析了"游丝"这一意象中蕴含的情感:闺阁相思之愁绪、惜春伤别之感慨、无奈相思之悲情。通过对"游丝"这一普通而又意蕴丰富的意象的分析,可以更好的体味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把握作品主旨。  相似文献   

4.
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文人豪放派的代表,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对人生始终抱有乐观、包容、豁达的态度。在徐州任职期间,他留下的不仅是令后人称叹的政绩,还创作了150余首诗词作品。我们可以通过对苏轼徐州诗词的鉴赏、研究,进一步探寻他诗词中所蕴含的生态美学思想,及其在徐州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习惯用诗词来表达与记录,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文脉传承,博大精深。这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思考:如何通过教材中的古诗词范例,进行合理的教学预设,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充分体味诗词作品蕴含的丰富内涵,获得母语文化的精神营养与情感熏陶呢?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深入解读诗词,挖掘诗词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关键词汇的含义。 2.通过反复阅读,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3.针对文章所阐述的故事,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品丰子恺的散文犹如品着香茗,在淡淡的清香中,你可以看见一位怡然独立于尘世的智者在向你娓娓诉说着人生。他希望"天下如一家",希望人人"互相爱,互帮助",于是,丰子恺先生就追随着"童心"去寻找生命的原味,这就是他的童化人生,充满智慧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民族习惯用诗词来表达与记录,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文脉传承,博大精深。这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思考:如何通过教材中的古诗词范例,进行合理的教学预设,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充分体味诗词作品蕴含的丰富内涵,获得母语文化的精神营养与情感熏陶呢?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深入解读诗词,挖掘诗词  相似文献   

9.
叶嘉莹教授(号迦陵)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古代文学教研工作,足迹遍及大洋两岸。在其古代诗词讲授生涯中,她又以“基督、释迦”的担荷精神,深刻地为中华古典文化忧虑而奔走于大洋两岸,成为中华古典诗词的传道者。叶嘉莹教授之独特魅力还在于她用心灵去感悟、解读中华古典诗词所蕴含的生生不已、固执择善的精神品质,涵养她诗意之人生。其“兴发感动”及词之“弱德之美”审美特质的提出,更是超越于传统道德意识,表现出了对人性之“真”与“善”之品质的体认。“诗词即人生”,是“生命之感发”。这既是叶嘉莹教授对古人诗词的体会,也是她之人生境界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3,(Z4):96-97
主持人龙吟:古语云,闻弦歌而知雅意。在诗词中,我们看见的不仅是诗人的情感,有时还会感受到时代的强音。盛世而靡歌,乱世出哀音,一首诗、一阙词,有时就道尽了个人的是非成败、朝代的兴衰更替。诗法指津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因为古典诗词作品往往表现作者的情怀、志趣,并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境遇以及个性有关,所以要"知其人",也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又因为古典诗词作品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往往与社会的变迁、时代的风云密切相关,所以要"论其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知人论世,有利于我们更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或情感内涵。对古典诗词进行鉴赏评价,不能不去了  相似文献   

11.
对诗词作品进行审美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现实生活中的物象与人事使作家产生感发,并运用某些艺术手法,遵循某种规范,将其内心的感触用文字表达出来而形成的,也可以说,是诗人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的结果。想象和情感是形成美感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解读古代诗词作品,必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抓住作品中的重要意象,分析其使用的艺术性。第二,将自身情感投入作品中,去分享诗词中的生命和情趣。第三,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从而正确理解诗词中的形象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诗歌作品是诗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产物,不少古典诗词的作者都通过创作诗词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张和态度。高中学生诵读古诗词时,要找对阅读诗歌的路径,尝试捕捉作品中的各种信息,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把握诗情。这样的古诗词鉴赏能让学生不仅读懂古诗词的意思,更能把握其中的情意,体会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一、关注显性信息,形成表象不少古诗词作品中都运用了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在表达情感上一般都比较含蓄。但是值得注  相似文献   

13.
写作教育是"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教育,这种教育需要把学生的情感意愿放在首位,将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写作的目标要求形成一种天然联系,用最佳的教学方式去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诱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从而让他们写出蕴含生命活力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古诗词学习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准确进行语言的构建与运用,促进学生思维与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传承与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三学四读"的古诗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轻负高质"地学习古诗词,体会诗词蕴含的情感,领悟写作方法,积累诗词语言。  相似文献   

15.
"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及人生,具有强烈的"立人"功能.文学作品的教学,应找出作品和学生精神生命的契合点,把作品的生命命题变成学生的生命命题,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照出自己的灵魂",才能真正使文学作品走进学生内心,陶冶情感与心灵,建构人格与灵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力得以释放、生命得以升华,从而实现文学作品教学的生命关怀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①感悟《虞美人》的思想内容。②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教学重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17.
语文阅读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去体验,没有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参与,语文的阅读教育也就犹如"鸡肋"。学生只有去体验阅读,深入文本中,才能与作品中的角色、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交汇,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情感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18.
古代诗词有不少情景交融、意蕴深厚的佳作,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是从"移情说"的角度对其加以肯定,这实际上并未完全揭示其本质意义.如果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些作品,不仅能使其焕发出更为夺目的艺术光彩,而且能令人深切地体会到隐藏在作品中的生态美意识,并感悟作品所揭示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触摸春天》主要描述了盲童安静用她独特的方式去触摸春天、感受春天、捕捉春天的故事。细细品读,会触碰到一种别样的生命力,同时也会让人产生人生顿悟。一、从"灵性"入手《触摸春天》是一篇语言简练、意境优美且包含了丰富人生顿悟的文章。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拥有关爱之心,同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语句并积累语言素材,学习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古诗词中"风雨"意象的抒情意味入手,把诗词"风雨"的自然变化和人心的起伏波动联系起来.把古诗词中常见的"风雨"意象,与社会风雨,人生风雨和人心的风雨联系起来.主要分析"风雨"的组合意象所蕴含的多重审美意蕴.风雨小景可以触发内心的深细情感,也书写着风雨大情,关怀苍生,忧国忧民.同时,在"风雨"意象的"过程审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