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攀登雪山的机会,更别说是古稀爬雪山了。正因如此,所以我当初是抱着一份尝新鲜的心态来阅读邓友梅的《古稀爬雪山》的。但看完后,却又受到了另一种启发。  相似文献   

2.
假期,我去韶关的丹霞山游玩。在那里,一险二奇三美的长老峰、宽广的翔龙湖、壮观的赤壁丹霞、形象逼真的阳元石和阴元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最难忘的是惊险、刺激和充满挑战的九九天梯。九九天梯在阳元山西南方向。之所以称它为"天梯",是因为它非常高,非常陡峭。早就听说过九九天梯的陡峭和惊险,但一想到"无限风光在险峰",我还是决定要去爬一爬!尽管有了心理准备,可来到了共分三层的九九天梯的底层,我还是被  相似文献   

3.
刘鸿 《课外阅读》2007,(4):62-63
长征苦,最苦是雪山草地。提到雪山草地,几乎每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人,都用了一个“苦”字。爬雪山、过草地,今天已成为人们体验长征精神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忆张思德     
我和张思德同志,在一起工作过两年.他的模范事迹,在我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思德同志是四川人,家里很穷.他十二、三岁就给人家割草、放牛.一九三二年参加革命.一九三三年参加了红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思德同志在战斗中非常勇敢.有一次,他一个人从敌人手中夺得了两挺轻机关枪,自己虽然负了伤,但是使战斗取得了胜利.还有一次,他发现两个敌人正在追赶我们一个小同志.他不顾一切,赶上前去,一枪打倒一个敌人,另一个敌人吓得逃跑了,使那个小同志脱离了危险.张思德同志从来不怕困难.长征时,他曾三次爬雪山过草地,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一九四二年冬,张思德同志调来我们队里,我第一次和他谈话时对他说:"张思德同志,  相似文献   

5.
《爬天都峰》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峰顶的事,说明了遇到困难不仅要有勇气,还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的教学设想是这样的: 一、从题眼入手,切入重点 从题目中的“爬” 字入手,提出质疑:课题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接着让学生观看录像,理解只有高而险的山才要  相似文献   

6.
<正>小熊要爬很陡峭的雪山跟上妈妈,虽然一次次失败滑下山坡,却仍一次次奋力尝试,最终成功登顶——这段视频被竞相转发,人们纷纷为小熊的顽强和不放弃点赞。相信很多家长会拿小熊爬雪山的视频去教育自家的"熊孩子",然而,你可曾想到,正是熊妈妈按捺焦虑、舍得放手、耐心等待,才赋予了小熊放手一搏、永不言弃、愈挫愈勇的意志和作风。当下,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教育陷入难以名状的焦虑:砸锅卖铁"倒贴式"甩卖,只求有人把娃和作  相似文献   

7.
不要等到下一次!因为下一次永远不会来临。有一个85岁的老妇人被问道:"如果你必须再来一次,你要怎么生活?"那个老妇人说:"如果我能够再活一次,我一定对更少的事情采取严肃的态度,我一定要放松,我一定要使自己更柔软灵活,我一定敢去犯更多的错误,我一定要冒更多的险,我一定要做更多的旅行,我一定要爬更多的山,渡更多的河,我一定要吃更多的冰激凌,吃更少的豆子……  相似文献   

8.
观雪山     
我爱看雪山,特别是远观雪山。它看起来像一位戴雪白帽子,身穿雪白的衣服,长着雪白胡子的"老头"。在泥巴山看雪景,这一次,我走进了雪山怀抱。看!那一棵被大雪覆盖的高大松树,已经  相似文献   

9.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有两个词出现频率非常之高,那就是"感受"和"体验"."感受"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了17次,"体验"一词出现了19次,几乎分布在各个部分.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给学生体验的生成提供契机呢?在此,我就以<孤独之旅>的教学片段为例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正以前,我一直认为妈妈生我没什么大不了的,爱我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自从体验了一次当"准妈妈",我就知道了当妈妈是如此的艰难,我以后要更加孝顺自己的妈妈。在一堂作文课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次当"准妈妈"的任务。第二天起床后,我就"怀"上了我的"书包娃娃"。但是刚把"娃娃"挂到肚子上,我一下就感觉身体好像坠了一块巨石。到了学校,我要从一楼爬楼梯到三  相似文献   

11.
爬象山     
星期六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象山。走在黑龙潭公园古木参天的林荫小道上,听着潺潺的水声和清脆悦耳的鸟鸣,别提多高兴了。这是我们一家人到丽江以后第一次爬象山。来到象山脚下,看着铺满台阶的陡峭的山路,我对妈妈说:"上到第一个亭子的路最陡,不能爬太快,否则会喘不过来气儿,这是经验!"爸爸、妈妈一听笑了,爸爸说:"爬过一次,就很有经验了?像个小大人似的!"我告诉妈妈慢慢上山,自己一路上却顾不  相似文献   

12.
刘侠 《家教世界》2008,(Z1):34-35
蝽又名"猎蝽",俗称"臭大姐",是一种外型丑陋、惹人讨厌的灰色昆虫。有一次,我在家里的阳台上拿着一只松毛虫聚精会神地做着解剖实验,忽然发现一只蠋蝽晃动着三角脑袋慢吞吞地爬过来,把长长的管刺慢慢地伸向松毛虫。呵,讨厌的"臭大姐",竟这样旁若无人,莫非想破坏我的实验吗?我伸出手指重重地弹了它一下。  相似文献   

13.
<正>我挺喜欢这部片子,在这个被技术狂轰滥炸的年代,这样不依靠特技支持,单枪匹马靠温情和情感打动人的电影真是不多了。因为职业的关系,常常会采访到一些创业总裁。有一次我专访了多尔贝定制家居的董事长,在我问他的业余爱好时,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并且相当赞同。他说,人生是一种体验,不是吃得好,穿得好,挣多少钱,冒多少险。当时我就使劲儿点头,因为我太赞同这句话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好像太专注于把某次旅行,某次恋爱,某次冒险,某次"难忘的经历"当作特殊的人生体验,而忘记了人生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种体验。我们总是把旅行的短  相似文献   

14.
正我年近不惑才开始当班主任,过惯了四平八稳的教书生活,忽然迎接一次新的挑战,真还不适应。那么,我这只"菜鸟"是怎样升级到"大虾"的呢?看我七十二变。有人说,班主任要勤跑腿,勤动嘴。我照单全收,身体力行,每天至少爬四楼七八次,每天和学生一起跑两操,每天晚上看罢  相似文献   

15.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本轮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挑战。最近我在苏教版"通分"的三次教学、三易教案的过程中,如何使用现行的数学教材,有了一定的体验。现把我三次教学的情况实录如下: 第一次:照教材教 一、设疑激思,引出新课 师:(出示)1、下面每组数之间各有什么特点?说出它们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16.
日出     
我曾在那白雪皑皑的雪山顶上看过日出. 这是我常常拿来炫耀的经历.这次不凡的体验,也常常在梦里一次次重现. 我依然记得,雪花是坚硬而冰冷的,与梦想中的温和与柔软迥然相异,却也不坏.我和同行的"驴友"凌晨就到了那里,肩并肩在山顶等待日出.起初,天边有淡淡的霞光,还是鱼肚白的清晨,细细的雪从帐篷上飘落,顺着蓬顶慢慢滑到地上、手上,凉凉的,很快就化了.  相似文献   

17.
黄军 《黑龙江教育》2000,(11):44-44
历史教师小黄给女友的情书这样写道:“亲爱的,为了与你会师,我从江西瑞金出发.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什么时候,我才能胜利地到达陕北的吴起镇呢?”  相似文献   

18.
贫穷的外套     
"这座山上,真的还有灵芝吗?"我狐疑道。"当然有,还不少呢。"朋友肯定地回答。"哦?那我爬了多少次山了,怎么连灵芝的影子也没有见到?""嗯……你走的,是哪一条路?"  相似文献   

19.
开心果     
《小读者》2011,(7):18+22+26+32-33,35,37,38,55
配副眼镜甲气喘吁吁地说:"医生,我身体非常不好,你看爬个三楼就喘成这样。"乙:"你要戒烟戒酒,经常锻炼,再配副眼镜。"甲:"我为什么配眼镜?"乙:"医生在二楼,我是律师。"  相似文献   

20.
假设更简便     
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看到这样一道题目:A、B两只蚂蚁在300米的环形跑道的同一点同时背向而行,A蚂蚁每分钟爬0.1米,每爬50分钟休息10分钟;B蚂蚁每分钟爬0.4米,每爬60分钟休息10分钟;A、B两只蚂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相遇?报纸上给我们介绍了一种“合理分档”的方法,我觉得太麻烦了。于是,我就想,是不是有更简便的方法呢?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我想到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假设A、B两只蚂蚁都不休息,那么它们相遇需300÷(0.1+0.4)=600(分钟);而A蚂蚁每爬50分钟,需要休息10分钟,它爬600分钟就要休息(600÷50-1)×10=110(分钟)(最后走到相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