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的众多案例表明在起步阶段,技术和制度是低碳建筑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为了满足美国建筑市场对绿色建筑测度的需要,先后提出了多套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Design)评估体系。可是因为LEED以美国的建筑市场为导向,不契合中国具体的国情,无法直接为中国的低碳建筑测度所利用。  相似文献   

2.
<正>就我国目前而言,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认证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的LEED(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英国的BREEM(英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等较成熟的评价体系相比,仍存在一定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国外有许多典型的案例经验值得学习,尽管中国有超过1500个已注册和取得LEED认证的项目,但却鲜有代表性的项目出现。概念震天响,经典案例却无处可寻。针对这样的现状,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就在今年发布了新版的LEED,并将对第一批铂金级项目进行  相似文献   

3.
2011年,作为全球最大能源使用国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国,中美的建筑业所消耗的能源分别占到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25%和40%。在建筑节能领域,绿色建筑的出现为消除建筑业所带来的对能源以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提供了解决方法。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市场转型,推进设计和施工的差异化,中美均制定了国家绿色建筑分等评级程序以及配套政策。1998年,美国绿色建筑协会首次推出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LEED),而中国政府则于2008年建立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GBEL)。本文对美国LEED与中国GBEL评级程序、流程、评分系统以及扶持政策作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虽然两国所采用的绿色建筑设计以及操作评级程序的评分等级较为相似,它们在项目管理、评分要求和分配以及扶持政策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美国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是由建筑产业利益相关者委员会制定并实施管理的。判断是否达到认证水平的灵活性更高。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则是由政府操控的。判断是否达到评级水平的要求更为严格。但是,中国政府将在2014年下半年对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级程序作出修正。本文对评级程序以及扶植政策的相似点以及差异是如何影响绿色建筑技术以及市场的发展作了分析,还讨论了绿色建筑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政策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专业认证考试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推出的绿色建筑专业认证资格考试。重点分析了LEED AP~考试的形式、考试内容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并为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师考试提出了参考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春燕 《内江科技》2008,29(1):54-54
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有效建立其评价体系开始被提上日程。本文介绍了英国BREEAM、美国LEED、加拿大GBC、澳大利亚NABERS等体系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6.
论低碳经济与低碳地产、绿色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问题目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低碳地产是低碳经济对房地产业的具体要求,低碳地产主要体现在其提供的建筑产品上,主要表现为绿色建筑。主要分析了低碳经济与低碳地产、绿色建筑的关系,论述了低碳地产、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并且对低碳地产、绿色建筑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6,(14)
绿色建筑的出现,一定程度缓解了中国建筑能源消耗的迫在眉睫,提倡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减排与低碳生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建筑从绿色发展到低碳,都有节能的含义,节能建筑也从原来的节约利用常规能源、高效率利用新能源的模式发展为能源、环境等并重的综合模式。绿色建筑的推广可以有效缓解能源危机、降低环境污染,成为生态化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周南,工学博士。目前就职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中国能源研究室,副主任,科学家。同时还兼任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建筑能效联盟主任,2016年美国能效经济委员会建筑部门夏季研讨会共同主席,2015年起任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成员,2014年起任Balaton Group成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能源和排放建模,建筑、家电和工业能效政策,微网以及中国的低碳和生态城市发展。为中国政府实现能源投资、供给和效率的转变提  相似文献   

9.
碳交易如何影响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指标的绿色低碳发展,需进行实证检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评估碳交易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碳交易促进了试点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在经过安慰剂、PSM-DID、剔除用能权交易试点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碳交易实施对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绿色能源消费占比增加、高技术产业结构提升与技术进步是碳交易提高试点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主要机制。构建连续DID模型,研究碳交易规模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发现碳交易规模扩大对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为碳交易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区域碳市场及全国统一碳市场的进一步扩容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低碳建筑是当前"绿色建筑"理念的最前沿体现。针对如何把"低碳"建筑演变为时尚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低碳概念与低碳建筑理念,分析了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表明绿色低碳建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是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低碳建筑设计具体内容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吕丹 《科技风》2011,(6):229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节能和能源再利用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因此,开展建筑节能,提倡"低碳生活",对推动建筑节能乃至全社会的节能工作均具有重要作用。绿色低碳建筑正是顺应了这种潮流,目前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从绿色低碳建筑的概念和特征入手,继而结合工程设计谈如何实现建筑的低碳化,最后阐述实现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全球气候变暖危机越来越为世人所认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安全问题的共同意愿愈来愈强烈的今天,我们正在没有选择地走向"低碳发展",低碳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强化顶层设计和区域合作,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科技等领域已然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核心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各个行业都进入了绿色发展的新时期。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作用重大,也相应地带来了能源的巨大消耗。文章从绿色低碳建筑相关政策、绿色低碳材料、节能建筑设计、旧建筑节能改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方式和路径,积极探索降低建筑能耗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笔者结合我国现行的低碳建筑市场运行模式,深入分析国内低碳建筑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完善的低碳建筑市场保障体系,以加快我国低碳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19,(8):78-84
结合基于松弛测度的DDF与Luenberger指数分析法,实证探究"一带一路"沿线52国1995~2016年低碳绿色发展现状,并用面板回归分析影响该区域低碳绿色TFP增长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结论:沿线国家低碳绿色发展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且地区间差异比较大;沿线国家低碳绿色TFP年均降幅为-1.33%,技术规模的变化是抑制TFP增长的显著影响力,其余三项分解指标则为促进TFP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劳动力投入、城镇化发展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平方项是促进沿线国家低碳绿色TFP增长的重要作用力,而经济发展、资本投入、外贸发展、能源消费、碳强度、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则会阻碍TFP增长,且沿线国家总体经济增长与低碳绿色TFP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绿色低碳、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绿色建筑、PM2.5"常见诸报端,昔日碧水蓝天今天变成了的奢侈品。日益恶化的环境时刻在告诫我们:绿色低碳与我们休戚相关、迫在眉睫,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守护好共同的绿色家园。本文就当前市政工程绿色低碳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方面的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为了正确认识和评估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态势,本文运用2008-2015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统计,基于标准差椭圆理论体系对我国绿色建筑时空格局演化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椭圆中心集中于安徽与河南交界地区、重心由东向西移动,椭圆范围主要涵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沿海地区,椭圆形状呈现扩张和扁平化趋势,方向具有逆时针旋转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研究绿色建筑发展的空间关联性,得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集聚现象突出,区域发展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林宇 《大众科技》2010,(10):127-128,83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上海世博会则是由绿色音符组成的优美乐章。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所有场馆建筑都以生态可持续为基本宗旨,呈现出最精彩、最集中、最前沿、最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作者通过实地考察,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探讨上海世博会绿色建筑诠释低碳理念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将探索性学习作为绿色创业导向和低碳突破性创新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将低碳突破性创新划分为以技术为基础和以市场为基础的两类低碳突破性创新,构建了理论模型,并以中东部6省市208家大公司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绿色创业导向对以技术为基础的低碳突破性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以市场为基础的低碳突破性创新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探索性学习对以技术为基础的低碳突破性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以市场为基础的低碳突破性创新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探索性学习在绿色创业导向和以技术为基础的低碳突破性创新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