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强  陆钟武 《资源科学》2008,30(1):140-146
熵,是描述热力学系统平衡态的一个状态函数。为确定铜产品生命周期中含铜物质的聚集和散失程度,将熟力学中“熵”这一指标引入到物流分析中,给出了物流分析中“熵”的分布及其计算方法,在中国2005年铜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铜循环整个过程中,即精炼铜的生产阶段、铜制品的加工制造阶段、铜制品的使用阶段和报废铜制品的回收阶段的熵的变化,得到5个节点处的相对熵值分别为0.25596,0.04562,0.23690,0.60470和0.24866,整个过程中的相对熵变化率为-2.85%,即经过一个生命周期,含铜物质聚集度在提高,并与2002年铜产品生命周期的熵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在2005年铜产品生命周期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两种不同技术指标下的情景分析,得出了减少采、选矿环节和熔炼环节尾矿和熔渣中铜的损失量,提高报废铜制品的回收率和折旧废铜的舍铜百分比等措施,将会有效地降低铜产品生命周期的熵值增加。相信随着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熵在物质流分析中的应用范围和程度也会愈来愈广泛和深入。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引致铜资源需求快速增长,资源需求和产业链风险不断增大,亟需通过有效的循环利用策略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压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弹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构建了铜资源—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的分层级动态物质流模型,评估循环利用策略有效性,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对铜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是实现铜循环利用的主力,再生铜资源对资源供给总量的乘数效应逐渐显现;②电机和电池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零部件,再生铜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③实施单一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性有限,需要通过执行复合策略,在减少原生铜消费的同时,增加再生铜供给,降低铜废料产出。为了发挥再生资源正外部性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原生铜消费与资源需求总量脱钩,需要铜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消费者及政府之间的多主体协同合作,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3.
郝敏  陈伟强  马梓洁  张超  甘建邦 《资源科学》2020,42(8):1515-1526
铜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关键金属。中国长期以来进口“六类废杂铜”和“七类废杂铜”两种废碎料来冶炼再生铜。本文基于海关贸易和有色金属工业统计数据,利用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了铜废碎料贸易的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与健康风险。结果显示:①2000—2015年,中国累计进口铜废碎料实物量6680万t,其中含金属铜约2000万t,占同期国内再生铜累计产量的56%;②相比利用铜矿石生产精炼铜,利用进口铜废碎料生产再生铜在非生物性资源消耗、温室效应和人体毒性等方面减少了一系列环境影响,同时累计节约铜矿山投资成本约580亿美元。然而,进口的“七类废杂铜”在带来资源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区域性环境与健康风险:一是进口低品位铜废碎料中夹杂大量有机物,在拆解和熔炼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恶英等有毒有害物质;二是部分工业园区和小企业在工艺、技术、空间布局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落后引发了局部地区较为严重的环境和健康危害。因此,建议辩证和全面地认识铜废碎料进口带来的效益和风险,在坚决禁止进口“以回收铜为主的废电机、电线、电缆和五金电器”这些“七类废杂铜”的同时,继续利用进口“六类废杂铜”作为重要的铜资源,以降低中国对原生铜矿石的依赖以及造成的采矿和原矿冶炼阶段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4.
熊建军 《科技风》2013,(11):19-20
采用熔炼—工艺处理分银炉渣,试验表明,厂采用火法处理阳极泥,产出的分银炉渣富集了阳极泥中的大部分铜铋早期将分银炉渣贵铅炉与阳极泥一起处理,以回收分银炉渣中的银,但分银炉渣铜等杂质较高,铜的不断富集给贵铅炉造渣及渣与贵铅分离带来困难影响了银的正常提取;之后分银炉渣采用硫酸脱铜回收硫酸铜、脱铜渣返贵铅炉提银的工艺路线进行处理,但在贵铅炉分银炉处理过程中,铋进行了二次富集同样影响了铅与渣的分离产出的二次分银炉渣仍堆放外。目前年产分银炉渣约400吨,其中含银2~8%、铜20~25%、铋10~28%,随着金属价格的日趋上涨,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银、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研究一种从分银炉渣中回收有价金属切实可行的工艺,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铜资源消费大国,保障铜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是经济建设进程中的首要任务,科学地计算和评价中国铜资源的社会存量可为中国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铜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本文运用动态物质流分析(MFA)方法、Weibull分布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并结合Minitab软件计算了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报废量和铜资源的社会存量。计算结果显示:①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理论报废总量为1521万t,社会蓄积量为6504万t;②2013年中国再生铜产量占精炼铜产量的38.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③以国内废杂铜为原料的再生铜产量占再生铜总量的36.5%。研究结果揭示:中国国内铜资源报废量和社会蓄积量将会持续增加,未来将会保持这种增长趋势;中国国内的废杂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中国再生铜的原料主要源于进口废杂铜,在铜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国内废杂铜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在精炼铜消费量持续增长和自给能力有限以及进口受限的综合压力下,再生铜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铜供给的主要来源。建议在中国铜资源禀赋条件差的条件下增强废杂铜的回收利用,提高废杂铜的利用效率,来保障中国铜资源的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9)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条件的持续更新,电镀废水问题愈发严重,作为极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类型,电镀废水是工业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特别是随着电镀工业的快速发展而与日增多。电镀行业中,很多镀件要求电镀铜,而且很多非电镀铜的器件也都以铜作为底层重要元素,旨在提高电镀件的性能,特别是结合力和防腐蚀性功能。随着电镀件产生的逐日增多,含铜废水排出和回收面临着诸多难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铜的回收利用,而且会对环境产生较为恶劣的影响。本文拟从电镀废水中铜的回收意义出发,分析常用的处理措施和回收手段,旨在提高含铜废水中铜的回收利用,降低环境污染,提高铜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对某低品位铜钼矿回收铜钼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由于该矿中铜矿物氧化严重,采用铜钼混合浮选流程,粗选获得的铜回收率较低。为提高粗精矿中铜钼的回收率,采用高效选择性捕收剂DF与丁基黄药组合使用,所得粗精矿铜、钼品位分别达到4.03%和0.176%,回收率分别达到52.44%和84.33%,获得了较好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8.
黄斌 《大众科技》2012,(1):70-71
通过对电镀污泥的不同实验,探索一条较低品位的铜镍再生资源综合回收途径,富集的海绵铜Cu 50%,粗碳酸镍Ni7%,为公司的30万吨再生铜提供原料支撑。  相似文献   

9.
郭彤  许梓荣 《科技通报》2004,20(1):73-76
铜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发现,体内铜平衡机制是蛋白质介导的,它将细胞内的铜传递给靶蛋白。这一途径是通过新的蛋白质家族——铜伴侣蛋白实现的.铜伴侣蛋白对细胞内铜途径有重要作用。介绍了金属伴侣蛋白的功能、结构特点及铜伴侣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锌电解母线是锌电解车间电解槽供电的重要连接件。文章介绍了一种采用铜铝母线的连接方式,以期能安全、有效地使铜铝母线的安装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复杂多金属矿综合回收的工艺,该工艺根据矿石特征,采用浮选-重选联合工艺,浮选工艺采用组合抑制剂ZnSO4+Na2S,精矿再磨等措施,在合理的药剂制度下,有效地解决了铜铅锌矿物分离问题,得到了合格的精矿产品。  相似文献   

12.
苏思苹  曾庆坤 《大众科技》2012,(1):104-105,113
根据某铜锌矿矿石性质特性进行小型试验,初步探索处理该矿石的选矿工艺:采用为浮重原则流程,浮选回收铜、锌,获得最终铜精矿、锌精矿,浮选尾矿进行硫砷分离,获得硫精矿和最终砷精矿。铜锌浮选分离为流程的关键作业,试验进行了3种浮选方案比较,捕收剂以Z-200效果较好,工艺以优先有氰浮选结果较优。  相似文献   

13.
针对该复杂难选金——铜——钴多金属矿,探索了浮选、重选等多种选矿工艺均难以达到分选的效果。试验最终采用预处理(焙烧)——浸出——浮选的联合流程,使多种有价金属得到了较好的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4.
第四次产业革命吹响了工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号角,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联网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铜作为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与很多行业有着较强关联,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和铜产业作为鹰潭市两大主导产业,是新旧产业的代表。本文认为,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大背景下,急需对物联网发展推动铜产业转型升级作出梳理和判断,科学分析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探索出一条适合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再生铜产业是我国铜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再生铜产业对解决我国铜资源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高,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原料分布、产业分布、技术装备等方面梳理了中国再生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再生铜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对比存在的差距。基于国内再生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基础,总结中国再生铜产业存在问题和发展机遇,提出再生铜业务板块的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云南某铜矿石进行分析研究,查明了矿石中主要的有用矿物为含铜矿物,可综合回收的矿物为含铜矿物和铁矿物。物相分析显示,矿石中的铜元素主要是以黄铜矿的形态存在,铁元素主要是以磁铁矿的形态存在。对矿石进行工艺特征分析后发现:磁铁矿粒度较粗,单体解离较易,但磁铁矿中常包裹有黄铁矿、黄铜矿及脉石矿物包裹体,铁精矿品级势必受到影响,而黄铜矿呈细小粒状包裹于磁铁矿、赤铁矿等氧化铁矿物中,或呈细小粒状嵌布于闪锌矿中。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该矿石建议在进行选别作业时,将75%左右的矿石磨碎至0.074mm,有利于有金属元素选矿回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刘氘  石华 《青海科技》2011,18(3):70-71
悬浮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能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本文采用该方法测定茶叶中的微量铜和锌,对试验条件、悬浮剂的选择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铜、锌的检出限分别为0.01μg.mL-1和0.027μg.mL-1,加标回收试验铜的回收率为95.3%~104.2%,锌的回收率为100.6%~104.1%。  相似文献   

18.
《〈浸铜要略〉序》的发现与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胆铜法重要专著《浸铜要略》已失传,但在《星源甲道张氏宗谱》中却保存了该书《(浸铜要略)序》和《(浸铜要略)后序》,为冶金技术史研究填补了部分空白。两篇序言证明:《浸铜要略》在绍圣元年(1094年)前后已定稿;《浸铜要略》是张氏几代人的科学实验的成果,此书的执笔者是鲜为人知的张磐。  相似文献   

19.
成矿条件及找矿预测主要是相关的矿产资源研究人员,利用基础地质以及矿床地质理念和相关技术措施,对相应区域的成矿条件和找矿信息进行科学、研究的勘察与分析,推断出可能存在的矿床及其基本特征的一种手段。基于各种矿产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重要价值,掌握科学、有效的找矿预测技术也十分重要。因此,笔者就以我国的广西大瑶山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及多年实践经验,具体分析大瑶山西侧的地质情况,并探究其铅锌铜多金属矿的成矿条件以及找矿预测,以其能给我国的矿产资源研究人员带来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20.
系统比较了矿石中铜的几种溶样方法以及在不同介质条件下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得出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铜含量的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结论,对实际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