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校,教学与教研都过硬的教师被师生们戏称为"椒盐大虾"。"椒盐大虾"们是学校的筋骨,也是师生们的偶像,其分量不言而喻。不过,在过去,学校几乎没有能堪比现在这些"椒盐大虾"的实力派教师,其实,教师队伍中不乏能人,只是绝大多数是"瘸腿将军"。  相似文献   

2.
一位常有教研成果见诸报端的教师,因为教学效果不佳,而落得"只有几篇文章!"的下场;一位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的教师,因为没有上档次的教研成果,而落得职称评聘八年抗战也不能取胜的结果;能研的不能教,能教的不能研,已经成为学校中的一种怪现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在管理中怎样帮助教师打破"研"和"教"之间的壁垒,促使教师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位常有教研成果见诸报端的教师,因为教学效果不佳,而落得"只有几篇文章!"的下场;一位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的教师,因为没有上档次的教研成果,而落得职称评聘八年抗战也不能取胜的结果;能研的不能教,能教的不能研,已经成为学校中的一种怪现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在管理中怎样帮助教师打破"研"和"教"之间的壁垒,促使教师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位常有教研成果见诸报端的教师,因为教学效果不佳,而落得"只有几篇文章!"的下场;一位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的教师,因为没有上档次的教研成果,而落得职称评聘八年抗战也不能取胜的结果;能研的不能教,能教的不能研,已经成为学校中的一种怪现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在管理中怎样帮助教师打破"研"和"教"之间的壁垒,促使教师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位常有教研成果见诸报端的教师,因为教学效果不佳,而落得"只有几篇文章!"的下场;一位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的教师,因为没有上档次的教研成果,而落得职称评聘八年抗战也不能取胜的结果;能研的不能教,能教的不能研,已经成为学校中的一种怪现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在管理中怎样帮助教师打破"研"和"教"之间的壁垒,促使教师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位常有教研成果见诸报端的教师,因为教学效果不佳,而落得"只有几篇文章!"的下场;一位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的教师,因为没有上档次的教研成果,而落得职称评聘八年抗战也不能取胜的结果;能研的不能教,能教的不能研,已经成为学校中的一种怪现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在管理中怎样帮助教师打破"研"和"教"之间的壁垒,促使教师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位常有教研成果见诸报端的教师,因为教学效果不佳,而落得"只有几篇文章!"的下场;一位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的教师,因为没有上档次的教研成果,而落得职称评聘八年抗战也不能取胜的结果;能研的不能教,能教的不能研,已经成为学校中的一种怪现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在管理中怎样帮助教师打破"研"和"教"之间的壁垒,促使教师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位常有教研成果见诸报端的教师,因为教学效果不佳,而落得"只有几篇文章!"的下场;一位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的教师,因为没有上档次的教研成果,而落得职称评聘八年抗战也不能取胜的结果;能研的不能教,能教的不能研,已经成为学校中的一种怪现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在管理中怎样帮助教师打破"研"和"教"之间的壁垒,促使教师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研,是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性活动.教研活动,应该在教中研,在研中教.若只教不研或只研不实践,那么,只能说它是无效教研、形式教研,是教研"荒漠化"的表现.目前,许多学校存在无效教研、形式教研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前进步伐. 一、选对选好"领研人" 形式教研存在的原因之一,是学校缺少真正有教研能力的领头人.目前,绝大多数主抓教学的学校领导,或多或少存在着教研意识及能力不强、水平不高、不及有些普通教师教研水平的情况,有些领导甚至"打肿脸充胖子",不虚心听取教师的教研建议,认为自己是抓教学的领导,搞什么、怎么搞,比普通教师懂得多、清楚得很.这种教学业务上的"形式干部",严重地阻碍了当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今,学校要想通过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来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就必须配备一个能真正主持教研活动的"领头人".  相似文献   

10.
"能教而不能研,能研而不能教",这是目前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现象.究其缘由,关键是能研究的老师没有找对研究的方向:能教的老师没有形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学校管理层面上的疏导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学校只管"教"不管"研",或者有的学校突出了"研"而忽视了"教",逐步丧失了研的落脚点,这样,势必使"教"与"研"相脱节.  相似文献   

11.
1994年以来,我校实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走教研兴校、教研兴教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发展,办学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一、树立教研兴校意识教育科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思想基础。我校提出“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没有教研的教学,是人才资源的最大浪费”、“教研是实现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化教育科学意识,走“以研促教,以教带研,教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把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大计来抓,学校教研日趋活跃。二、建设高素…  相似文献   

12.
能“研”而不能“教”,能“教”而不肯“研”,这是目前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上述现象的成因,除了教师主观因素外,学校管理层面的疏导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学校对开展教研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复杂性认识不足,或者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教研在教学中可有可无,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 新课程改革推动着现代学校教研活 动形态的实化与创新,推动着教研制 度的重建,一种与新课程相适应的、 以校为本的、以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 为主要目标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正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重建。在这项教 学研究制度重建的过程中,作为负责 区域性教研工作的教研室的职能如 何定位,作为专业研究教育教学的教 研员的工作如何创新,如何引领学校 校本教研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 长,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需要在实 践中研究与探索。本人所在的教研室 是最基层的县区教研室,下面试结合 工作实践谈"校本教研"背景下区域 性教研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与同行们 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如果"教"而不"研",只能成为"教书匠",却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基于"研"才有生命力,"研"源于"教"才有活力,善"研"者才能善"教"。而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不高,极大地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我校探索新的教研方式,以激发语文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在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们进  相似文献   

15.
一般情况下,开展"学生评教"工作有利于学校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但是,有些学校在实施"学生评教"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偏离评教目的、问卷调查内容设置不科学、不能妥善处理评教结果等原因,反而会出现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化师生矛盾、激化教师与学校领导矛盾等诸多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江丽 《教书育人》2009,(4):15-15
教学与教研是教师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没有教研的教学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纵然"硕果"累累却外强中干;没有教学的教研犹如纸上谈兵,纵然"成果"辉煌却徒有其名.二者对于教师来说缺一不可,那么学校如何才能使教师做到"鱼与熊掌"二者兼得呢?那就是以师为本,抓住内涵,扩展外延,内外兼顾,促进教师及学校"教"与"研"的双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永强  徐燏 《中学生物学》2012,28(10):24-26
教研工作是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和要求,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教与研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教学研究,能够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笔者对本县农村学校教研工作做了初步调查,并对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很多教师惧怕写论文,视之为难以攻破的壁垒,实质上是教学素养双翼"教"与"研"之"研"的缺失.有人曾说:"想要教师幸福,就带着教师做科研".为此,学校管理者应理顺管理策略,用论文滋养教研型教师.  相似文献   

19.
<正>骨干教师,是指在教师群体中,职业素质较高,教育、教学能力较强,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研有成果,在教育、教学、管理、教研中取得明显的成绩,产生良好影响,并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的教师。他们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重要的群体,是中小学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中坚力量,即教师们所谓的"顶梁柱"。[1]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教研已逐渐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但在很多基层学校,校本教研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毫无帮助,很多教师只有无奈、被动地接受学校布置的任务。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