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传统档案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档案文化主要指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档案文化。传统档案文化植根于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深厚土壤之中,呈现出与之相适应的基本特征、特点和内部结构。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特质和发展水平决定了传统档案文化的特质和发展水平。本文对十年来中国传统档案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论。  相似文献   

2.
档案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着,档案是中国历史发展中政治文化、经济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象征,显示着我国5000年的悠久历史,珍藏档案就是珍藏历史、珍藏文化,发展档案事业就是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3.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事业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部门不仅是政治建设、政权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公共文化部门。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延续历史记忆、繁荣社会文化。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既符合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要求,又符合档案事业自身发展需要,是档案部门对档案及档案事业自身属性规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得到了繁荣和发展,档案工作人员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使档案文化的多种作用能够得到发挥。档案再现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优化地方文化、重塑当代文化,记录并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它在大力发展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中作用深远,可以使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得到保障,可以使人民自觉学习文化知识,使人民的精神文化要求得到满足,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档案文化,就是指个体或组织在特殊环境中形成  相似文献   

5.
从"档房"到"档案馆"--关于中国档案事业近代化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档案思想的产生和中国档案事业的近代化 ,即从古代作为政治附庸的“档房”模式向近代公共文化性质的“档案馆”模式转变 ,以及早期档案学的萌芽 ,是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近代社会 ,科学求真精神与实证主义的影响 ,公共心、爱国心的滋养和近代文化事业如图书馆博物馆事业的拉动 ,传统史学精神的积淀与“新史学”对档案信息价值的凸显以及来自欧美的档案专业见识等 ,共同促成了我国档案事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档案文化主要指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档案文化。传统档案文化植根于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深厚土壤之中,呈现出与之相适应的基本特征、特点和内部结构。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特质和发展水平决定了传统档案文化的特质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一、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全体档案工作者 "三个代表"思想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加强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档案工作者,将"三个代表"思想作为指导和发展档案事业的理论基础,并将其贯彻到发展档案事业的全过程中去.作为档案工作者,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培养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传承中档案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得到扬弃和发展,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记录着中国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档案资源,是无法与中国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相隔绝的。我们需要置身于历史文化传统大环境中,对档案资源的建设问题进行理性的思索。在全球文化出现均质化趋势的今天,如何理解和认识文化的多元性与民族性?如何把握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如何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去规划档案资源建设?本文立足于这些问题展开论述。一、…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揭牌仪式的讲话中指出“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从某种程度上看,做好中医药档案工作,能够使档案成为打开中医药宝库的钥匙。对于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卫生事业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中医药,档案工作对其传承发展具有独特的助推作用。在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应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深入推进医改的大局,充分发挥档案的独特作用,助推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国宾 《档案》2017,(9):56-58
文化建设中应重视档案文化的作用。档案文化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广泛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利用价值。古代圣贤通过编纂利用档案史料对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档案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文化对档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文化一脉相承。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重视档案的优良传统,积累了丰厚的档案文化资源。我国档案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笔者就传统文化对档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民问题及其与之相关的农业、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包括农村文化建设等问题。而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档案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创新档案事业发展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推动新农村档案文化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适应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新形势的需要,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档案局结合本地实际,在开展新农村档案建设和促进农村档案文化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其经验有着一定的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9月5日,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就我省档案部门全面实施“百项档案编研精品工程”,积极服务浙江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重要批示。批示充分肯定了该项工作为推动全省文化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勉励全省档案部门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民族文化建设的战略性任务,赋予了文化工作以新的历史使命,为文化艺术事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为文化艺术档案工作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平台。档案工作是~项记录历史的工作,是人类活动的真实反映,那么,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如何记录我区民族文化建设这一宏伟的历史过程,如何保护、传承和延续我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如何加强各项基础业务工作,发挥文化艺术档案的作用,为现实服务,是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及每一个艺术档案工作者应认真思考并身体力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黄夏基在《山西档案》2007年第3期撰文分析了经济因素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影响。作者认为,经济发展因素在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是主要的。从经济的角度对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总过程、总趋势来看,经济因素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作用。但在某一历史时期,档案事业发展中的其他因素,如政治、文化思想等因素可能会起主导的作用。这是其一。其二,经济因素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不会自动地产生,它要借助于社会主体和上层建筑力量的推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潍坊市档案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着眼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潍坊"建设,积极发掘蕴藏于档案之中的文化内涵和文明成果,不断丰富档案文化宣传内容,着力拓展档案文化宣传领域,积极创新档案文化宣传举措,有力地提升了档案文化和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推进了"文化潍坊"建设和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加快档案文化建设,积极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的行动指南。档案部门要深入学习《决定》精神,充分认清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档案文化建设上来,立足档案,彰显特色,积极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文化创意成为新的产业发展趋势,各个文化单位的文化创意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出台,为档案文化发展尤其是档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结合《纲要》中关于"档案国际交流""档案信息开发""拓展档案利用服务""档案宣传工作"的内容,在介绍各国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在合办国际展览、档案文化国际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影响力的增强,人们的文化需求正日益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热潮亦再度涌起。但要探究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独特功能,就要做到体用合一,即从中国社会实践出发,找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徽州,无疑为这种研究提供了极富典型意义的范本。同时,徽州地区各种类型的文书档案、典籍文献和物质文化遗存蕴  相似文献   

20.
<正>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以档案文化自觉为先决条件。如何正确认识并实现档案文化自觉,为档案事业建设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注入更强大的发展动力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档案文化自觉的来源、特性及实现的关键这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启示。一、何为档案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是借用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