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良旭 《课外阅读》2011,(13):46-47
周云蓬是中国新民谣音乐的代表人物、著名歌手、诗人。9岁时,周云蓬就失明了,从此他在黑暗中,承受了他童年之后所有岁月的重压。他默默地接受了这种无奈的人生缺憾,以一颗平常心,冷静地正视自己面临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这是谷川俊太郎写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诗句。为什么这位日本诗人会有如此凄怆得入骨的念头呢?读到这句诗的时候,自己禁不住潮湿了眼眶。敏感如斯的诗人满满地倾注了自己的忧郁,也真的感觉到自己的心暗藏了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就儿童诗本身特点而言,它以反复、跳跃的思维、简练的语言、三四行即可成诗、易于模仿等特点极易被儿童所接受。是的,写诗是自由的、轻松的,是孩子内心深处对世界生命的感悟和触动。然而,我们指导写诗,并不是要让孩子个个成为诗人,也并不是非要系统地讲解深奥的诗歌理论,严格要求他们遵循什么章法、规律,更多地是精心  相似文献   

4.
鸟笼与天空     
<正>鸟笼与天空打开鸟笼的门让鸟自由飞出又飞入鸟笼从此成了天空——非马这是非马写的继《鸟笼》和《再看鸟笼》后的诗歌。诗歌虽短,但短而精悍。在《鸟笼与天空》中,诗人把自由换给了天空,可以自由飞出飞入的鸟儿又带给我们一番耳目一新的联想与思考。由此我想到了医生,医生相对来说是非常繁忙的职业,世界上没有谁愿意生病,也没有哪个医生不希望自己的病人少一点。医生为了减少工作量,写出大量的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的书  相似文献   

5.
昭通诗人夏吟的散文诗集<感动的天空>,运用知觉的情感变形、意象的情感变形和想象的情感变形等艺术变形手法,营造出光怪陆高、瑰奇无比、亦真亦假、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给读者以丰富多样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6.
茨维塔耶娃是俄国白银时代重要的诗人之一。在茨维塔耶娃的诗歌创作中,“天空”意象频繁出现,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天空”意象伴随着茨维塔耶娃诗歌成长的全过程,实现了从现实到理想、从迷惘到自由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上中学的时候,看过当时盛行一时的一首朦胧诗,其中一句“天空非常希腊”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当时并不解其意(估计作者也只是意识流了一下,因为“希腊”这个词读起来实在有一种韵律美).只是很佩服诗人的创造力,把名词,而且还是一个国家的名字给形容词化了。从那以后就很向往希腊。今年5月的希腊之旅终于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原来一年365天,希腊有320天都是Sunny Day(阳光灿烂的口子),可以说太阳一年四季都在亲吻着、眷顾着希腊,也许这就是古希腊神话里为什么有太阳神阿波罗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8.
浪漫主义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它带来的民族主义思潮,民族主义也成为浪漫主义所扮演的主要角色、表达方式和内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浪漫主义都成功地从影响人心灵的最强劲的源泉中汲取灵感,比如宗教、祖国或民族、爱,也强化塑造着这些情感。虽然全球范围内的民族自决浪潮的世纪已经过去了,但是如今,在文化多元化的历史、话语情境下,一个社会主流之外的少数民族诗人及其诗歌仍然需要时不时、或多或少地乞灵于浪漫主义——自觉或不自觉地,也这样被读者所期待。海南黎族诗人郑文秀的诗集《水鸟的天空》,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语言精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在《夜宿山寺》教学中,教师通过范读、领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充分领略诗人绝妙的夸张、想象手法,让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黎族诗人郑文秀的诗歌是对海南岛上富有特色和个性的风土人情的艺术撰写,诗中描绘的自然风物充满着美感与灵性,书写的人文景观具有深长的意味,展示的民族风情也醉人魂魄撩人心襟。这些"嬗变的风景",无不给人带来丰富的思想启迪和极大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1.
“时间”与“空间”是理解中唐女诗人“是其时”与“非其时”两相交叠的生存体验的一个向度。由“是其时”到“非其时”的生存体验书写背后传达出女诗人“被边缘化一努力跻身男权话语中心一重新被边缘化”的幻灭感。中唐女诗人双重时间感的书写体现出由初唐“是其时”作为被书写主体向赵宋“非其时”成为被书写主体转变的先兆。  相似文献   

12.
北宋徽宗时期,虽然仍有少数诗人如皇帝和个别近臣生活于社会的最上层,但绝大多数诗人都被甩到社 会的下层。元祐诗人受到残酷的政治迫害,而后进诗人或缺乏进入仕途的机会而终生布衣,或虽有幸进入仕途却沦 于下僚。同时,相对于元祐诗歌高潮时期,此时诗人交游、唱和活动也大大减少,并且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学黄的诗 人视艺术为生命,他们悄悄地聚集,在民间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一是徽宗皇帝亲自组织与近臣的唱和,以歌咏升 平。  相似文献   

13.
山水诗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和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山水的感受的诗歌,它是人们对自然景物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达到一定水准的反映。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创作的先河,他的山水诗歌作品洋溢着清新恬静的蕴味,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古典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万历前期,山左三家于慎行、冯琦、公鼐和公安派因时代因素在反对模拟和格调、提倡性灵等方面有一致性。而思想基础,地域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使他们在反对复古的程度、对待人民群众的作品方面存在一些差异。虽然山左三家没有像公安派那样取得反复古的最终胜利,但毕竟他们的诗论反映了当时诗坛发展的新动向,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被历代词人追和次韵的宋词经典名篇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以被115人次韵达258首的数量高居榜首,有力地凸出和印证了这一宋词经典第一名篇对历代词人的创作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作品统计和定量分析显示,南宋以13人22首为历代次韵"赤壁词"拉开了雄壮的序幕;金元二代7人10首,略显沉寂;至明代,48人共152首将次韵"赤壁词"的创作推向高潮;清代顺、康两朝,则以47人74首的数量继续保持着次韵"赤壁词"的良好发展态势。从参与创作的作者来看,既有大量仅作一两首次韵词的普通作者,也有不少像辛弃疾、刘辰翁、夏言、陆深、陈维崧、董元恺、曹亮武等次韵数量较多的著名词人。  相似文献   

16.
霍俊明的《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是第一部关于70后诗人/诗歌的研究专著,其主要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70后诗人/诗歌的特殊历史语境的分析和描述;二是对70后诗人的整体扫描;三是对70后诗人中的优秀代表进行诗学聚焦,充分地阐述了其诗歌价值和历史地位。总体上说,这本书向读者呈现的是一部70后诗人的影像志。  相似文献   

17.
纳兰性德与妻卢氏情深意笃,卢氏因难产而亡,他写了许多感情真挚、灼人肺腑的悼亡词。在中国悼亡词史上,留下了最为厚重的一笔。但学界对于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范围,一直存有多种争论。对纳兰性德悼亡词进行比较分析后,认定为27首,以词序中有无直接表白"悼亡"之意把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分为两类,对这两类词作的艺术特色分析来追问纳兰性德创作悼亡词作的情由。  相似文献   

18.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与诗歌“联姻”之后对诗歌在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创作主体的构成上。网络诗歌的创作主体大多是普通民众,这改变了传统诗歌创作由精英诗人掌控的局面;而网络诗歌创作主体的民间立场也与传统诗歌中的知识分子精英立场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民间立场既突出了网络诗歌的自由精神,也给网络诗歌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钟嵘《诗品》为中国品诗之祖、诗话之源,而清诗话则代表了古典诗学的鼎盛与繁荣。本文结合量化分析和学理分析,拟把作为源流关系的钟嵘《诗品》与清诗话略作比较观照。通过《诗品》对清诗话影响概观、《诗品》对清诗话诗学理论的影响、清诗话对《诗品》诗学理论的反拨三个层面的研究,探讨了《诗品》影响清诗话的综合状况。  相似文献   

20.
山水自然,诗人悲遇的寄托之所。中国古代很多诗人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寄情自然山水,以山水为诗,以自然物象抒情,赋予了山水自然丰厚的人文色彩。山水自然以其特有的丽质影响着诗人的生活、意志,化解着诗人心中的悲苦。所以山水自然在古人的诗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