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经济基础的市民社会和作为上层建筑的民法总是相生相伴,没有无市民社会的民法,也没有无民法约束的市民社会。相对于市民社会的变迁而言,民法既是反应装置,又是推动装置。在许多场合,民法对市民社会的反应和推动往往体现在民法与市民社会的某种互动进化过程之中,并导致民法与市民社会的相互进化。  相似文献   

2.
从法学的角度来解读市民社会,更多是从民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出发。市民社会与民法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这不仅表现在二者历史进程的相互交融性以及二者的价值相通性,更表现在二者的互动发展。认清市民社会和民法的关系对于我们培育、发展和完善市民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民法是市民社会的规则,而民事法律关系是市民社会现实的反映,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方法论。一部民法典说到底就是在规范民事法律关系,我们学习民法应从民事法律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是民法存在的社会基础,民法的价值理念不过是市民道德的升华而已。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市民社会,认可肯定市民道德,张扬民法的价值理念,应成为我们制订民法典、完善我国私法制度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5.
民法的本质是“私法”这一命题已被学术界所公认,但并不能因此就把它简单地理解成是一种单一的理论体系,它应是多层次的。民法以“人”为核心,民法是权利本位法,民法是人格平等法,民法是市民社会法。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其注重多样性、差异性、特殊性,强调多元性、联系和整体有机性,对于避免以往民法法研究中的片面化局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更具包容性的多向度、多视角的研究方法。民法学研究当采多学科、大整合的方法,赋较具综合性的民法哲学和民法文化学以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民法上的公平理念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对民法上的公平理念及其相关制度的分析入手,试图揭示和恢复民法公平理念经济本质,旨在摆脱对公平理念的伦理世俗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建筑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民法公平理念。  相似文献   

8.
民俗指民众的风俗习惯,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规规范的总称,民俗是从世代相传的经验中发展起来的,民法的源头在于民俗,民俗是民法的精神依归,从民俗中可以蠡测民法的早期形式,这对法学真像原始地壳对于地质学家一样的可贵,在人类初生时代,不可能想象会有任何种类的立法机关,甚至于一个明确的立法,有的只是一种民俗,正是得力于这种民俗,保证了原始社会的和谐和有条有理,保证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都把一切调整好了,民法取代民俗,其根本动因应归属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此外,民法的产生还受到民族矛盾,化矛盾等多种综合矛盾的作用,是民俗无力驾驭控制调节社会矛盾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民法与生活     
王艺扬 《考试周刊》2014,(31):28-28
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推进,法律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更多人在遇到困难时会寻求法律的帮助,期待依靠法律维护正义。其中,民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尤为广阔,民法处理案件的性质决定了民法与生活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司法公正是民法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民法的性质在程序上的必然反映,但由于我国司法公正的缺失造成了民法功能的部分丧失,不利于创设的一个有序的市民社会,因此我们应通过对民法的法典化,以期实现其与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市民社会的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1.
德国民法是世界立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德国民法对中国民法的重要影响已是法学家的共识。德国民法在以下方面对中国民法产生了影响:翻译德国法律、《中华民国民法》编纂模式及主要内容;德国民法的思想精神影响了我国民法的发展;我国民法在祖国法律的统一问题、法律移植问题、抽象物权行为理论问题、民商分立问题、五编制问题上借鉴了德国民法。  相似文献   

12.
民法学界,由于工具理性高涨,价值理性衰微,对民法本位研究不足并且观点不一,由于本位问题是每个法律部门研究的出发点,是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因而必须对其有清醒的认识。本文试图从法理学角度出发,探讨民法本位,分析并驳斥社会本位学说,解析民法社会化对民法本位的冲击及权利本位的确立与其发展,及在现今时代权利本位所具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民法的法典化条件已经成熟,似乎成为学界在探讨民法典制定时共同的理论假设。因此,学界对民法法典化的条件问题或避而不谈,或谈之甚少且不深入,难以让人信服。目前学界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关注民法典的体系设计及具体制度的创设等内容上,并希望在1800年前后的《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前后的《德国民法典》的大陆法系上,于2000年前后制定一部引领21世纪潮流的最先进的《中国民法典》。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背景、民法学理论积淀以及民法实践等方面的考察,得出当前并不存在孕育民法法典化的成熟土壤的结论,进而提出民法界应当戒急勿躁,深入民间调查,厚实民法理论,为最终民法典的实现做出实在而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贫困与超越--对传统民法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是法律有机体的细胞,民法是权利的集中表现。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民法不发达,权利匮乏的根源。阐明了传统民法文化良莠并存,中国现代民法文化建设,是在批判继承传统民法文化基础上融入现代法治精神的交融同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指导思想和标准价值,宣示了民事法律规范的任务和功能。它的确定和厘清对于当今热烈酝酿中的民法典草案的修订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引导这个过程去找寻永恒的最高价值的向标,促进整部民法典完美融合。结合民法的私法特质,考虑目前中国法治、民主和权利观念的强化,中国民法应当坚持私主体权利本位,促进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和权利意识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冯涛 《华章》2013,(15)
作为点燃人类近代文明之光的3R 运动孕育了西方“人人平等、权利神圣、私法自治”这一深入人心的传统民法理念,但屹立于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却和其擦肩而过。在历史变迁和社会转型的今天,多元化的民事纠纷风起云涌,各种非主流思潮也趋之若鹜。因此,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上,探求导致我国民法理念缺失的原因,从而建构起我国本土化的民法理念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是指人类文明走出中世纪不断占有现代性本质的嬗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民法以其制度,,原则,理念和精神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法治的形成,科学技术的发达及人的现代化,民法是现代化的核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与民法存在着一种相互融合的关系,民事主体制度、债权制度等起到了对市场经济完善的促进作用。民法观念的现代化的关键是突出自主、自由、平等意识。我国现有民法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本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宗旨,阐述经济和伦理相互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认为经济活动及其后果必须经受伦理原则的审视,伦理原则必须置于经济实践活动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20.
本在民法学界率先提出创立民法化学有着一定的客观基础,从宏观上看,我国民事法制建设渐入佳境,大批优秀民法学不断涌现;从微观上看,外来法律化研究的渗透,理论法学研究的深化,民法律建设现状,中国传统化和民法学研究方法的探讨等无不对民法化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民法化学对民法学研究,民法教育,民法建设均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民法化是以上法化为主要的对象的民法学分支学科,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它引进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民法化研究是民法化学的主体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