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着重论述了叶广芩 90年代小说创作的特色。叶广芩以其贵族世家的出身、旅居日本的经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在 90年代将其创作指向对历史变革中贵族世家所葆有的民族文化人格精神的拷问 ,以及对同属儒家文化范畴的中日两个民族文化人格精神的观照比较。她的小说透过生活的表象 ,穿超现实的意识形态 ,直抵民族文化人格精神 ,并对之作深刻的反思 :既不可完全背弃传统文化人格 ,也不可完全拘囿于传统文化人格 ,应该否弃其糟粕 ,鞭挞人格异化的死结 ,光大其精华 ,使人性、民族文化人格精神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史上的冲突与交融进行回顾,对近代以来中国民族文化的处境进行考察,结合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认为中国民族文化在今天的继续发展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调整心态,顺应历史潮流;二是抓住机遇,在更广阔的视域里审视自身;三是要建立起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把文化提上中国发展的重要日程,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情,教育要担起大责任。因为文化乃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传承创新文化是大学的应尽之责。一、如何理解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意义?我认为,在中国发展的今天,提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使中国没有跟上十八、九世纪科技和工业革命的历史潮流,也在很长的时间里桎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鸦片战争使得国人  相似文献   

4.
金章宗完颜璟,金代帝王中颇具代表性的女真贵族诗人,在其统治期间,女真人的汉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女真民族文化日趋失落。完颜璟深感于此,一方面尽力去维护民族文化,一方面又深受汉文化的熏陶而沉湎其中,亲自创作汉民族传统的诗词文学,作品虽不多,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人格养成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人格化的文化,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是文化化的人格。中国古代悠久的传统文化遗产哺育和铸造出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特征又充实和丰富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人格化的文化,文化化的人格,以及两者的有机交融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和中华儿女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人格养成教育中的优秀遗产,同时以更博大的胸怀广泛吸纳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精华和人格特征,以铸成新的中华民族魂,展示更新的人格风采。  相似文献   

6.
塑造健全的文化人格——余秋雨散文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人面临着跨世纪的选择。在机遇与危机的挑战面前,重塑健全的文化人格成为维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课题。作为中国文化史学者,余秋雨在散文系列《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触探了文化人格这块民族心理的暗礁,以知识者的深广与博大出色地构画了现代中国文化人格的草图。故而,女作家王安忆准确地指出,余秋雨散文承载了同时代散文无法负担的“重大的心灵情节”。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促进当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全球化给民族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民族文化应当适应全球化潮流,立足本土,在坚持民族性的同时博采众长,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8.
民族心理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接触必然引起文化移入。文化移入指文化上有差别的群体之间持续而广泛的直接接触所导致的文化变迁。以儒释道为根基的中华文化正在经受异质文化的压力和冲击。本文分析了文化移入下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导向作用的弱化、嬗变和转型趋势,并从中国的民族成员相应将发生的人格心理变化入手,试图在这种阵痛中寻找民族文化传统在扬弃或更生中可能的转归及民族精神现代化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重视国学学科建设 加强传统文化整合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承中华文化、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树立与我们的传统和中国在当今世界影响力相称的文化大国形象,已经刻不容缓,时不我待。如何顺应中国全面和平崛起的历史潮流,整体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落实贯彻党中央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重振国学无疑是一个恰当的战略选择,是一条可行的康庄大道。道理十分简单,国学是文化之根,是民族之魂。具体地说,国学本质  相似文献   

10.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民族文化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各民族之间都加强了民族文化的开放和交往,同时也加剧了民族文化间的整合。但是,多元文化的整合并不是使众多的民族文化趋向单一,多民族文化共存才是人类文明发明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民族心理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接触必然引起文化移入。文化移入指文化上有差别的群体之间持续而广泛的直接接触所导致的文化变迁。以儒释道为根基的中华文化正在经受异质文化的压力和冲击。本文分析了文化移入下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导向作用的弱化、嬗变和转型趋势,井从中国的民族成员相应将发生的人格心理变化入手。试图在这种阵痛中寻找民族文化传统在扬弃或更生中可能的转归度民族精神现代化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2.
全球一体化的社会背景,要求我们用多元文化视角去接受差异、应对变革.多元文化语境下,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丢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藏量丰富,并有很高艺术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传统音乐文化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致使传统音乐不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在普通音乐教育中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是改变这一面貌的重要途径."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民族文化保护措施的出台等,使我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3.
赵欣 《教育教学论坛》2013,(45):172-173
文化人格是个多层面、多种因素组成的整体。一个民族的文化人格的建构是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本文以中国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执着为例,着重探讨这种基本人格得以确立的文化根源及个体人格建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武术和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的瑰宝奇珍,当然与整个传统文化有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中国书法和民族传统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们在精神内质和价值意向具有互通性和互补性,同时还是人格追求的表现性.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3,(A0):19-20
"红歌"是中国一种非常独特的文艺形式,是中国历史变革中逐渐兴起的,具备审美性和功利性两个特点,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当前西方文化盛行、民族文化衰落的境地下,通过"红歌"张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每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民族,没有文化就没有人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无论对以前还是对未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华文化中发挥领导者作用的无疑是中国的汉字文化,汉字是民族发展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走向成功的关键。对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小学生来说,激发其积累中国汉字词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文化方向是在本世纪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反复被证明过的命题。其在新时代的内涵为:破“恶声”论,创新求变,是中国现代文化革新的精神路向;强调“立人”思想,为中国现代文化生成变革的基本立足点;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是新时代民族文化的前进方向与行动指针。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文化积淀丰富,根基深厚。学习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感情的熏陶、思维能力的开拓、精神境界的提升、民族精神的凝聚和现代人格的塑造,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瑰宝,在青少年中承递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整合、相超越,寻求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来促进青少年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一切都在变革之中,一切都在转型。中国人的人格也被打上这种变革时代的烙印。通过对转型时期中国人的人格特征的分析,了解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开展大学生心理保健工作,防治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竞争能力,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一、转型期中国人的人格人格的形成与特征均与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现代的中国,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打上了转型的烙印,几乎所有的理念都显示出转型的色彩。处于这样一个转型时期的中国人,在现代与传统的冲突中,在东方与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两大部分。首先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塑造的特点,指出多方面、多层次的互补是古代中国人的人格塑造的一个特征,并对于一些突出的人格范式进行了分析。然后,联系今天思想教育的一些现状,探讨如何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调整某些教育方法,提高我们民族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