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振洲  顾新 《科学学研究》2013,31(9):1381-1390
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已成为我国推动重大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前沿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可以视为企业和大学(或科研机构)两类异质性知识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因此,本文基于知识流动的视角,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的形成三个递进演化阶段,分析了各阶段运行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协同特征,初步构建了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结合产学研创新主体的知识属性与特征,根据产、学研双方投入的知识协同成本、获得的知识协同收益、知识协同保障机制等一系列因素为基础,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探究创新主体的知识协同演化行为及其稳定性问题。构建产学研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模拟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个体及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研究发现: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协同存在知识供需关系,双方投入的知识协同成本(知识贡献成本、知识溢出风险、知识加工成本)过高会抑制创新主体的协同意愿,不利于系统帕累托改进;资金收益与学术收益的增加会提高双方的协同积极性,而背叛收益与协同积极性呈负相关;合理的知识协同成本投入与知识协同收益分配、完善的知识资源共享机制、有效的知识协同激励与惩罚机制以及健全的法律措施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稳定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人员维度、资金维度、物质维度和成果维度;介绍了基于LWD和LOWA算子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评价的三阶段流程;最后,结合算例阐述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罗琳  顾新 《软科学》2017,(6):15-18
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活动过程,在以大数据为背景的知识管理视阈下,提出了知识流动的"数据-人-知识"框架,探讨了智慧数据的内涵,并通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的知识库分析、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管网模型,阐释了基于智慧数据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方刚  谈佳馨 《科学学研究》2020,38(7):1325-1337
为了探究互联网给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增值带来的影响。本文从知识生态视角出发,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生态系统模型,并运用生态机制解释其中的知识增值过程。在此基础之上,引用"华为&清华"协同创新案例,基于现实数据构建知识增值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仿真。研究表明,互联网可通过改善知识种群的知识创新环境、增强知识种群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转移意愿、为知识种群提供知识服务来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实现增值。最后,针对如何最大程度发挥互联网在促进知识增值方面的作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与内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本质,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必要过程。科学定义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并从目标层面、操作层面和组织层面探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的特点。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包括:知识转移的任务复杂性、转移主体之间的知识深度距离较小且知识宽度距离较大、转移的知识以隐形知识为主、团队内部信任关系建立时间较长及多重调控。最终,从目标、要素、过程和关键环节等方面阐释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互补性的视角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收益模型,对知识互补性转化为现实协同创新的条件进行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实例分析论证了产学研最优劳动资源的配置与专业化经济之间的正向关系,以及互补性知识的积累程度、互补性知识的协调效率、互补性经济程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阐释了产学研异质组织之间实现有效合作与协同创新的充分必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对知识溢出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海尔集团知识联盟、ofo共享单车研发联盟和华为产业园3个案例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溢出的虹吸效应、漏斗效应和极化效应。研究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溢出的3个效应往往并存,对产学研而言既是机遇也是风险,核心企业对于知识溢出效应的激发极其重要。从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培育社会资本发展和改革政府科技管理职能3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获得325个一手有效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印证研究假设,结论表明环境动荡性、战略一致性和结构正式化正向调节产学研协同与知识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协同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成果为推动企业大力实施产学研协同与促进知识吸收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稳定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确定影响创新组织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基于适应性管理理念,从资源整合与互动2个维度出发,依据产学研之间核心主体与基础主体地位的转换,将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的生命周期细化为组建期、运行期、收益期,以动态过程视角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稳定性影响因素阶段性演变概念模型,结合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伙伴选择、制度建立、文化融合、利益分配各维度对组织稳定性的维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形成分析基础上,探讨其内外动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并针对当前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假设,建立政府-企业-学研方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中资源共享行为的内在决策机理。通过分析不同策略组合下的成本与收益情况,探寻影响双方资源共享的关键制约因素,给出不同条件下各参与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利用三维立体图阐释策略演化路径规律。以此为基础,提出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知识转移过程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如何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效果"这一当前企业关注的难点问题,在简要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考察企业与学研机构的互动发现,企业与学研机构的合作前途光明,但路途艰辛,因而企业与学研机构合作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经历单链合作、互动合作、一体化合作3个阶段。在产学研合作实现的过程中,企业在单链合作阶段获得新显性知识,在互动合作阶段获得主要成分为显性知识的企业专有知识,而到一体化阶段则获得主要成分为隐性知识的企业专有知识,企业创新能力随之不断提升。知识转移过程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5—2009年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分布、科技经费投入分布及产学研合作产出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以广州为龙头,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重点,取得了一批成果,提出广东省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可分为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文章在探讨知识分工、知识协同与产学研创新的技术效应、规模效应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4年间的大学、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投入及创新成果的数据,通过DEA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效应、规模效应及创新绩效进行测算,利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表明:知识分工与技术效应正相关,与规模效应负相关,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知识协同与技术效应、规模效应与创新绩效正相关;知识协同能够提升知识分工对技术效应正的边际贡献、降低知识分工对规模效应负的边际贡献,使得知识分工对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递增。  相似文献   

17.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是企业提高动态能力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而知识共享则是协同知识创新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其成败的关键。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协同知识创新中知识共享的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问题,结合协同管理理论和知识治理理论分析、探讨了知识共享的过程及其治理机制,进而构建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知识共享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