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彭苏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矿井地质和矿井工程物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负责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和产业化项目、省部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相似文献   

3.
4.
谢和平 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现任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科技奖励》2010,(5):78-79
何继善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应用地球物理学家,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创立和发展了以双频激电理论为核心的电场理论。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相似文献   

7.
苏君红 红外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长期参加红外系统研究,重点是热成像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为提高我国夜视技术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兵器工业部功勋奖、中国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奖励》2013,(4):78-79
王玉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设计及理论(流体密封)专家。1941年1月生,1965年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燃气轮机专业(六年制本科)毕业。主要从事危险性气体透平机械的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及测控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并实现了产业化.曾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10次,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  相似文献   

9.
谢和平 矿山岩体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生于湖南,1987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矿山岩体力学与工程研究,最早在我国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来研究矿山岩体灾害事故机理和过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成功预测了采动围岩的损伤大变形和蠕变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奖励》2013,(7):85-86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5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化学工程研究与技术创新开发工作,提出了流型转变的机理模型和定量判据,发明了湍动流化床新型复合内构件,改善了流化质量,成功地用于指导6种工艺,30余台大型工业流化床反应器地改造或设计,为我国495-领域中流态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和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工程院院士,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飞机总体设计专家,研究员,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型号总设计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航空金奖获得者,国防科工委劳动模范,沈阳市优秀专家。  相似文献   

13.
14.
王淀佐 矿物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藉院士。1961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长期从事浮选理论和浮选药剂等方面的研究,在矿物加工浮选理论方面有创新性成果,对中国矿物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和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多项奖励。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中国科技奖励》2010,(3):78-79
<正>书法悦目,墨香沁人。在紧张的科研之余,且用纸笔,书写隽永人生。谢和平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孙越崎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奖励》2009,(9):78-79
潘云鹤,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曾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奖励》2011,(5):78-79
盛志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创、烧伤专业开创者之一。194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四临床部专家组组长、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