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孝文化嵌入思想道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孝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进而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健康,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而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应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学校营造感恩的校园氛围,以孝启善,开展感恩系列主题活动,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继续深入开展各种回报社会的实践活动。把孝文化嵌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不应忽视或取消理性化教育的地位,实现情理交融,以情动人,以孝启善,最终实现孝文化在高校学生心中的升华和内化,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学生"孝"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二是中学生的新变化加大了"孝"教育的难度;三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陈旧;四是学习评价体系存在知行脱离的现象;五是没有专门的"孝"教育教材。文章针对"孝"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发展,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二、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三、更新观念,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孝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四、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五、制定专门的"孝"教育教材。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孝"和"孝文化"的思想内涵,分析了在学校中倡导"孝文化"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就"孝文化"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培养学生诚信和感恩方面、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方面以及树立忠心报国远大理想方面的价值进行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孝文化资源丰富的孝感,文章从弘扬孝文化,创新高职德育工作入手,构建以"感恩、责任、忠诚、奉献"为培养目标,以感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精神与创业精神教育和德育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学生"孝"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二是中学生的新变化加大了"孝"教育的难度;三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陈旧;四是学习评价体系存在知行脱离的现象;五是没有专门的"孝"教育教材.文章针对"孝"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发展,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二、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三、更新观念,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孝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四、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五、制定专门的"孝"教育教材.  相似文献   

6.
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孝"是传统伦理的元德,是一切道德的起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离不开孝文化的维持和强化。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化,挖掘其所蕴含的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内容,并将其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采取强化学校主导、引导学生自律、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教育策略,切实提升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建设新时期的孝文化,将孝文化的建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传统孝文化的核心是“爱”,而“爱”的核心是奉献。爱的教育本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元素,孝的教育可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独特内涵。学校应该成为孝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8.
王永强 《教书育人》2013,(18):57-59
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起点和支柱。但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孝德在当代逐渐消解,在人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在学校教育中也普遍存在孝德教育缺失的现象并由此引发许多负面问题。挖掘传统孝文化的教育意蕴,重构充满孝与感恩意识的德育,在今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孝文化像其他不少传统思想文化一样,在市场经济大潮睁冲击下面临着一定的承继危机.在当前,由于社会环境方面的不利影响、高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功利性因素等导致中华传统孝文化教育的部分缺失,其主要表现就是一些大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因此,开展感恩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孝心、爱心和责任心,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教孝为始",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建立在孝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如今"孝"的传统美德在中学生身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所以,孝文化教育不可忽视。现代孝文化的内容体系包括善事父母、尊老爱幼、立身行道、热爱祖国和爱护生命。孝文化融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包括:全面、深入地认识孝文化;自觉、有效地践行孝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丁志萍 《考试周刊》2011,(41):153-154
"感恩"是一种回报。"孝"在中国文化中体现出感恩意识,规范着人们的德行和评判标准。在中学教育中结合以"孝"等为主的道德资源开展感恩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冉波 《西部素质教育》2019,(11):38-38,40
文章首先阐述了孝文化的概念,其次介绍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主要内容,再次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孝化的认知现状,最后提出了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包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成才观。  相似文献   

13.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发掘中华孝文化资源,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具有感恩、责任、忠诚、奉献八字品格和两型意识的高技能人才,先后荣获湖  相似文献   

14.
学校传统的感恩教育呈现出"成人腔"、"说教式"、"单一化"的弊端。真正内化到思想、外化于行为的成功感恩教育是学校迫切需要的,而小学感恩文化的创建必然要基于儿童视角。作者探讨了创建儿童感恩文化的策略及由此引发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张虎 《江苏教育》2014,(4):44-45
<正>2009年以来,江苏省阜宁中等专业学校在全国率先以感恩责任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主线,广泛开展"说感恩责任话,唱感恩责任歌,行感恩责任事,树感恩责任心,做感恩责任人"活动,让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报恩、施恩,提高责任意识,锻炼责任能力,养成责任行为,形成责任品格,培植以感恩责任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全面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一、五个打造彰显目标通过实施感恩责任教育,培植感恩责任文化,最终使学校德育工作实现"五个打造"的目标:(一)打造最安全校园。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底线,安全是一,其他都是零。实施感恩责任教育,让教师  相似文献   

16.
陈银平 《文教资料》2014,(16):180-182
作者通过对感恩教育内涵与价值的分析,针对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详细分析了自身在执教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过程中对感恩教育的融入实例进行了过程分析,强调了教育者主体人格力量的影响、以孝文化为切入点及共情效应的使用是感恩教育在《思修》课实践运用过程中获得实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孝、忠、信"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昭示的就是要通过"孝"、"忠"、"信"来感谢报答父母、朋友、社会和国家之恩的感恩思想。在当前多元文化思想背景的冲击下,更应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通过重视感恩的认知教育、加强感恩的情感教育,强化感恩的践行教育,使他们能够很好地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是由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不但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师生对学校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基于对学校文化的深刻理解,我校从学校形象和办学水平的高度出发,整合学校文化元素,规划学校发展战略,从多个方面践行文化的内涵。而作为感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孝道教育”,经过研究与实践己成为我校的品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庄志远 《考试周刊》2013,(53):30-31
在当今社会情况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正面临严峻考验,一部分学生出现道德滑坡、文化迷失的倾向,而传统"孝"文化教育的流失在广大青年学生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拯救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孝文化的精华,已经成为学校"德文"教育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应是新时期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研究课题。中学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传播这一传统美德的重任。语文版教材在这一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运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关公文化、根祖文化、盐文化、德孝文化等鲜明的地域文化。盐湖区被誉为"中国德孝文化之乡",崇德尚义,孝风纯厚。舜帝复旦示范小学创建于2009年,处于城乡结合部,是盐湖区教科局直属的一所公办全寄宿制小学。建校之初,学校积极贯彻盐湖区委倡导的"德孝文化进校园",以"德孝教育"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