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作为高层次职业教育,其发展关系着国家就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而招生制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入门通道,其改革必定要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相适应。随着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多元化招生制度成了时代发展的必要产物,文章通过对六种多元招生方式的利弊分析,来解读多元化招生制度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普职招生规模的比例问题是职业教育界长期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招生规模的确定对于指导职业教育办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当前职业教育办学实际出发,分析了国家提出“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依据,提出了实现“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对本科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分析应用型高校本科专业的专业布局和招生规模发现,大湾区内地九市存在职业教育本科院校数量、专业类布点、招生规模严重不足和应用型高校专业类布局、招生规模与重点产业结构不相适应的问题。为解决本科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需要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本科院校的建设,结合重点产业合理布局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健全职业教育本科专业随着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的工业正在从传统的轻纺工业向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熟练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形势日益严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加深,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职业教育得到健康发展.但从这几年的招生情况看,情况并不乐观:招生一年难似一年,生源一年不如一年.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使命;国家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国家战略,职业教育承载了新的期望。正如教育部副  相似文献   

6.
应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一些发达国家逐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层级,构建了较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在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要避免职业学校的"升学导向",应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分析其产业结构的特点、技术水平的差异,确定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培养"适销对路"的技术技能人才;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不同要求,合理确定职业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衔接,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职教信息     
福州市职业教育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 2003年3月20日召开的福州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推动一系列重大改革。 1.扩大职校的办学自主权实行六个“允许”在国家和省、市规定的范围内,允许学校自主确定招生计划;允许学校自主确定收费标准;允计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调整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允许中等职业学校免试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允许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省内外招生、跨省联合办学;允许一年多次招生。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产业转型与就业转型依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社会偏见、招生困难、经费短缺、师资紧缺等困难。国家应该实行农村中职义务教育、严格准入制度、增加投入以及校企合作、专业与产业有机对接等措施帮助农村职业教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产业转型与就业转型依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社会偏见、招生困难、经费短缺、师资紧缺等困难。国家应该实行农村中职义务教育、严格准入制度、增加投入以及校企合作、专业与产业有机对接等措施帮助农村职业教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一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科技产业;二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型工业化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目标。根据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需要,我国在职业教育发展上要有新的突破。本文从我国"十一五"期间的新型工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出发,以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和政策抉择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是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因果,互为依托。创业型职业教育要以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为导向,培养创业型领军人才,引领新兴产业集群;高等职业教育要以质量为重,以当下社会需求为方向,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中等职业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立足于促进就业,促进社会成员总体素质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有效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联动升级机制,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惟一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2.
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职业教育是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素质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的重要途径,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工农协调发展,缓解教育供需矛盾,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学习的愿望以及对提高"新市民"的素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依托地方优势产业,实行企业对口培训;依据市场需求,确定职业教育内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袁旭  康元华 《高教论坛》2006,(4):189-192
从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入手,构建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模型;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之间互动关系的形成,主要是以就业结构为纽带的;根据模型系统论述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诸方面存在的互动关系,包括产业结构演变、产业转移和布局与职业教育层次结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互动;探讨互动模型对实施区域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战略、对产学研合作及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开发等具有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学形成良性互动,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中不仅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还基于产业需要来确定学校的类型、设置专业及规定招生模式,并根据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不断做出调整,为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着人才和劳动力的保障。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将发展职业教育与创建终身学习型社会联系起来,致力于教育机能的开发,开辟多种渠道向社会开放,成为日本创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职业教育办学体系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文章基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统计资料,深入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体系与我国三大产业结构、职业教育学科门类与行业门类、职业教育专业门类与行业门类之间的协调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系的优化和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职业教育的实际管理方法、招生的规模以及教育方式都产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在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快速增长的重要时期,为解决职业教育资源区域性差异的弊端,要把教育经费的投入和资源的均衡化分配作为重点,完善职业教育机制,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量,完善区域间职业教育院校布局结构,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在契合产业发展方面具有顶层设计合理、定位主次分明、办学灵活多元、改革持续深入的共性特征,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应建构宏观指导与产业深度介入结合职教体系,建构产业结构变动与职业教育信息对接平台,建立公立职业教育与营利职业教育多元体系,改革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并下放办学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制度、体系、结构、内涵、质量等问题,解决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提高人才供给适应性,扩大有效供给,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本文从梳理广州市产业结构、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等发展脉络入手,从院校招生规模、专业结构、层次结构、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分析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出现的结构性矛盾,并提出广州市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深刻转型,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好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障职业教育供给的效率、效益和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必须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改革的关键在于以理念变革为基础,明确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要义;以机制创新为导向,激发职业教育供给效率与活力;以人口变化为依据,调整职业教育供给规模;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拓宽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渠道;以产业转型为依据,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契机,突破职业教育供给的"层次壁垒"。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作为国家的两个教育类型同等重要。但由于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地域、产业、行业特色,在"三缺"(缺政策、缺产业、缺资金)问题没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地方高职的招生问题仍旧十分突出,成为制约高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亟待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