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金晶 《巢湖学院学报》2011,(4):96-98,130
晚清华侨政策的转变反映了清政府对海外华侨的认识及所持立场的变化,而这一转变离不开洋务派的促进作用。在转变过程中,晚清的华侨政策历经三次阶段性突破,护侨的价值取向也由政治因素转向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2.
价值取向属于价值哲学的范畴,指一定的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是价值主体选取价值标准的方向.价值取向主体经由自身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通过实践以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对主体间关系以及其他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职教育师资政策的价值取向对价值取向主体自身、政策主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三个方面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合理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深刻变革,适时地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十分必要.当前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应进行三个方面的调整:教师社会价值定位从阶级定位向职业定位转变、教师政策价值标准从干部标准向人才标准转变、教师政策价值追求从加强管理向促进发展转变.合理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操作层面的四个途径方法:确立"四个尊重"的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实行教师政策职能机构的相对专门化和人员的专业化、建立开放互动的教师政策制定系统、建立和完善教师政策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4.
典当业作为古老的金融行业,在清代中期发展至顶峰。然而到了晚清时期,典当业因战乱、税负增加和资金来源减少等原因而逐渐衰落。通过研究发现,晚清时期典当业由于深受社会依赖,在政府、官绅、百姓的强烈需求下逐渐复苏。这种复苏体现了典当业在中国传统金融行业中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的中国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乞丐数量明显增多,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频发的天灾人祸,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土地兼并,不良社会风气的推动以及传统行乞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大量乞丐产生。考察这一时期的乞丐问题,有助于加深对晚清时期这一特殊群体和晚清社会的认识,为今天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6.
陆吉康 《历史教学问题》2014,(2):109-112,80
晚清时期,吸食鸦片现象盛行,鸦片问题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大量民众参与吸食鸦片,晚清社会的鸦片消费市场日渐形成并扩大,英国等西方列强在日渐扩大的鸦片贸易中获取了巨额利润,鸦片贸易问题成为引发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吸食鸦片者在享受鸦片带来快感的同时也使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晚清时期吸食鸦片群体的形成是一个由少而多逐渐增加的动态过程,根据鸦片的历年消费量可以推算出历年大体的吸食鸦片成瘾的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7.
浅谈晚清时期的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晚清时期的人口状况作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及闲散人口的流向。人口的过度膨胀,对晚清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引发了各种矛盾,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8.
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教师接受培训和提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反映,是对继续教育价值功用和行为取向的系统认识和基本看法。它是一种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在主体观念上的反映。它因客体(培训的价值功用)属性以及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形成相对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的晋江华侨与侨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晚清时期晋江华侨捐资办学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办学状况、办学特点及其与侨乡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铁路立法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铁路管理立法思想即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时人主张路权自主,由官方控制和主导,设立专管机构;主张依法管理铁路,推进和加强铁路立法;主张实行铁路统计与铁路会计,加强铁路的内务管理。这些都对晚清时期的铁路管理立法和铁路事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晚清湘人文集及其史料价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湘人集数量甚多(存世约二百来种),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当时政治,经济,化,社会等都有所反映,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可以说,俗窥中国近代史全貌,不可不读晚清湘人集,因此有必要对它们积极加以研究和整理。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的对外经贸是在国门的开与关的碰撞和交织中缓慢发展的。晚清执行的是外国列强强加的和由于本国经济畸形发展而不得已采取的对外经贸政策。晚清开从国外借款的先例,同时又开准许外商来华投资设厂的先河,晚清从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发展到多口对外通商,对外贸易的产品和国家较清初都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随着清帝国的衰败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边疆地区普遍出现危机,边疆问题越来越引起国人的关注。从近代早期的龚自珍、魏源等名士人到后来的左宗棠、岑春煊、赵尔巽、张荫棠、徐世昌等廷臣疆吏,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提出了筹边改制的种种设想和主张,对清朝政府改变传统治边政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各方人士关于筹边改制的具体意见虽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主张废除边疆地区“因俗而治”的多元化管理体制,通过建立行省,使边疆与内地“联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论甲午战前的晚清留学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午战争以前晚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留学,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留学生的选派、管理和录用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逐步调整,并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剖析这一时期留学政策的得失有助于了解整个晚清留学政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中职教育的内涵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与障碍,这些困难的解决与障碍的突破需要一支高水平的中职教师队伍,这离不开合理的中职教师政策及其价值取向的指引。通过模型构建,可以发现价值取向变化的机理。在假设的基础上,以模型变量来验证中职教师政策价值取向的变化,提出当前中职教师政策应该体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教育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国家财政形势恶化是教育经费不足的根本原因,统治者不重视新式教育是经费不足的重要原因,无处不在的浪费又占去了有限的经费,加剧了教育经费紧缺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论素质教育与教师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的,而学生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价值取向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它直接制约着教师水平和才能的有效发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态度、情绪和工作绩效。本文对教师价值取向的内涵、结构、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探讨,研究了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时期教师价值取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理想的课程决策模式以课程政策的合理价值取向为基础.课程在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价值选择上应该坚持两者辩证统一基础上的个体本位优先.应该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合理统一,理想的课程政策应该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我国已建成并运营的平汉、沪宁和关内外等国有铁路已初步建立客货分等运价制度。但其运价权和运价制度均受外国资本集团主导,其结果是各路运价制度纷繁复杂,且不利于我国工商业发展。为此,邮传部成立后试图进行治理,但成效并不明显。运价权丧失、运价混乱和运价政策缺失等成为这一时期我国铁路运价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继续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教师接受培训和提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反映 ,是对继续教育价值功用和行为取向的系统认识和基本看法。它是一种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在主体观念上的反映。它因客体 (培训的价值功用 )属性以及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形成相对的价值观念。1 .教师继续教育价值观的形成。由于教师的培养 (培训 )同时与个人主体 (教师 )、群体主体 (学校 )、社会主体 (政府 )发生关系 ,具有个体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即价值的多样性 ,不同主体对多样价值反映侧重不同 ,形成了价值观的多样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