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增强博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博士生在高等教育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积极性,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开展了第七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此次论文评选工作于3月下旬启动,经专家组通讯评议、专家复议评审会审定,共评选出5篇“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增强博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博士生在高等教育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积极性.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开展了第四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此次论文评选工作于3月下旬启动,经专家组通讯评议、专家复议评审会审定,共评选出5篇"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  相似文献   

3.
自2004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开展了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目前已举办了5届。就34篇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情况来看,论文来源学校比较集中,论文指导教师比较集中,选题领域集中在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思想观念、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政策、高等教育实践与问题等5个方面。进行国际比较的论文较为集中。从论文评选的趋势看,参评学校逐渐增多,选题逐渐凸显高等教育实践问题,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大。在今后的评选工作中,学会将继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进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增强博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博士生在高等教育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积极性,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从2004年起,每年开展全国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首届评选工作于4月24日启动,经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推荐、专家组通讯评议、专家评审会审定,共评选出9篇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从10月10日起至11月5日结束。公示期内,如对被评选的论文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提出。为便于调查处理,提出异议者请署真实姓名…  相似文献   

5.
9月下旬,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开展的首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结果揭晓。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等70个单位被评选为首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将于近期对获优单位予以表彰。开展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评选活动,旨在全面贯  相似文献   

6.
由日本高等教育学会与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联合主办、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合办的第二次中日高等教育论坛,于2005年11月7日至9日在日本广岛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日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具体议题有:“高等教育的组织结构与职能”、“大学的教育”、“大学运营  相似文献   

7.
基于“理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内涵,高等教育理论是很多的,并且这些理论基本是零散而孤立的,因此,要建构体系化的高等教育学,有必要对高等教育理论进行再理论化。高等教育理论再理论化是立足层次论之上,对高等教育理论的结构化和体系化,并最终建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过程。高等教育理论再理论化的价值在于打破了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暗箱”、坚持了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特色、促进了高等教育学的与时俱进和推动了高等教育学建构付诸行动。为此,应采取跨层次整合模式、建立层次理论之间的耦合关系、运用逾层研究方法和搭建网状结构的理论体系框架等举措,具体推进高等教育理论再理论化。  相似文献   

8.
简讯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揭晓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颁奖仪式于2007年10月20日举行。其中,厦门大学胡赤弟的论文《教育产权与大学制度构建的相关性研究》荣获第三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特别奖,同时入选2007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应着重探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实践的关系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学派的形成等问题,以推动高等教育学发展成为自立、自为、成熟的学科。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学40年学术论文的实际数据表明,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近40年的知识生产过程中,潘懋元先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潘懋元先生培养、扶植了一批高等教育学学科人才,并以其在高等教育学知识生产中持续不断的"深耕"与"坚守"凝聚高等教育学研究力量;以潘懋元先生为"领头羊"的高等教育学高被引作者表征和引领高等教育学不同发展时期的知识生产方向;潘懋元先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学》和《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撑起了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的大旗,为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提供了知识论、方法论基础.高等教育学人需承前启后,不畏高等教育学研究人员成才的艰巨性,促进高等教育学前沿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开创者潘懋元教授十分关注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他辩证地看待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关系,确立了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地位;积极倡导多学科研究方法,推动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发展;热情为分支学科的专著作序,鼓励学者进行分支学科理论研究;招收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培养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骨干力量。分析潘懋元教授的相关论述,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以下启示:正确认识分支学科与主干学科的关系,走学科建设与问题研究并重的道路,在发展中既要重视知识增长也要注重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追忆与解读:潘懋元先生的“惊人之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懋元先生,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 潘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在为人和学术上留下了许多“惊人之举”,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传奇人物”。多年来,先生以其创新性的工作和开拓性的探索,书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的若干个“第一”:1978年,他发表了全国第一篇关于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创议文章,  相似文献   

13.
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于2003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怀柔北京市人民政府招待所举行。此次论坛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参加此次论坛的有全国各地高等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机构、高等教育学博士点的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共200余人。此次论坛首次设立了博士研究生分论坛,与会的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有47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学术研讨活动的一项创新。此次论坛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合并举行。出席庆祝大会的,除论坛的全体代表以外,还有历届学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多学科高等教育研究在国内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主流范式.但是,它对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合理性与适切性需要我们进行批判性反思.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高等教育学学科立场和中国立场.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推动高等教育研究对现实问题的关注,2007年7月12—13日,由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研究会与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高等教育机会公平与高考制度改革"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原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杨德广,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等知名学者专家为大会作了主题报告。来自全国高等教育学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等共50余位与会代表,围绕高考制度改革与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展开了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6.
2005年9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开展的“首届全国高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结果揭晓,共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等71个单位荣获“首届全国高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黑龙江大学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以突出的业绩和综合实力脱颖而出,获此殊荣,并于同年11月12—13日派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高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表彰大会”。  相似文献   

17.
研究方法是决定一个学科研究水平和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从整体方法体系、发展演变历程的角度进行梳理.并着重对两个热点问题,即"高等教育学是否需要独特的研究方法"及"多学科研究方法问题"进行分析,对于保证高等教育学学科地位及成熟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理论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科学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中。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所被评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是湖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等职业院校。此次评选共评出包括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等著名高校在内的115个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日本高等教育学会、大连理工大学共同主办,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届中日高等教育论坛,于2011年9月8—10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来自中国20所大学、日本10所大学和日本国立大学财务与经营中心的46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人才培养的最高成果。通过计量学方法对历届"优博论文"的获选者、指导教师、论文主题的分布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奖项的遴选机制和判定标准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扩大评选范围,增强学术生态多样性及促进优秀博士生及导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建议,以图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