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校教学方法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国际化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外合作办学涉及高等教育资源的跨境流动与课程体系的共建共享,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前沿。“云校园”概念的引入旨在通过基于互联网线上教学管理平台,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间共享课程、师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课程联盟”,实现中外高校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优化,对创新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高等学校采取什么样的组织方式 ,才能更好更高效地传承知识、培养人才 ,是“专业”问题的实质。目前我国“专业”概念带有实体意味 ,是相对独立的资源使用和产出单位 ,现行的专业管理规定反映和强化了这种认识。美国高等学校的“专业”( Major)仅指一个系列、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课程组织 ( Program) ,柔性的课程组织模式使其在个人专业、跨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与我国不同的特征。市场经济的背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转变对“专业”内涵的理解与认识。作者建议修改专业管理规定 ,根据可能产生的有效性而选择新的专业定义 ,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结构方面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3.
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为例,从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评估机制四个方面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对课程思政形成较为全面的监督保障。探索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建设完善的课程思政生态系统,把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聚焦于课堂教学主渠道,形成“SOEI循环法”的课程思政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路径,不断提升教师队伍课程思政教学的行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部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着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进行了一系列围绕“金课”建设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地方高校通过基于“金课”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教学观念,深化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构建智慧教学场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部门协同联动,构建“金课”建设新机制等强有力的措施,为全面打造各专业“金课”作出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张良才 《山东教育》2021,(13):24-25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开展教学与教研活动的基本单位,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学科与专业、专业与课程以及落实教学工作“最后一公里”的基本组织保障,其建设和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由于高校转型发展与制度自身的缺陷,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行之有效的教研组制度逐步被边缘化,负面影响也已经显现。如何重建与新时期高等教育新变化相适应的基层教学组织,贯彻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要求,切实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既是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界定见仁见智,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表述也莫衷一是,从而影响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认识和改革创新.界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分析“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内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入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系统性、目的性、中介性、开放性、多样性与可仿效性等特征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运作模型与组织样式.它主要由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模式、课程设置方式、教学制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隐性课程形式、教学管理模式与教育评价方式八大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体系、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过程、培养方式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相应地,教学管理只有主动适应并服务于“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才能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从课堂教学、教师队伍、教学评估、课程专业、实训基地、教材、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教学管理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是学校按学科或专业大类设置的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处于基础和重要的位置,是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当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在不断变革,作为与人才培养紧密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学院自身条件出发,通过体制、模式、机制创新,确定和构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独具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国内外7所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案例,对社会科学领域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在培养目标方面,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注重跨学科性,兼顾学术性和应用性,在尊重学科知识逻辑的基础上形成各自办学特色;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识类、公共类、专业类、发展类课程紧密结合,国内相对注重专业教育,国外相对关注通识教育,课程设计表现出课程模式多样化、课程内容差异化、课程设置特色化特征;在培养过程方面,国内外高校注重构建体系化、常态化的学业学风机制,国外高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相对更加规范化、精细化和专业化;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已形成特色化的实践教学设计.未来,我国高校应平衡三种高等教育哲学观,重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定位;关注通识素养与通识教育,构建嵌套型课程体系结构;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呼唤从"教"到"学"的范式转换;拓宽实践平台与活动模式,构建有机融通的要素链.  相似文献   

10.
张荻 《科教导刊》2023,(13):147-149
“以本为本”理念强调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高校教育教学需围绕“以本为本”展开。学籍管理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文章围绕“以本为本”理念,从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管理信息化及管理队伍等方面对高校学籍管理的实践与探索展开思考,旨在为提升高校学籍管理质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葛颖 《西藏教育》2008,(5):33-33
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确立正确的教学管理思想,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灵魂。教学管理的思想和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特定历史社会条件和课程背景的产物。教学管理要适应教育理念的变化和课程发展,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我区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强调对师生的监督与控制,重视对教学结果的考核,存在着“见物不见人”、“见分不见人”的倾向,其管理的中心仍停留在“重分”、“重物”而“轻人”的层次上。这种传统管理模式在规范教学和提高管理效率方面发挥过应有的历史作用,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这种管理模式与新课程所追求的“互助、合作、探究”的课程要求已经格格不入,甚至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体制性障碍。因此,由传统教学管理向人本教学管理转变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南京理工大学“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专业的特点、基本状况、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绩,系统阐述了“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就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作出规划,在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实践基地、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进行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的“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运行、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呈现各种状态“相”。考察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价教学管理质量,即“过程评价”,此一“相”评价;通过对学生修完课程后的考试或毕业考核,测评教学对象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即“产品评价”,此二“相”评价;考察毕业生与国家、社会和人的发展要求相符合程度,评价人才的社会价值,即“商品评价”,此三“相”评价。分析、认识与评价教学质量三“相”状态,折射出不同的教学质量观。  相似文献   

14.
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效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专业特色。以人为本就是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尊重教师意见,重视学生发展特点,在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注重人本化的实施方式。高职教学管理模式要不断适应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管理目标,还应立足专业发展特点,探索合适的管理方式,从而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国新时期有效应对风险与挑战的战略指导思想,它的科学贯彻与落实客观上需要高等教育的系统性支持。科学设计应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开发、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了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议题。因此,高校应以“公共安全风险治理”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实现人才培养、科研、辅助决策、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有机融合,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提供相关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组织行为学课程是面向管理类学生的重要课程,在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却面临着受欢迎程度不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不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导、学、研”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出发,探索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导、学、研”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改进原则以及方法,为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教师为本”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引申和具体体现,它充分体现了大学组织的特性及管理特点。建构“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健全富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满足教师需要、激发教师活力的教学管理机制,实行全员参与的民主型柔性教学管理模式,科学处理教学管理中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广西民族大学的办学实际,探索了以“专业+非通用语”为切入点的面向东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操作思路与实践途径,为高校的专业发展及教学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启示和实践范本。  相似文献   

19.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湖南科技大学"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通过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经过二年建设,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了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了自主设计的专业综合改革建设方案中的建设任务,为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三位一体”的精品课程建设范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能够使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示范及辐射作用。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先进理念与正确认识”是先导,“系统规划与重点建设”是关键,“科学组织与有效管理”是保障。“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范式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框架和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