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屈楠 《教师》2020,(8):116-117
以“双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探索符合一流院校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分析一流院校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存问题和原因,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与输送要求,提出新思路和新途径,采取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形成完善的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和素养,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一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大学为切入点,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在厘清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内涵的基础上,从组织结构理论的视角,对安徽大学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索,并对其组织结构设计和内部组织管理做了分析,以便为把安徽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双一流"建设的开展,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建设的重点话题,其为高校生态圈带来新东风和机遇,如何借助"双一流"建设的东风,实现自身办学质量的提升,是每个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样,办学质量的提升,最需要进行管理革新,因此,本文从高校重要群体之一的高职院校层面出发,对其财务管理的举措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教学督导是高职院校提升内部教学质量而构建的一种监督机制。为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内部的教学管理与监督工作,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文章结合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双一流"建设中教学督导的开展情况,探讨双一流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通过健全督导评价体系、强化督导的服务意识、重视督导信息反馈机制等方面实现对教学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从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张慧洁 《陕西教育》2020,(5):55-55,65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作出新部署,唱响了"双一流"建设的号角。在高职层面上,一流专业建设是一流学院建设的有力支撑,一流专业建设应从专业规范、师资队伍、建设标准等方面入手,结合专业发展现状,设计专业内涵式建设路径,从而实现一流专业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生教育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要推进“双一流”建设,需要充分理解“五大理念”的内涵,把握研究生教育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将“五大理念”深化到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中,优化学科生态群布局,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加强高校与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7.
黄姗英 《孩子天地》2016,(4):248-249
随着社会上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教育蓬勃兴起,其培养的学生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后,高职教育也暴寡出了一些问题,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这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及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定具体的培养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是大学以实力、贡献和声誉等为核心指标在历史竞争中形成的比较优势,它具有区域性与类型性的双重特征,它的形成离不开"追求卓越、个性发展"的大学发展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与科学研究,卓越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还需要借助于现代大学制度来经营大学。我国"双一流"建设需要遵循学科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形成具有"中国个性"的发展模式;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重点,突出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在发展中的优先地位;构建宽松高效的人才成长机制与学术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把培养学生“吃苦”精神放在重要地位。文章论述了高职院校培养高职生“吃苦”精神的必要性,提出了培养学生“吃苦”精神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建设将在未来30年内主导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地方院校只要抓住历史机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选准发展路径,也有可能走向卓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地方院校对"双一流"的追求,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选择。尽管各院校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是其主要策略有:合理定位建一流,争创区域一流和学科点的突破;扎根地方建一流,将"双一流"建设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努力成为地方创新发展的智库和策源地;特色发展建一流,主要指特色学科的发展和文化特色的发展两个方面;突出应用建一流,努力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做一流的应用研究并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开放办学建一流,通过国际化,鼓励学生国际流动,做好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和本土国际化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的新工业革命和新技术对人类和教育的影响巨大。新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科研建设凸显新作用,面临新任务。鉴于普遍存在科研思想认知参差不齐、科研组织管理机构平台不能满足需求、科研管理运行机制需要优化完善等问题,高职院校在新一轮发展中必须注重科研管理的创新,特别是注重思维创新、组织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构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管理科研体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教育对“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突出特征。地方“双一流”高校以系统思维坚持追求卓越来构建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在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和培养模式上,应借鉴地方标杆大学的成功经验,着力破解育人体系建设、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学科设置、创新培养模式、搭建创新平台等关键问题,提升研究生培养改革的整合和协同力度,打造支撑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双一流"建设,对北京市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北京市通过建立一流专业的建设与分析评价维度,差别化发展高精尖学科,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共建共享等手段,促进地区"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推进。通过对美国加州地区以及上海、广州等城市高等教育统筹发展的实践经验的分析,认为北京市应在统筹高等教育资源、实施有效的动态评价体系、关注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四个方面持续加强改革,助推首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是"双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数据分析,湖南省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师资队伍规模差距、高层次师资队伍数量少、教师科研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打造中国特色高质量高职院校人才强校的制高点,应从做好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多途径培养一流师资队伍的水平、构建"项目+平台"模式加强培养、分类设岗管理、多方位绩效考核、以专业需求为导向打造特色教师团队等途径来实现高职院校一流师资队伍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的分析,对如何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几个设想。  相似文献   

16.
国际化办学已成为中国大学新时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最活跃的因素,国际学生交流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世界一流大学非常重视国际学生交流,将其视为培养全球化精英人才的重要举措,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学生国际化素质。相较于世界一流大学,我国大学在国际学生交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在交流定位、教学理念、管理体制、政策引导等方面亟需改进,以符合"双一流"建设提出的"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的目标,从而在国际协同合作的基础上提高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理论界对高等教育多持系统论的观点,强调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多元形态和结构优化,这些理论洞见具有指导价值。将"双一流"建设战略置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框架中考察,有必要重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与其所置身的一流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克服过于强调战略重点可能导致的对全局的忽视或轻视。在地方层面,应鼓励政府在落实"双一流"建设的同时对其予以必要的延展,着力建设区域一流高等教育体系。相应的着力点包括确立基于系统论和生态论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加强区域高等教育整体规划、建立不同高等教育板块的相对均衡型投资机制、健全高校和学科的分类管理与分类评价机制,以及营造准市场化甚至市场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如何将教师培养成具有教育素养、教育能力、专业基础以及技术能力的"双师型"人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院的发展特色和基本情况,建立了一套具有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和认定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为加快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树立“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大教育观”,加快构建一流学科体系,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双一流”建设内涵发展、综合提质。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满足以实践性和技能性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文章在分析我国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