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转型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师理念、教师教学和评价方法、产学合作等方面仍需加强。建议改革应用型高校教师选聘和评价机制,提升教师开发应用型课程能力,深入改革教育教学和评价方法,搭建产学研合作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既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推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当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存在办学理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教师素质较低、缺乏服务地方经济的机制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的共赢发展.为此,应通过革新办学理念、调整学科体系、优化教师队伍等方式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尤为重要。地方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应充分结合教育发展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在教学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本文主要以大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为例,并结合现代实践教学中的供给侧改革,分析了应用型人才的实际供给需求以及国内外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提出促进大连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校地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地合作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地方高校依靠校地合作办学模式,走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之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是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实践。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本科院校选择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尽管经过多年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有不少改革。但在新形势下,应用型教育应从创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以"实践创新"能力为主导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中国特色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培养适应新形势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6,(4):154-156
服从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地方本科高校面临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挑战和机遇。地方本科高校除了围绕着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目标实施一系列改革外,还要紧紧抓住"育人"这个根本,实行大学生主体性教育,使大学生把社会的成才需要当作自己内在的要求,自己能够自主、自觉教育自己、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7.
何根海  谭甲文 《成才之路》2014,(32):I0003-I0004
校地合作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一个显着特征。地方高校依靠"校地合作"办学模式,走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之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是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21,(1):77-80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化,是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按职业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去把握办学定位、教育目标、办学模式和质量标准。职业化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具有地方性、应用性、职业性等特征和八大要素。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之所以要走职业化之路,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理念使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国家政策的大力引领、补齐职业教育短板的必要举措,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最佳选择、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职业化的路径,在于国家的进一步引领,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和学校自身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本科院校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加快应用型本科院校新文科建设、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良性发展对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意义重大。应用型本科院校新文科建设要把握文科教育的价值属性,强化价值引领;要将知识逻辑转化为能力逻辑,构建应用型且具有时代性和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要以开放的心态,重塑文科教育生态圈,构建多主体多场域协同的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我国目前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跟市场人才需要脱节的现象,"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变的政策,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和新目标。而由于受原有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而导致的改革滞后,再加上照搬外来先进教育成果而带来的不良后果,造成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陷入困境,尤其是实践教学手段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本文从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出建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应用型本科教育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种新的主要类型.结合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实际,确立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来设置符合行业、产业发展的学科和专业方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以能力培养为主,加强教学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坚持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原则,构建出应用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大力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等院校转型发展,正确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变为应用型高等院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重大举措。本文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调研,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探讨。研究指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转型发展,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通过转变办学理念明确新的应用型培养目标、不断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到突出地方特色积极推进适合区域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构建校企合作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意识和提高"产学研"能力等办学路径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育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天然联系。从战略认识维度看,全球视野、国家创新、地方需要、高校发展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趋势;从专业调整维度看,结合地方、行业、产业实际,组建专业群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现状;从课程改革维度看,实践课程的内容与方法改革尤为重要;从校企合作维度看,与政府机关、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共建越来越多;从科研方向维度看,服务于人才培养是高校科研与科研机构一个最大不同;从学科发展维度看,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基础是学科水平。而关于人文社会学科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担当与情怀则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产学研合作中亟需探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改革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环境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深受教育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特点出发,针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性,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是一种应用型教育,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但地方本科院校的文学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却因为教材、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原因普遍陷入困境。面对这样的困境,必须从调整教材体系、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视野等多个方面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本科教育进入分类发展阶段,“类型单一,要求统一”教育标准与“双轨并行、三元并举”发展模式存在冲突,职教型本科与应用型本科的边界重叠模糊了地方本科转型发展后续走向。基于本科教育共性要求,针对不同类型规格特征,构建“基本标准+类型标准”本科教育标准体系,依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类型标准,提高人才培养“三性要求”,深化课程层面“三项改革”,才能消除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从而实现持续发展、特色发展和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当前地方院校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文通过简要概括应用型本科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的比较,总结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实际,提出了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国际走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理性选择以及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发展取向四个层面,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现实动因.文章还指出在高等教育多样化和大众化背景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有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作为支撑,必须重视和加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它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的本科教育无论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制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和造就本科应用型人才,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应用型本科教材的改革和建设,编写和出版一大批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的优秀教材。本文就应用型本科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依托行业优势,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教育发展的应用型本科系列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