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的条件、模式和流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的阻力、条件、模式和流程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作了进一步思考,提出应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评价机制的改革,使我国公众更好地参与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实现转基因食品发展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是随着政治文明和法制建设不断成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民主理念,当前已成为城市规划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阐述了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含义,并分析了城市规划提出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总结出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致力于把公众参与真正落实到我国的城市规划之中。  相似文献   

3.
初探科技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决策长久以来一直是一个被专家统治的领域,不具有专门知识的公众被认为无法了解科学技术的复杂性而被排除在这一政治过程之外。但在这种被专业知识所支配的科技决策领域,由于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逐渐成为公众关切和忧虑的对象。传统的排除公众参与的专家决策模式也日益受到持续的挑战,科技决策的民主化因此日益成为人们不断关注的课题。文章从探讨科技决策公众参与的理念根基——参与民主与协商民主入手,介绍了最近二三十年来西方在科技政策方面所引进的各种创新性的公众参与模式,最后讨论了我国科技决策中公众参与模式构建的尝试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环境公众参与制度是公民社会运动、全球环境保护运动发展的结果,它与传统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机制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适应了环境问题的特征要求。通过公众参与机制解决环境冲突是各国环境政策、环境法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在公众参与制度在我国存在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公众参与制度在我国存在哪些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改变我国环境保护的落后状况。  相似文献   

5.
论技术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慧敏  陈凡 《科学学研究》2004,22(5):476-481
公众参与已经成为近年来欧美国家技术决策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公众参与技术决策的合法性与障碍、基本条件进行了论述,接着评析了公众参与技术决策的四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当前欧美国家在技术决策过程中用于吸纳公众参与的主要实施工具。最后,本文对我国公众参与技术决策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赵喜凤  蔡仲 《科学学研究》2012,30(8):1128-1133,1205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的"可信性"依靠"科学的"标准,科学变成了决策的依据。但是科学本身的不确定性不但使科学所树立的权威形象难以维持,而且还可能给政治决策带来失误,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使科学与政治备受质疑。科学所面临的"可信性"危机使人们开始从科学内部反思科学在解决问题中是否充分。对公众维度的忽视,是问题不能彻底解决的重要原因。具有经验型技能的公众参与科学,不但使公众的参与从口号走向了现实,也使科学从独断走向生活。食品安全的"可信性"是科学、政治、公众三者共同参与的结果,公众的介入使"科学的可信性"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7.
治理主体的多样化、公众参与城市交通治理已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在公众有效参与交通治理方面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公众参与保障机制不健全、公众参与热情不强烈、公众参与能力参差不齐、公众参与形式化倾向明显。要提高公众参与城市交通治理的有效性,必须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相关保障机制、调动公众参与热情,提升公众参与能力、推进公众参与方式的多样化、克服形式化。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是建设单位和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同公众之间的一架桥梁。公众参与过程使群众了解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及其解决方法、减缓措施等,同时征求公众对该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阐述了公众参与的内涵、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对于我国环评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首先介绍了公众参与理论的来源、发展以及国外公众参与的特点,然后分析了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已经充分融入到我国政策管理的各个领域。通过我国现代化制度的实行,公众参与在我国逐渐进入成熟期。公众参与不仅影响我国的建设也对我国未来的规划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最大表现就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公众参与不仅仅是表面上,也要加入到实践实施中。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范铁权 《科学学研究》2010,28(9):1302-1307
20世纪30年代初,随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科学救国"思想一度升温,科学化运动在中国悄然兴起。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拟定科学化运动的宗旨、方针和最终目标,在这场运动中担当了"旗手"的角色。而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等科学社团也积极配合,倾力投入,为运动的深入开展推波助澜。科学化运动促成了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的一个高潮,取得了较好效果。但运动中亦存在着一些"美中不足",表明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科学普及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黄海艳  李振跃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2):247-248,226
在现实中,公众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实现和参与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和周围环境因素,具体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公众需求层次、公众意见被接受程度、公众社会心理以及参与成本与效益关系等。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众包模式参与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参与网络众包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动态能力理论、认知理论和激励理论,分析企业的自身属性、动态能力以及客观条件等对众包参与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从而构建了研究的概念模型,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企业众包模式的参与效果开展调研,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自身属性中的高参与会有效促进企业提升其参与绩效;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参与众包效果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企业在众包方面的相关经验等客观条件对企业参与众包的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民参与的制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民参与制度化的背景、公民参与现状、公民参与制度化的必需性及实现路径,以期揭示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政府推动背景下森林碳汇项目农户参与的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荣发  曾维忠 《资源科学》2018,40(5):1073-1083
本文以四川省2个典型森林碳汇项目区670户参与农户为样本,基于嵌入式社会结构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森林碳汇项目农户参与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户营林造林技术落后难以满足碳汇林建设、林地准入标准严格限制大量林地资源投入、社区非正式组织功能弱化而正式组织发展不足是导致农户参与程度较低的3个主要原因。因而,提升农户营林造林技术、降低林地准入标准、推动林业类合作社等社区正式组织发展是提升农户参与程度的重要措施。当然,林地面积、劳动力以及收入水平等资源禀赋和社会资本也是影响农户参与程度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En)是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的一项重要制度,必须开辟公众参与EIA的实际渠道。文章从公众参与EIA的层次和存在问题这两个角度,论述了环境NGOs在公众参与EIA中的作用,并指出国家应该通过法律规定等手段为环境NGOs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使公众参与EIA真正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大科学工程的概念、研究阶段、国际发起经验、我国组织实践与参与经验等方面,总结现有研究方向,依序综述我国与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大科学工程相关研究的现状;并认为本世纪相关研究推进与建言献策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些研究与我国的相关参与及发起相辅相成,为我国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工程的发起提供助益.本文还整理了我国牵头...  相似文献   

19.
张培  杨迎 《科研管理》2020,41(8):31-38
基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探索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过程,以软件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实施过程展开案例分析。研究表明:行动主体在服务创新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服务生态系统结构和知识共创具有差异性。先导阶段为核心行动主体型结构,以内向型知识共创为主;发生阶段主为多元网络型结构,以内向型与外向型知识共创混合为特征;输出阶段为多元网络型或复杂系统型结构,以外向型知识共创为主。案例揭示了服务创新过程中行动主体参与度、知识共创和服务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关系,为探究多主体服务创新内在机理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区域创新平台的企业参与机制研究 P /P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陆立军  郑小碧 《科研管理》2008,29(2):122-127
本文研究了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两者不同的区域创新平台参与机制。在两类企业共同的“一般动力机制”之外,它们各自还有不同的动力机制,前者是一种“联网机制”,后者是一种“技术利用机制”。正是基于两类企业不同的动力机制,应有侧重地使用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控制机制对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参与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以使企业成功跨越“参与陷阱”,消除创新网络结构失衡,最终使其高效参与区域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