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初学八卦掌应以定势八掌为基础,左右走转。待功夫上身,动作达到标准后再进行其他套路的训练。 八卦掌的运动特点是沿着八卦图线循环往复,不停走转。里脚(靠圆心的脚)直迈似圆的切线,外脚迈扣合圆弧,重心在后如坐椅,前腿虚探需自如。迈步过程中,两腿不离胫(胫骨),两脚不离踝(踝骨),形成剪刀股形。脚迈出时脚面绷直,脚底与地面平行,前踊似趟水,落地似踩泥,平稳而有力,俗称“趟泥步”。身随掌转,步随身行,拧肩调臂,拧裹钻翻,腰为主宰,发力在根(脚)。走转时,心气沉静,灵活应变,气沉丹田,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2.
三、双掌揉球功 双掌揉球功是聚气调和阴阳、修炼气贯指梢的功法。 动作: 1.双手相合:自无极始,双手相合于胸前,手心相对,目视两手劳宫穴连线(图1)。 2.正转揉球:两手以劳宫穴连线的中点为圆心,沿后上前下的在圈内,转掌18次(图2.3)。 3.反转揉球:上动不停,然后换转动方向转掌18  相似文献   

3.
运用2块测力台、三维红外高速摄像系统和中国功夫测试工程人,采集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前手直拳全力击打固定目标过程中,下肢地面支撑反作用力、部分运动学及击打效果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在下肢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双腿发力在90 ms内均达到最大力量峰值,发力50 ms时力量值达到最大力量峰值的60%以上;前腿蹬地最大力量/体重、快速力量指数/体重与击打效果之间线性拟合度最高(P<0.01);蹬地达到最大力量峰值的时间与击打效果二次曲线模型拟合度最高(P<0.01),呈曲线关系;后腿上述参数与击打效果未显示出显著相关性。提示:在前手直拳出拳击打过程中,下肢蹬地专项力量特征为起动力量;提高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前腿最大蹬地力量及发力速度,对于提升前手直拳的击打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拔河夺球     
目标:发展腰腹及腿部等力量素质,培养不轻言放弃、敢于竞争的意志。方法:1.六名参赛者背向圆心,腰上共系一条结实的宽带绳圈,3m外布置六个相对应的标志筒(编上号码,各自明确),筒顶放置一只小球。主持人发令后,各自发力,先夺到球者,  相似文献   

5.
陈老师信箱     
《中华武术》2002,(9):49-51
答 你说的“得手、发力”,是武术实战中的要素。我们截拳道中常说的“近身与发力”与此是一回事。只不过武功门派不同,具体的应用方法各有不同罢了。截拳道主张不分门派、不拘泥于招法(即“以无法为有法”),具体实战时凭本能的反应应战(“别管什么招法,跳过去揍他就是了”——李小龙宗师常常这样训导自己的弟子)。  相似文献   

6.
郭瑞祥 《中华武术》2006,(11):37-38
撑拳的四面八方即化为诸势,诸势发力最终着力,必垂直于目标,又落在撑点,还是以撑终。所以老前辈们说:“二十四势就是一个势——‘撑’。”  相似文献   

7.
一悟  金诚子  雷鸣 《武当》2013,(11):20-23
太极拳修炼的法门即坐、卧、站、行、用。 坐功 坐功乃道家修炼太极必修之功法。坐功,道日打坐,儒日静坐,佛日坐禅。打坐,人人皆知有其益,小则可以养身,大则可入修士之门。然打坐至相当程度后,则内须静中求动,并非只静而不动也。此与太极拳之动中求静,意味相似。  相似文献   

8.
横拍两边攻这种打法,在我国虽然不是一种主要打法,但是,这种打法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比较广泛发展的趋势。研究解决这种打法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想就这种打法的反手发力攻、处理中路球和反手打台内下旋球的问题,谈些个人看法。〈一〉反手发力攻准备击球时,上体微前倾,球拍置于胸前,左脚稍前,右脚稍后(相差最多半脚),以利正手抢攻。前臂大臂夹角约90°,拍柄与地面平行,手腕前臂几乎成直线。反手发力攻吋,左脚顺来球方向移动,腰  相似文献   

9.
潘双喜  梅军 《精武》2004,(1):36-36
侧踢,即起前腿从侧面踢击出去的动作(图1),包括滑步侧踢、前侧踢和配合直拳边腿等虚假动作的侧踢。侧踢训练应不拘于教条,摆脱固定模式。侧踢训练有以下基本方法。 压腿法(翻胯压):手抓铁柱,身体前倾,腰腹部向大腿侧靠压,开合适度(图2,图3),左右腿轮流训练。每组10至15次,每次4组,此动作使胯关节韧带伸展,起腿灵活迅速。  相似文献   

10.
提起“三板斧”,凡读过我国著名的历史小说《隋唐演义》,或听说过相关故事的人大都知道,这是唐王李世民麾下的猛将程咬金的“绝活”和“专利”。程咬金就是凭借着手中的大斧,以其犀利迅疾的“三板斧”:砍“肉锤”(躯干)——剔“排骨”——砍脑壳,闯荡疆场,杀敌立功的。 现代著名的搏击运动——拳击,其战胜对手的基本技法也有犀利的“三极斧”:直拳、勾拳、摆拳。与  相似文献   

11.
第一节 截拳道与传统拳法的对比 击拳的技巧,不仅仅意味着出拳和击中目标。因为出拳准确、快速而有力仅是击拳技巧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击拳技巧还包括出拳时身体的姿势、位置、出拳与收拳的路线以及发拳的方法等。 在截拳道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拳是前手直拳。这种拳速度快,是因为它只打出最短的距离;这种拳击得准,是因为它径直地向前打去;这种拳用力最小,因而不会失去身体平衡。 前直拳是由警戒式打出的,拳的运行轨迹应在自己的鼻前成一条直线,可用鼻尖为准星(图1)。 截拳道出拳的一大优点是,既能打出前直拳,又能得到良好的防护。既能保护身体,又能在一拳击空的情况下迅速恢复成原先的姿势。相比之下,传统的拳法是  相似文献   

12.
八卦连环掌,以动为本,以变为法,“走转旋川(穿)、拧裹钻翻”,概括了其运动风格及特点。八卦门内支派虽多,各派的掌型、掌法各异,但根本特点风格是一致的,其组编,内含基本是一个模式,即每一掌法中,少者有三、四个,多则有八、九个动作;且不论动作多少,都是攻防相辅的掌术,固八卦掌的每一个掌法,都有机地组合成了一套攻防掌术——组合拳。每个支派组编的掌法的套路,也都以易卦之理、之数为准,称八大掌式(或手),以一手生化八手,共计六十四手。因此不论哪一门派,都承认削、砸、劈、挎等六十四手招法。  相似文献   

13.
第一节揉按太阳穴操作方法 1.揉转——两手拇指肚分别按在两侧太阳穴上(图10),顺时针揉转二八呼,逆时针揉转二八呼。揉转幅度不要太大。 2.点按——两手拇指揉转后,即在原位置上向下点按三次,按时呼气,起时吸气,按是紧,起是松,起按时间与深长腹呼吸的时间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华佗不仅是名垂千古的神医,就是在养生学上,他也可算是一位承先启后的大师。他总结和发现了古代养生学理论,创立了一套以“五禽戏”为核心的养生功法,从而将以往主要由道家、隐士所推行的修炼术转变为民间可行的养生法。华佗常说,人比门轴越转越灵活,健身关键在一个“动”字上。五禽戏是从祖国预防医学的观念出发,将体育用于医疗和保健事业的最早尝试,华佗提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辟如户枢,终不朽也。”这种锻炼方法正是应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思想创造的一种体育疗法,即摹仿五种禽兽的姿势,用以活络人…  相似文献   

15.
乒乓球本身是一个无固定轴的物体,但它一旋转起来,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一个轴来。乒乓球旋转的基本轴有三条:左右轴(与球台端线平行)、上下轴(与台面垂直)和前后轴(与球台边线平行)。乒乓球绕左右轴转可产生上旋或下旋;绕上下轴转可产生左、右侧旋;绕前后轴转可产生顺旋或逆旋。须说明的是,  相似文献   

16.
(六十七)十字摆莲 (单摆莲) 1.左掌右(扌履) 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右转到1/4(正南)时(视线随转),掌心向右;同时,左脚尖向里扣转1/4(脚尖向正南偏西,要大于90度),重心仍在左脚;右掌随身动;视线随左掌食指尖动,意在左掌心(图1为北面的视图)。  相似文献   

17.
(二)起跑弧线在直道上任一点处不分道径赛起跑弧线在直段上任一点处画法有两种:一种是“弧线法”,另一种是“切线法”。 1、弧线法: 所谓弧线法,就是以某一点为圆心,以计算出的直段长为半径,从第一道内沿向外画弧线,这种画起跑弧线的方法叫做“弧线法”。例如:在周长300米、r=28米、d=1.22米场地上,画5000米起跑弧线(图31)。  相似文献   

18.
武兵 《武当》2005,(6):36-37
六、鞭拳1、双方交手,对手突发左直拳攻打我胸部,我快动应变,用右掌里拍破化来拳。接着,撤左步,左转身,出左鞭拳,抽打其头部,造成对方重伤,目视拳方(图17、18)。要点:拍拳准确有力,转身鞭拳快捷稳定,转腰甩臂发力,力达拳背。2、双方交手,对手用右手抓握我胸襟,我快变用左手扣握来手的同时,出右鞭拳向外抽打其肘关节,造成对方重伤,目视拳方(图19)。要点:扣手牢固,鞭拳屈肘弹打,力达拳背及小臂。3、双方交手,我突然抢攻发右低踹腿及右鞭拳,同时攻打对手前腿膝胫及面颊要害,造成对方重伤,  相似文献   

19.
看了前两期中的《我印象深刻的球星》,情不自禁想要补上一文,为那些同样出类拔萃而未能题名黄玮文章的球星鸣个不平。 第一个提及的便是小卡,就是那个英俊潇洒、曾被评为最性感球员,那个拿了法网、澳网冠军,一度世界第一的卡费尔尼科夫。 俄罗斯球员击球动作都不很正规(新生代的萨芬除外),小卡也未能幸免。他的正拍肘抬得太高了,反手击球时拍头也没有与手腕平行,所有动  相似文献   

20.
风云生 《精武》2007,(6):11-13
此文已将武术中最为关键的,亦令许许多多迷武、习武之人孜孜以求的,即打开武术之门的钥匙——整体发力这一环节陈述得淋漓尽致。风云生先生口述与高健先生整理,真可说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读者阅后,自然是大快“朵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