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贺平 《广东教育》2006,(11):41-42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的发展.还要使学生明确与信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网络犯罪日趋严重的今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广泛运用 ,信息犯罪也应运而生。目前我国中小学已开设了计算机教学课程。为了减少青少年学习计算机产生的负面效应 ,中小学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同时 ,应注重开展预防信息犯罪的教育。信息犯罪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新的犯罪类型 ,一般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故意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危害公民合法权益并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我国的青少年信息犯罪主要表现在 :利用计算机网络盗窃、信用卡犯罪、滥用电话网等。据国内外已发现的信息案件统计 ,当今信息犯罪年龄平均年龄只有 2 3岁。而且许多青少年实施信息犯罪 ,并不把自己的行为看做是…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揭示网络中的负面信息在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净化网络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个别访谈的方法,对随机抽取的35名青少年犯罪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中的负面信息使青少年的需要、欲望不断膨胀,产生犯罪意图,刺激了犯罪动机;(2)网络中的负面信息使青少年满足需要的方式出现偏差,致使犯罪行为的发生;(3)网络中的负面信息导致青少年犯罪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逐渐突显,成为干扰社会和校园的主要问题。因此,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尤为必要。本文阐述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与特点,从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分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试图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广泛应用,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如信息犯罪、网络成瘾等伦理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信息伦理教育更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新课改模式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就中小学进行信息技术伦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之中,促进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已成为基础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标志。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把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结合起来,使教师掌握网络环境下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交流方式的变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2002年以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开发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课程,并先后在上海、广州、深圳、福州、苏州、淄博、长沙等地区对骨干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经过多次修改,形成了相对较成熟的课程讲义和培训模式。整个课程包括7个模块:(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方向;(2)互联网资源收集筛选和应用;(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4)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5)数学和科学教学中的互动课程;(6)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7)学生学习成效的多元评价。本刊将陆续刊登这7个模块的讲义,期望能有助于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专业准备。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注重正确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管理,给青少年创建绿色健康网络环境,为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带给人类信息便捷和娱乐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网络犯罪呈现出以侵财为主要目的,技术型犯罪愈发猖獗,犯罪手段日益暴力化的特点。其产生的原因,除了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外,还有家庭教育缺失,网络立法滞后、不完善,网络安全与网络环境失范等因素。对此,应在全社会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利用技术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网络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网吧的管理等,为青少年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9.
浅析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特点、种类(一)计算机网络犯罪也叫电脑犯罪或计算机犯罪,在现行刑法中并没有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罪名。《刑法》第285、286、287条规定了两类犯罪:一种是针对网络系统及其正常运行实施的犯罪,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网络作为双刃剑,在带给人们知识、智慧、技能、娱乐的同时.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诸多负面信息也带给了人们,尤其是给青少年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刺激、腐蚀、伤害,甚至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具有其鲜明的特殊性.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其心理、行为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矫治对策,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已步入了网络社会,而青少年学生是网络社会的主体,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弄潮儿。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对网络一“网”情深。网络虽然向社会展现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促使人们的全球意识、效率观念、信息知识、平等观念增长,令人备感惊喜,但不少青少年学生网民则不能让人高枕无忧。据有关调查显示:63%的“网虫”因网而吸烟,42%存在人际关系危机,55%每周上网5小时以上,97%网龄一年以上,82%上网聊天或打游戏,17%浏览黄色网站,48%与网友约会或见面,15%曾与网友发生性关系,还有网络垃圾、网络心理障碍、高科技犯罪等负面效应等等。这些青少年学生网络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一、青少年学生的网络症的主要表现1、认知上重口味轻营养,有悖于真知的内化。青少年学生在网络中重视快、新、奇的品位。鼠标轻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丰富新鲜、传播迅速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也随之呈现出来.正确认识网络信息的两面性及负面影响的特征,使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齐抓共管,正确引导,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学生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这一社会现象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价值观念的多元,高消费的诱惑,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的不正之风,独生子女教育的滞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失误等是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外部原因。生理、心理成熟年龄的落差,身心脆弱,经不起外界刺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等是青少年学生犯罪的主观原因。科技的发达、社会信息量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强,使青少年学生犯罪呈现智能化、低龄化和团伙作案的特征。因此加强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未成年人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对法律的无知、漠视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形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本文通过调查探讨了现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未成年人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对法律的无知、漠视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形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本文通过调查探讨了现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技术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为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然而,计算机网络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规范行为,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芦克功 《教育与职业》2006,(11):103-104
青少年学生犯罪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危害,需要有效预防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犯罪的特点、形成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是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根本方法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一般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实施的犯罪.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高校学生犯罪问题不容忽视,已经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我看来主要问题出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调节的失误。要遏制住高校学生犯罪的源头,必须从心理健康抓起,提高在校青少年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真正起到控制青少年学生犯罪案件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何娟 《教师》2010,(17):107-108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青少年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互联网也成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源头。因此,互联网具有“双刃剑”的性质。本文试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及特点、原因和预防机制作些粗浅分析,以期使我国网络法制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