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评课,即课堂教学评价,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是篇幅较长的自读课。课文展示了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坚强的成长历程。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读导言】在了解小说三要素的基础上,把小说的学习推进到欣赏评价阶段,这其中蕴涵了有益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的训练,相信学生能满怀兴味而来,满载收获而归。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鉴赏小说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的方法。(解说:一部好小说,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动人,往往与它成功的描写刻画分不开,因此让学生学会欣赏玩味小说中的精彩之处,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无疑对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是大有裨益的。)2.以虚拟的小说空间,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其人生体验。(解说:大千世界,百种世相,千般滋味,…  相似文献   

4.
<正>成长的模式有多种,曹文轩《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旅行式的成长最动人心。扣动他的琴弦,引起我们的共鸣。从杜小康的四句语言描写,可以看到他成长的心路历程。一、孤独之旅起因——家境败落"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最厚实""竟","突然","另一番"这四个词写出了  相似文献   

5.
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成功塑造了杜小康这位在孤独中成长的少年形象。在人生的变故面前,他能勇敢去面对,并在孤独之中学会了忍耐,在困难面前学会了克服,在危难之时学会了坚强,在思亲念乡中懂得了人生。正是生活的艰苦、精神的寂寞,锤炼了这位少年的身心,使他在孤独的人生道路上突然“长大”了。  相似文献   

6.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草房子》这部小说. (屏显.生齐读.) 《草房子》这部小说写的是少年儿童的成长故事,描写的是苏北水乡孩子们的生活.作者想通过描写他们的故事来感动我们现在的孩子. 师:我们再看看杜小康的家境. (屏显.生齐读.) 杜小康家:油麻地的首富,他家没有一寸土地,只开了一个杂货铺.  相似文献   

7.
根据学生缩写内容,理清故事情节。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语句并加以分析,把握人物心理,体会主人公成长历程。边朗读句段,边欣赏相关的画面,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体会杜小康在不同环境中的内心活动,感受他的孤独情感,从而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设计一【思路综述】在快速阅读并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从文章的题目关键词“孤独”切入,让学生领悟文章的主旨,感受人物形象,揣摩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成长,领悟人生。【教学简说】一、导入人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战胜脆弱和孤独变得坚强成熟的过程。你在生活中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一下。让我们带着曾经有过的孤独体验来感受一下《孤独之旅》中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的成长历程。二、整体感知要求:1.自由阅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解决。2.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三、探究学习1.内容主旨探…  相似文献   

9.
《孤独之旅》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主人公杜小康突遇家道中落,只好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从此踏上“孤独之旅”。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心灵的磨砺,他终于战胜了“孤独”,长成为小小男子汉。文章取材于农村生活,故事单纯而又美丽。文中的生活离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的繁华世界很遥远,有一种黑白电影时代似的淡淡怀旧和忧伤。诗化的语言、水墨画般的景致、童话般的情节、孤独的父子……用心品味,你会发现,文章中,杜小康的世界里处处弥漫着“孤独”。我认为,对文中“孤独”可作如下理解:其一,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是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因生活所…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教师备课,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语文教材,具体的篇目。面对一篇课文,先要立足课标和语文教学之本,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教什么),既要关注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也要关注其表达形式,即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传达内容的。而确定合宜教学内容的前提,则是语文教师对教材、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如,阅读小说《孤独之旅》,就要掌握这篇小说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1.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话用在小说散文的景物描写中特别适合.然而,不少教师进行小说教学时并不重视引领学生细读文本,从景语中读出情来.比如《孤独之旅》中的许多景物描写都很有味道,但教学时解读得比较简单,往往只抽象地说它衬托、传达了人物的什么心情,贴个标签似的就过去了,蕴含其中的味道并没有嚼出来,那些生动的描写是如何衬托、传达人物心情的,其妙处在哪里,都说不清,道不明.这是非常可惜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养成细读景语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海南教育》2013,(4):39-39
<正>【主题描述】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应有它的实在价值,而它的价值就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上,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又体现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有效地接受所学知识,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案例描述】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孤独之旅》,学生对象为海南五指山市红  相似文献   

13.
韩雪 《读写月报》2022,(27):26-32
<正>[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因家庭变故而辍学的杜小康跟随父亲杜雍和远离家乡,去遥远的芦苇荡放鸭,在历经孤独恐惧之后,最终战胜了孤独,变得勇敢坚强,实现自我成长的故事。成长是小说的主题,而“孤独”则是贯穿全文的情感。这场孤独之旅,让杜小康由脆弱到坚强,由胆怯到勇敢,由恐慌到自信,  相似文献   

14.
郭敏 《语文天地》2011,(1):22-23
曹文轩《草房子》的一小段文字《孤独之旅》被选人了初中语文课本,这是一段小学生杜小康走向成长的文字。大红门里的杜小康,因家道一落千丈而失学,其痛苦中的沉沦与奋争,撼人心魄。他跟父亲放鸭的那些日子,寂寞、孤独煎熬着他,也在摧生着他。暴风雨里,他像高尔基笔下那只搏击风浪的海燕,在莽莽苍苍的芦苇荡里狂奔着,追赶失散的鸭群。  相似文献   

15.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中主人公杜小康在经受了少年成长的痛苦与煎熬后,体会到了成长后的幸福,那是一种能将成长中的伤口解读为一朵美丽的花的勇气与豁达,是承受了人生第一次磨难后的成长的觉悟和孤独的苏醒。从此,责任担在肩上,生命变得坚韧,人生渐趋丰饶。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课程标准》中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将过去潜藏在知识、技能目标中的人精神凸显出来,达到真正育人目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教师,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挖掘出课潜在的有价值的人内涵,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之目的。在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一中,我真正领悟到语课堂教学革新给教育带来的巨大惊喜,领悟到课所折射的巨大人魅力。它是一部当代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经历过“孤独之旅”的少年杜小康,他的那份孤独,已撕去了他幼稚的外壳,仔细地雕刻着他的灵魂,这一经历深深打动了学生,震撼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意识到孤独的价值在于“获得生活经验,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17.
孤独之旅     
(NO.1) 东晋年间,陶渊明老先生如在梦里一般神游“世外仙境”后,雅兴大发,写下了绝世名篇——《桃花源记》。而时间流逝,又是一个嘈杂的小世界……  相似文献   

18.
《孤独之旅》节选自著名作家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虽是节选,但是情节相对独立完整。它讲述了油麻地富户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和同学去放鸭子的故事。这个倔强、内向而又十分敏感的少年,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忍受着孤独,昔日母亲的叮咛、朋友的欢笑都随着小船的飘荡,离他越来越远,离开了油麻地他的心里空荡荡的!  相似文献   

19.
课内提升(一)常识填空。1.《孤独之旅》是作者__用诗化般的语言写的一篇反映少年杜小康成长过程的小说,“孤独”既指杜小康失学后________的生活境况,也指杜小康随父亲离家去放鸭,面对“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时精神上的  相似文献   

20.
课内检测(一)常识填空。1.《孤独之旅》是作者_______用诗化般的语言写的一篇反映少年杜小康成长过程的小说,"孤独"既指杜小康失学后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境况,也指杜小康随父亲离家去放鸭,面对"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时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