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沈霞 《职业技术教育》2006,(32):115-117
改革和创新已成为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引入效益概念,从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着手,从教育价值、教育资源和教育效果等方面剖析当前高校德育的困境,论述优化高校德育效益的导向机制、投入机制和形成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探寻实际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德育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德育效果、提高德育水平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明确德育实践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科学确立德育实践内容,合理设计德育实践路径,完善健全德育实践考评机制,才能切实推进高校德育实践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赵盈 《中国德育》2014,(2):11-15
狭义的德育环境是指专门为德育实践活动和人的道德发展而创设的积极环境。针对不同作用对象,德育环境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对人及人的道德塑造主要有传导、熏染和净化作用机制,对德育及德育实践活动主要有支持、调控和反馈作用机制,对其所归属的社会环境主要有过滤、优化、导向作用机制。摘要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德育模式,可从人才培养规律、工作方法、德育氛围、考评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以实践为基础、以职业为特点、以就业为导向,改进德育方法,构建适合高职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健全德育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寻求适合高职院校校情的德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需要”为视角构建高校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育需要理论研究为基础,对德育需要及其特征进行分析,以德育需要为基础,建立包括德育对象、德育认知、需要培养、情感因素、德育接受、德育实践、德育选择、德育环境、德育境界及德育评价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系统化高校德育机制,构建和谐的德育环境,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李永莲 《考试周刊》2013,(20):139-140
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实践德育必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实践德育的保障机制、评价和反馈机制、激励机制及学生自育机制,以期为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实效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德育实践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已越来越受到高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摆脱当前"知性德育"的范式,构建大学生德育实践的有效模式。本文分析了德育实践的内涵,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德育实践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机制建设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德育的实效远未达到社会的期望。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摆脱当前“知性德育”的范式,建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模式,文章提出了高校德育实践的基本样式、应遵循的原则及高校德育实践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制度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论与方法,十年来学者们围绕制度德育的含义、理论基础、制度德育的功能与价值、制度德育的机制建构和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研究中还存在理论体系不够系统、研究视野不够开阔、实践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今后,要把制度德育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整体审视制度德育,把理论体系建构研究、实践研究和执行监督机制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制度德育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创新驱动背景下,学校实施了德育学分制,通过在德育学分制中设立基本分、奖励分、附加分等举措,取得了德育评价清晰明确、德育学分制考核形成体系、德育以人为本、完善制度育人机制等实践价值,并有助于学生道德成长由被动变主动,改变了学校德育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是实现立德树人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深化校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发挥企业的作用,把学校、企业、家庭、社会等要素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制的中职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机制和模式意义重大。本文就中职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多元要素、多元机制和多元模式进行初步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问题是近年来困扰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与高校德育目标单一、内容空泛、教师队伍不稳定、评价机制不完善、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不无关系.为此,必须进一步探索高校德育创新的途径和对策,以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德育建设取得的成效,指出为避免当前高校道德说教功能弱化、道德调控功能弱化、道德选择混乱、道德约束乏力的现状,提出高校德育建设应确立德育指导地位、引导德育向现实生活回归、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教育、建立完善道德约束机制等各项举措。  相似文献   

14.
德育实践教育是更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方式之一,高校学生德育实践教育机制的建立不能单一地从学校自身建设出发,学校应从单一的教育机制向多层面教育机制延伸,积极创建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形成教育上的合力。  相似文献   

15.
胡浩民 《中国德育》2007,2(1):64-66
高校德育工作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各种冲击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坚持“德育首位、以人为本、全员育”的三个理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条渠道的作用,做好创新德育机制、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健全德育机构、建立保障机制等五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有着丰富育人内容、多样方式、健全机制的德育实践育人项目。从本质上讲,它超越了传统德育,是体验德育、环境德育和榜样德育的综合,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我国化学学科德育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研究。基于化学学科德育的概念、范畴、与课程思政的关系等维度梳理理论研究成果,从教学课例、策略和评价等维度梳理实践研究成果。已有研究启示我们,未来化学学科德育研究应打开黑箱,深度探索道德教育发展机制;关注纲领,仔细研读初高中新课程标准;跨界融合,探索各学科协同育德路径以及攻坚克难,开展学科德育评价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精神,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学校认真审视德育低效现象及其原因,从"追求主动、感动、行动为主旨的德育实践特色","探索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课余活动互为渗透的德育实施途径","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三个方面,努力构建有效德育实践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影像时代的高校德育,具有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技术的感官性、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传播方式的内化性等特征。影像传播具有审美教育功能、人格培养功能、舆论引导功能等德育功效。高校德育影像化展开的主要途径是开展过程教育,注重认知实践,建立互动机制,提高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0.
郑伟明  孙伟 《成才之路》2024,(11):45-48
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下普通高中德育机制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基于普通高中德育和党建工作中运作机制不完善、党教融合不充分等困境,珠海市实验中学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校园文化的德育熏陶作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实践活动的激励引导作用,构建起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下普通高中大德育体系。其不仅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提升高中党建水平和学生德育水平提供支持,为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实践框架,而且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