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12年到1949年太原解放,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38年,他之所以能在战乱频繁的军阀混战年代长期统治山西,与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举措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他的经济思想及其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山西经济的发展,为其统治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山西土皇帝阎锡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运喜 《天中学刊》2001,16(6):72-75
阎锡山是一个善于投机取巧的封建军阀,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纵横扦阖,控制山西统治达权38年之久,在人民解放大军压境的形势下,他如丧家之犬,逃到台湾岛,终在反共复国的梦呓中,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真正的、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山西辛亥革命的成功不仅彻底推翻了清政府在山西的专制统治,而且极大地动摇了清廷在全国的统治地位。纵观山西辛亥革命的部署、发动、起义及最后成功,都与阎锡山本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他在山西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阎锡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统治山西军政达38年之久,对山西现代工业、农业、教育、交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针对其教育思想及其在山西实践的研究,对了解山西的教育历史,分析山西的教育现状,改善山西的教育条件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阎锡山是一位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其统治山西近达四十年之久。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地处抗战前沿,怎样处理与日本的关系成为阎锡山工作的中心。弄清这一时期阎锡山与日本的关系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笔者从三个时期分别考察了阎锡山与日本的关系。对于全面的反映抗战时期阎锡山的表现,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阎锡山在山西执政38年,是国民党要员中从辛亥革命到大陆解放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军阀人物。他的政治思维具有许多其他军阀没有的特色。这些特色在抗战时期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他以"中"的哲学为根本指导思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夤缘时会、看风使舵,以此延续自己在山西的统治。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前20年是民国政权频繁更迭时期,而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却依然稳固,“处变而不倒”,其秘诀在于阎一向标榜并奉行“中的哲学”思想。“中的哲学”思想是阎锡山统治山西的根本指导思想,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自存自固是其出发点和归宿;(2)不偏不倚,保持中立,见风使舵,从中渔利;(3)制造矛盾,利用矛盾,巩固统治;(4)追附形势,标新立异,独立特群,彰显个性。这些特点在山西近现代历史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在长达38年的统治山西期间,阎锡山将中庸和谐的思想融会到了其治理理念、政策、手段等各个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的思想。这也使阎锡山在治民、治政、治财方面成绩显著,牢固的保有了山西王的地位。但阎锡山本质上是一个封建军阀,因此他的“中”的思想与“和谐”理念,在指导思想上绝对与我党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截然不同,而其目的也并非为了造就一个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而仅仅是维护政权的工具和欺骗人民的口号而已。  相似文献   

9.
阎锡山是自辛亥革命国民政府成立到1949年国民党离开大陆之前长达三十八年中,唯一一位始终主持省政的近代历史名人,这在全国也是仅有的。在对山西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中,无论是从经济、思想,还是民风和化,阎锡山的管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研究它对认识山西现实、深化改革,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0.
<正>阎锡山在民国初年对政治体制的认识应时势而变,然其中不乏有他自己独特的思考,他由民初的拥护共和到自认为共和不适合中国实情,主张采用君主立宪,进而又坚持君宪拥护袁世凯。阎锡山面对袁威权,他的政治态度紧随时势变化而改变,这种政治手段,使他避免了遭受袁世凯集团的排挤,也使他摆脱了帝制失败时应受到的牵连,从而延续了他的政治生命,保持了他在山西的统治地位。此外,从阎锡山出生的环境看,他从小饱读儒家经典,受儒家价值体系影响至深,应该是很忠君的那种类型,但其政治  相似文献   

11.
阎锡山在留学日本的多年经历中,耳濡目染了日本社会敬军尚武的风气,对军国主义的教育,政治理论和社会组织倍感青睐,主政山西不久,就书提出“教育以军国为教育”的奴化教育主张,并不断抽取一些时髦的主张和主义,点缀其“育人”思想,最终形成了一套中学其内,西学其外的嫁接型“育人”思想体系,包括以几希哲学为基础体系,以横竖政治为运动体系,以维持网络为保障体系和以好人主义为目标体系等四部分,这样一套严密的驯导和“育人”理论,使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土地,人民,军队三位一体,从下到上军事力量立体控制与教育化,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史上一种特有的,值得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阎日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904年阎锡山赴日留学开始,直至1949年他的统治覆灭结束。在1935年“华北事变”前,阎锡山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扩张自己的势力。“华北事变”以后阎锡山面对日、蒋、共  相似文献   

13.
阎锡山是山西的土皇帝,是中国近代军阀中的不倒翁。山西是1911年辛亥革命中起义最早的省份之一,是抗日战争初期模范抗日阵线所在地,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以山西为政治活动舞台的阎锡山的政治思想不仅是研究中国近代军阀史的重要任务,而且对于进一步总结和发展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亦是十分必要的。阎锡山的  相似文献   

14.
阎锡山统治山西时期,作为其官僚资本重要组成部分的工矿企业,曾有过相当的发展。其中原因很多,诸如在其政权支持下资金措筹、原料供应上的方便,在厘税减免、交通运输和产品销售方面所享有的特权,以及对广大工人的残酷剥削等等。然而,他对技术人才的努力发掘,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5.
阎锡山是民国时期长期割据山西的地方实力派.在20世纪30年代,阎锡山为了维护以"山西是阎百川的山西"为核心价值的山西门罗主义,果断地在山西改行民主政治,推行了联共拒蒋抗日的进步政策.在山西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做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太和同蒲两条窄轨铁路的修建,是山西近代经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阎锡山作为地方实力派的首要人物,一方面制定规划,统一思想;另方面因陋就简,积极筹措资金和原材料。其结果不仅促进了山西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为抗战作出了贡献。它的修建,并不是阎锡山“闭关自守”的反映,而是当时主客观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7.
近代军阀中的不倒翁阎锡山,抗日战争时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态度几经转变,那么他是如何转变的呢?转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史家。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错纵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统治山西的大军阀阎锡山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下,为了求得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手段。他在抗战时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亲日——抗日——降日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阎锡山在山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村治"改革运动。这一改革不仅是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也是一次面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运动。混乱的社会秩序激发起阎锡山的济国之情,他将中国式哲学思想与日本"村町制度"相结合,辅之以先进人物的帮助,推进"村治"改革,实施社会教育。其"村治"改革中的社会教育围绕"开民智"与维护政治统治展开,采取操纵与说服相结合的方法,并采用类型多样的机构作为实施媒介,整肃了山西风气,为"村治"改革提供了相对文明开化的社会环境。其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基础上的宏大社会教育观及有效的方法,对缓解中国当下社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二十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积极付诸行动。在山西,阎锡山集团与中国共产党在一省的范围内成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的爱国情结和民族意识在山西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山西的统一战线为全国抗战树起了一面旗帜,对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顺利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阎锡山在治晋、统晋的纲领中有:土地村公有、按劳分配和新经济政策等内容.这些看似“社会主义“的东西,其实是他加强自身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