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化不能混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乍一看这两个词组,似乎同出一撤,两者都是新闻,并且都有娱乐二字,但经仔细推敲,还是不难发现两者有不同之处,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而新闻娱乐化的定义和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的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所以,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化绝不能混淆,否则,将带来舆论导向上的偏差。娱乐新闻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不同于严肃新闻和通常所说的社会新闻。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其中明…  相似文献   

2.
王少华 《视听界》2004,(5):64-65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乍一看,似乎同出一辙,但两者却又不同。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它的定义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  相似文献   

3.
屈涛 《新闻前哨》2005,(6):34-35
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有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是当今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它的定义和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娱乐新闻  相似文献   

4.
娱乐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样式,迎合了受众在满足物质需要之后的娱乐消遣需求,符合我国文化娱乐事业的发展走向。笔者分析了娱乐新闻在我国出现的社会心理基础,并对娱乐新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反思,认为娱乐新闻只有秉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在追求新闻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才能保持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需求多领域的信息,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于是,不少新闻作品借鉴了娱乐化的表现方式。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该如何报道娱乐化新闻。  相似文献   

6.
对于社会新闻而言,娱乐功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从这一功能的积极作用、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强调媒体应自觉抵制社会新闻中的娱乐化倾向,努力回归其积极有益的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7.
王杰立 《东南传播》2012,(5):123-124
娱乐新闻语体是娱乐大众化言语在新闻语体的基础上的变异。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娱乐新闻语体更符合贝尔提出的"听众设计"语体理论。我们从语言进入新闻领域的变异和反变异的过程来研究新闻语体风格的变异,威逼型、民主化、娱乐化是综合新闻语体由现代到当代转变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这些特点反应了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潮以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丁晓旭  刘慧 《今传媒》2013,(2):142-143
戏仿新闻是将"戏仿"引入到新闻实践之中,对传统新闻进行"恶搞式"的摹仿,特别是针对社会热点事件与舆论焦点。戏仿新闻最为直接的两个特点是"假"和娱乐性。"假"是建立在一定事实依据之上,并非凭空杜撰,"假"只是呈现给受众的表象,传达的是新闻背后的社会问题及其根源;同样,戏仿新闻以一种娱乐化、戏谑调侃的方式"说新闻",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暗含对社会严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媒体报道中存在的一个问题。笔者首先介绍新闻娱乐化的内涵以及新闻娱乐化给社会和受众带来的影响,最后阐述对新闻娱乐化这种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闻娱乐化浪潮猛涨的今天,法制新闻也被"淘进"新闻娱乐化浪潮之中。本文通过分析药家鑫杀人案报道,揭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及法制新闻娱乐化的负面社会影响,对法制新闻该如何避免娱乐化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从打破传统模式、多样化的新闻形式、全方面提高科学知识和缓解生活压力等方面新闻日益趋向娱乐化给新闻和社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同硬币一样,任何的硬币都有正反两面,新闻走向娱乐化也不例外.利用减少严肃性新闻和增加新闻娱乐低级庸俗化等方面加强新闻娱乐性,这样的娱乐新闻总体格局是不利于新闻的长期发展.社会环境导致的新闻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才能将这一主流现象向着正确的、健康、向上和良好的道路上引导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徐升 《今传媒》2004,(2):33-34
近年来,传媒界出现了一股娱乐化的风潮,且有日益兴盛的趋势。在一些报纸杂志通过娱乐化大获成功博得了不少“喝彩”之声后,各报不管自己的办报宗旨、读者群为何,纷纷效仿,争相娱乐化。那些正为没有新花样吸引读者而技穷的大小报刊好似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遍翻当前的报刊,皆是娱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连接网络,我们都能发现新闻的传播型式、传播内容、以及传播环境都有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新闻国际化、新闻地方化、新闻大量化、新闻多元化、新闻及时化、新闻深度化等。社会在进步、受众群在提升、媒介科技在创新,但是载体承载的内容质量却在下降。这个有趣的现象到底是压力社会的娱乐需求还是新闻人和受众对新闻的认知误差?新闻娱乐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驱使力和影响力?我们从台湾新闻文娱乐化的现象来了解这样的扭曲现象会带来什么社会效应,再反观中国大陆的新闻媒体现状,反思未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兰岚 《新闻窗》2007,(2):119-120
大众传播媒介的娱乐功能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一方面体现在娱乐功能对社会生活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其对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闻娱乐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楠楠 《新闻世界》2009,(8):113-114
媒介的娱乐化最初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十年间西风东渐.这种新闻娱乐化的趋势进入我国传媒。具体表现指报纸、电视、电台上的娱乐性节目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媒介为了追寻受众的满足、追逐商业利润、迎合受众的口味进行的新闻娱乐化包装。一切很像西方出现的一个新概念--infotainment,即information(信息)和entertainment(娱乐)的合成词,它预示着当代西方新闻与娱乐融合的趋向。  相似文献   

16.
魏文欢 《今传媒》2013,(10):53+57
随着我国都市报的迅猛发展,信息的娱乐化倾向在都市报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很多报纸在报道中纷纷运用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手法。那么,为何都市报会重视新闻娱乐化,把其作为赢得受众、扩大报刊发行量和追求社会影响力的法宝呢?都市报新闻娱乐化产生的根源都有哪些?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都市报新闻娱乐化的出现与流行有其现实土壤和历史必然性,是受到媒介竞争压力、报业市场化推进、受众需求改变、对西方大众化报纸的借鉴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乍一看这两个词组,似乎同出一辙,但实际上有着较大区别。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有如体育新闻,文艺新闻,社会新闻等,它是基于现代人文化娱乐需要的一种新闻信息产品。而新闻的娱乐化是指新闻报道中反映出的一种思想以向,如强调新闻报道的人情味、故事性、情节性、强化新闻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成份。  相似文献   

18.
徐健 《青年记者》2009,(24):50-51
什么是娱乐化 “娱乐化”从其诞生之初就没有明确的定义,这是一直以来人们在争论新闻娱乐化现象时经常进入死胡同的根本原因。以新闻娱乐化为例,人们普遍认为,一般“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偏向软新闻或使硬性新闻软化,其特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  相似文献   

19.
梁文译 《大观周刊》2011,(14):70-70
引言 实际上,新闻的娱乐化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新闻娱乐化所存在各种影响也是我们所看到的。而当我们再去研究新闻娱乐化这个话题时,还是会发现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解释的问题,例如,怎样合理的区分“娱乐新闻”与“新闻娱乐化”,这是两个时常容易被搞混淆的问题,以及如何来界定这些概念的适用范围等。这些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研究问题、找出真相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张健 《新闻窗》2009,(5):32-33
当今的新闻领域,娱乐新闻已然成为一种别具个性的存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然而,透过纷繁热闹的娱乐化表象,我们看到,新闻娱乐化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主流新闻受到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价值亦有被颠覆的危险。对这一潮流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既要看到其中所包含的符合新闻规律的东西,又要警惕它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