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是声画结合的大众媒体。较之其他大众媒体,电视能够最大限度地同时调动受众的视觉和听觉系统,造成更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电视记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用摄像机窥视世界,创造出独特的视听空间并将其带入每一个家庭。可以说,在闪闪发光的荧屏上,体现着电视报道活跃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就是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需要,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进行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获得一个新闻集成.并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而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人.也叫电视新闻编辑(以下统称编辑)。既然编辑工作是从组稿到编排的综合性脑力劳动,同时又是一个精神生产过程,所以编辑过程就是一个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3.
新闻贵在于“新”,新意的开掘是电视新闻工作探索的永恒课题,所以记要立足于认真体现消息新闻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意识。既要在提高新闻时效上争首播、抢独家新闻上下工夫,也要在选题立意、刻画细节和角度表现的“新”上做章。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新闻工作者选择某些报道选题,并为使这些报道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这种规划和设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组合、分析信息和选择、决策的结果。它是客观存在作用于主观意识,主观意识又产生能动性反作用的产物。在进行新闻报道之前对各个环节精心策划,对于提高传播质量,增强传播效果,满足受众需要,优化媒体形象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报纸逐步推向市场,报纸类型的多样化和多版化,使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报纸不仅面对激…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作为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时代,已经引起从事经济宣传的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注视。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主要特点的知识经济将是二十一世纪经济新闻的重要主题。我们的经济新闻应该满腔热情地宣传已露“尖尖角”的知识经济,为知识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好的舆论环境。首先,要突出知识和科技的含量。在知识经济中,科学技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邓小平早就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正被知识经济的到来所证实。当今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占60%至80%。知识对劳动价值的贡献率超…  相似文献   

6.
孙茜  任民 《记者摇篮》2006,(7):50-50
对电视新闻来说,选题就是对报道题材的确立,对报道对象的确定。选题是电视新闻报道的第一个环节,决定了新闻最重要的素质—一新闻价值。可以说:谁拥有新颖、优质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首先获得观众的注意力,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新闻选题创新对电视新闻创新至关重要。创新电视新闻选题,必须改变传统上按时政、文教、科技、财经、工业、农业、体育、法制、社会等内容进行选题的习惯,从“四个结合”的角度进行选题。一、喉舌性与贴近性结合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喉舌性是电视新闻的根本属性。电视的对象是观众,贴近…  相似文献   

7.
范莉 《新闻前哨》2003,(11):40-4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的分层化也越来越细,不同的受众群体在观看电视新闻时有着各自不同的收看习惯。老百姓需要的是有自己视角的新闻,能对新闻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这就要求记者的新闻报道要有深度,即新闻报道要有生命力,说到底就是围绕时代主题捕捉典型的事件。  相似文献   

8.
我们所熟悉的时政新闻是指:"时事新闻和政治新闻的简称。"就目前而言,时政新闻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由于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冲击和影响,时政新闻报道自身存在的公式化、程序化以及主题化的问题已经对报道生产和传播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推动时政新闻报道模式的创新,传播渠道的创新,扩大时政新闻认知度、到达度、喜爱度以及粘合度,真正诠释好党的大政方针的内涵外延,更大程度地让时政新闻走进群众,让好政策更好地惠及百姓,是现阶段主流媒体时政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9.
2月28日,温家宝总理首次与网友在线交流。这不仅是亿万网友的幸事,也是媒体关注的重点。作为新闻事件,这无疑是当天新闻中最大看点,都市类报纸几乎清一色在头版配大幅照片报道。而作为地方权威媒体的省级党报,对这一事件却缺乏应有的关注。据统计,31家省级党报中,仅5家在头版显著位置予以报道,其中配片的只有3家。  相似文献   

10.
前些年,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谈到新闻工作时曾指出:“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怎么实现江泽民同志这些要求呢?一句话回答:那就是新闻报道要不断创新。 新闻报道要创新,也是时代的呼唤。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社会前进的形势日新月异,新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因此有人认为,电视记者只要把新闻事实报道完整就可以了,不用像报纸新闻那样去精选角度。于是在一些地方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中,视角不新、平淡无奇、缺乏新意、形式呆板的流水账式报道比比皆是,而能从一个最佳角度去表现的却不多见。有些本来很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记者报道出来后却在观众中产生不了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存宽 《视听界》2002,(1):50-51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编辑记者的采访报道活动是报道主体与报道客体之间的矛盾运动。诚然,作为报道客体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主体无疑要尊重客观事实。然而新闻报道不仅要忠实地反映客观实际,而且要力求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使受众获得通观全局和预见事物发展前景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记者编辑高扬主体意识,激发创新精神。电视  相似文献   

13.
典型报道是国内外主流媒体的重头戏,也是军报多年来经营的一大特色。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使典型报道富有很强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改变形式呆板、内容空洞、文字枯燥的现象,使之真正成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大餐”?回顾近年来我参与过的一些重大典型的宣传,我认为典型报道的精品意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宋义  陈欣 《新闻前哨》2003,(2):31-31
回望20世纪,我们的电视新闻改革几乎都是围绕着曝光与纪实这两股热潮在展开。应该说,这两股热潮使电视传媒有了难能可贵的“受众意识”和“用事实说话”的勇气,电视新闻由此开始告别“假大空”,而渐渐回复其真实与交流的本来面目。然而,面对近乎顽症式的“两张皮”新闻、“四季歌”新闻和没有前瞻性的总结式报道,我在想,这种新闻到底做给谁看。受众  相似文献   

15.
程平  尹俊 《新闻前哨》2004,(2):49-50
电视会议新闻报道是党和政府通过电视媒体直接宣传政策、指导工作、动员群众、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成功的会议报道,可以让群众及时而准确地知晓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当前的中心工作,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实践,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指导意义。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和许多省级台及中心城市电视台对于党代会、人大、政协会议等重大会议的报道,加大了报道改革的力度,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如同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时政新闻的概念入手,就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孙世恺 《记者摇篮》2003,(4):12-12,15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丰富创新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就电视新闻编辑而言,若依然默守陈规,那么,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就很难立足。因此,本文主要以电视新闻编辑在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强化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的具体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创新可以改变新闻素材形态并提升其价值,同时可以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受众。报人怎样抓住创新机会,如何创新,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的制作,不仅需要采制人员亲临事件现场拍摄大量的再现客观原貌的声像资料,而且还要深入采访写出补充解释画面的解说词,然后再经过播音员配音,剪辑成片,才能作为可传播的电视新闻与电视观众见面。因此,电视新闻制作中要有剪辑意识。 何为剪辑意识?剪辑意识是电视记者贯穿于采拍、制片过程中围绕和配合剪辑的一种形象思维。电视新闻从构思选题,到采访拍摄,后期剪辑成片,这个生产过程,就是剪辑意识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