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记录登记办法》已于5月17日起正式颁布实施。据了解,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的人员自不良从业行为记录登记之日起,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被严格限制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期限,最严重者终身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相似文献   

2.
周毅  周芬 《声屏世界》2009,(11):24-25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行为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①同样地,新闻行为也是一种活动,它与普通行为不同之处在于,它存在于一定的行为空间内,表现出特定的思想意志,由特定的主体实施。因此我们认为,对新闻行为的理解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新闻行为是新闻事业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2)新闻行为是关于新闻工作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传统媒体记者对微博的频繁使用不但引起了记者与其所在单位间的新闻使用纠纷,更引发了大量围绕记者微博新闻发布行为法律规范的议论和思考。法律上,微博新闻归属于职务作品,微博平台对记者新闻的承载行为与传统媒体对它们的使用行为具有相同的法律本质。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记者的微博新闻发布行为应当以尊重自身所在单位对其新闻优先使用权为基本规范。但在国内新闻强控制的媒体环境中,这种优先权有可能与公共利益产生激烈冲击,同时阻碍新闻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2019年下半年某新闻客户端的用户新闻浏览数据,利用贯序分析和网络分析方法,旨在描述移动媒体用户新闻参与行为的贯序特征,进而探究新闻曝光与新闻参与行为贯序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在新闻参与行为贯序特征方面,用户新闻参与行为频次分布呈现出由浅层新闻参与阶段到深层新闻参与阶段逐层递减的态势。其次,不同新闻曝光行为对用户后续新闻参与程度产生影响,证实了用户主动性是影响新闻参与程度与新闻传播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方法论意义而言,本研究从新闻参与行为贯序特征维度入手,以网络结构视角观察用户新闻参与行为的分布特征、转移概率以及高概率序列特征。这对大规模用户行为数据网络可视化呈现以及移动媒体贯序模式挖掘具有借鉴意义,对新闻消费行为研究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从实践意义而言,本研究结论为移动新闻媒体产品用户访问路径设计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就新闻工作的舆论监督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主要包括新闻工作的舆论监督有效弥补了国家监督的不足、新闻工作的舆论监督具有社会时效性、新闻工作的舆论监督有利于规范社会行为、新闻工作的舆论监督有效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等四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王明光 《新闻实践》2007,(10):40-41
记者在众多的新闻事实和新闻事件中判断新闻价值大小,靠的是平时的不断学习和实践培养以及对经验教训的积累总结,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一种行为定势,即对客观新闻事实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种对新闻事实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就是记者的新闻价值观。什么样的新闻价值观,对新闻事实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总看法和总评价。这种以某种新闻价值观来作为自己行为和认知评判依据或标准就是新闻价值取向。不同的新闻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记录登记办法》已于5月17日起正式颁布实施。据了解,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的人员自不良从业行为记录登记之日起,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被严格限制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期限,最严重者将终身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以不变应万变守住底线凡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无不出自一定的价值观,新闻工作也一样。新闻创作从来都遵循一定的价值观,但新闻价值观的特点是,无论在哪个特定的年代,它都应  相似文献   

9.
新闻是一个需要激情和理想的工作。所谓新闻理想,既是新闻从业人员对自己职业行为设定的目标,也是他(她)职业信仰的集中体现。在当今新闻队伍建设中,令许多有识之士担心的,就是所谓“新闻民工”现象,从业者把新闻职业只是当成一个饭碗,一种谋生的工具。如此,就很难担负起这个职业所应承载的神圣使命,很难保证其新闻作品的真实、全面、公正。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从目前都市报遭遇的新闻官司看,侵害名誉权是最常见的新闻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1.
新闻编辑工作就是指新闻编辑将通过记者或者其他渠道收集来的第一手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形成最初稿件的行为。随着社会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以及信息传播渠道的不断扩张,社会对于新闻编辑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目前新闻编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新时期做好新闻编辑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闻职业化与行业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职业是社会的产物,而新闻职业道德是社会一般道德新闻职业化的产物。新闻自律机制的依据是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行业内自律能够从行为源头对新闻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持续监控,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实现较好的监控效果,并保障新闻行业的内部秩序和长远发展,避免他律造成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3.
新闻欺骗及其与新闻失实的关系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然而,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并非都是真实的,新闻失实现象屡禁不止。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新闻失实现象具有明显的故意性,这就是新闻欺骗。即,新闻工作者或采访对象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新闻媒介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而欺骗广大受众的新闻传播行为。新闻欺骗与新闻失实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新闻欺骗行为导致的新闻报道肯定是失实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欺骗是新闻失实的一部分。但新闻失实与新闻欺骗不是等同的概念,新闻失实的范围更广。新闻失实包括故…  相似文献   

14.
宋义 《新闻前哨》2003,(9):21-22
新闻机构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由于过错使他人的合法权利因新闻传播而受到侵害,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的行为就是新闻侵权。在新闻侵权中,主要涉及到人身权、财产权和知识产权。这些侵权行为,都是我们通常所指的行为侵权。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是侵权的主体。在这里,我们要谈另一种行为侵权,那就是对新闻媒介进行新闻传播自由权利的侵犯。 我们知道,新闻传播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的过程,它包括新闻采访、新闻编辑和新闻发布三部  相似文献   

15.
视觉时代新闻真实性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真实性,归属于新闻传播或新闻工作的首要准则范畴;在新闻实践工作中有着不容置疑性。然而,新闻失实事件却屡见发生,当人类的生存环境进入到视觉文化传播的新时期后,新闻真实性的正常生存仍是一个现实问题;并且,在强大的现代传播科技技术的作用下,侵犯新闻真实的行为也呈现出一番新态势来。  相似文献   

16.
文化传播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会对人们的思想以及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于新闻编辑而言,其是广播电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新闻编辑可以对新闻工作者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使信息的价值充分彰显。在新闻编辑工作当中,为了突显新闻信息的价值,需要对文化传播情况有相应的认识,这样可以推进文化传播工作的有效开展。基于此,本文将对新闻传播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报纸及互联网是现代人生活过程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广播电视获取新闻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进行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在采访者知晓热点事件或人物素材后对被采访者进行的提问、观察、通过摄影机或录音机进行记录的一系列行为。新闻采访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对新闻的真实性与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征,指出其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并且从采访技巧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新闻采访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新闻策划是以主观行为左右客观事实,故而带有明显的唯心色彩,是不足取的。笔者认为,这是对新闻策划简单化的理解。作为一种新闻手段,新闻策划是对客观事物的因势利导,是促成新闻事实由潜性向显性转化的一种手法。  相似文献   

19.
《新闻学家不是“新闻家”》一文(以下简称《不是》)最初发表在1998年第1期的《新闻前哨》上,后来又被收入《浅论新闻发现》和《大江潮涌》两本文集之中。它的一再发表,使它的影响更为扩大。 《不是》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新闻学家不过是一些只懂得新闻学理论却不会做实际的新闻工作的人,“而记者、编辑应该是‘新闻家”’,“新闻学家的行为目的是建立‘新闻家’的行为规范;而‘新闻家’的行为,却不可避免地要把这些规范打破”,“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学家与‘新闻家’就是一对矛盾,他们之间是立和破的辩证关系。这对矛盾不断…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编》2005,(4):17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制止虚假新闻座谈会和山西省新闻工作会议精神,维护党报集团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于6月28日出台了《关于杜绝虚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规定》,从采访、编辑、审核把关等方面规范采编行为,坚决制止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