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大学教学的本质、目标在于“创造”,并且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学少悟多”创造素质的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一是确立“以人为本”、培养“创造素质”为导向的教学评价观 ;二是激发和培养与创造素质有重大关系的非智力心理品质 ;三是进行坚持“少就是多”的课程内容建构的改革 ;四是进行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改革。这对我国大学由知识质量型到创造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创造型学生的心理品质特征是:兴趣广泛、意志坚强、独立性强、自信心强和感情丰富。培养创造型学生心理品质的办法是:要热爱创造型学生,创造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3.
孔令文 《中国教师》2010,(Z1):356-356
<正>体育教学要从教会学生基本体育知识、基本运动技能、锻炼基本运动素质的身体肌能型教学观,向注重生理、心理、品质和创造素质培养的四维教学观转化。通过教学改革、教师转型、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形成方面结合实际,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师应当成为“创造型教师”,这是勿可非议的了。但是大学生应不应成为“创造型学生”,这个问题并不是不仅专是学生都认识得清楚的。我们认为大学生应当成为“创造型学生”。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三点肤浅看法。一、什么是“创造型人才”我们所说的大学生,是指我国高等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批批只讲读书,不讲创造,只学习知识,不重视培养自己能力的“知识型学生”。我们所说的“创造型学生”,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心理品质之一。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富于想象和勇于创新这两个方面。因此,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为学生创设“想象”和“创新”的  相似文献   

6.
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三个面向”的“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素质的智力核心是创造思维的发展。“封闭式”和“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弊端就在于堵塞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丰富联想,抑制了学生积极思维不可少的感情调动,正如中央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指出的;传统教育只教育学生适应环境,而忽视了学生改造环境的素质培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就是提高人的智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对于现代人来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的解释。这是运用新途径、新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构成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前发展就不可想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根据调查材料和国内外有关创造性的资料分析,认为中小学创造型学生最优化结构是:一、合理的知识结构。二、良好的智能结构。三、积极的个性特征。创造性思维需要一定的知识,但超过一定限度后,知识并不与创造性成正比增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知识的适当深度,又要注意知识的一定广度,要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创造型学生思维灵活、深刻,想象力丰富,学习能力强。在创造性思维测验中,可一题是写出含“本”字结构的字,有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当今高技术领域流传着三句名言:“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我觉得这几句话说得太深刻了,就把它作为教育教学传道授业的指导思想,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进而带领学生在人类文化知识的大背景中博观约取,增长见识,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素质,在塑造学生灵魂的过程中也塑造自己的灵魂。我们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了,任重而道远。为了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出色些,我乐意当“盗火贼”,从几百张卡片中筛选出几十张,再从中编辑出以“创造思维—创造教育”为主题的一组文稿,希望能与同仁共同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新。”今天,我们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探新、创新.这是“三个面向”对学校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实现祖国四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造型人才呢?我以为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具体地说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启学生的创造心理.创造,是人类心理的高级过程,是包括知、情、意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开启学生的创造心理,犹如开启学生创遗意识和能力的源头,舍此.培养创造型人才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效必是甚微.开启学生的创造心理,首先是加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情感是行为的动力因素.马克思曾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热地追求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这是著名教育家斯第多德的教育格言。在斯第多德先生看来,发展思维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他说:“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真理,而且要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同样的话:“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训练,不要只顾到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的训练,要把思维、语言、文字三项一致训练,使之相辅相承。”我们教师就是要利用课堂为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条件,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2.
郁增修 《快乐阅读》2011,(11):14-15
创造潜能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得到发展和培养。也就是说,学生在校时若能善于创造性地学习,具备了创造性学习的心理品质,那么,他们将来就极可能会创造性地工作、研究。因此,我们认为,通过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心理品质就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来。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叫做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要求重新组织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绝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那么作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如何挖掘每名学生的创造力,使每名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呢?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然要把培养创造型的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邓颖超同志在全国少先队员、辅导员代表会议上代表党中央向少年儿童提出的“树立创造的志向,培养创造的才干,开展创造性的活动”的要求,为我们改革小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学生的素质,接触知识的渠道和接受知识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少年儿童创造力开发学校是运用新型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事儿童创造力的早期开发,优化少年儿童素质的课余实验教学单位。它的办学宗旨是以“三个面向”、“三个创造”为指针,按照创造型人才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要求,训练、培养学生,使他们初步学会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技法,养成创造品质,具备创造意识,让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培养开拓型人才,关键在于教师。培养“开拓型”人才,需要“创造型”教师,这是无容置疑的。而“创造型”教师的突出特点应该是:除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外,还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经过人们的大脑创造性的重新组合,产生新思想和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过程。简称有创见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它是智  相似文献   

17.
一、解放学生的头脑由于升学率的压力,不少中学的教学围绕着中、高考指挥棒团团转,“题海战术”“资料策略”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桎梏了学生的思维。要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此种教学法非改不可,而首要的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以教材作例子,开拓思路,逐步形成各自独特的联想力、想象力,从而迸发创造思维的奇葩。二、解放学生的双手传统教学,教师包办太多,致使学生,不会查字典找资料的有之,不会写应用文的有之,不会分  相似文献   

18.
定位:在获得新知中学习创造   我们所说的“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目标和任务主要是通过语文课教学,使学生具备创造的基本素质,如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技能、创造道德、创造美感等。创造型教学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富有启发诱导性的训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超群出众”的意义上实现人的创造性价值,达到创造力培养的目的。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强调的不是把学习所获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储存起来,而是拿去运用,去获得新知,一句话,也就是在获得新知中学习创造,增长创造能…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说过:“一门课程不但要反映知识本身的性质,还要反映求知者本身的素质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性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就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绝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那作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如何发掘每名学生的创造力,使每名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