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登泰山记》“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中的“冰雷”很费解。正确解释“冰雪”的关键,是正确解释其中的“冰”字。旧版《辞海》对“冰”字的一项解释是:“音凝,蒸韵,今作凝,凝  相似文献   

2.
《静夜思》一诗“床前明月光”一句中的“床”,历来教参上注释为“睡觉的床”.我认为,此“床”应  相似文献   

3.
杜甫诗《石壕吏》中“三男邺城戍”的“戍”字,省编和通用教材都注释为“防守”。于是,这句便只能翻成“我的三个儿子都防守邺城去了”,有些著作中,这句的翻译与此差不多,如翻成“三个囝都守相州去了”(《李白和杜甫》),或“我亲生的三个儿子都到邺城当兵去了”(《杜诗散绎》)。诚然,“戍”的本义是  相似文献   

4.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论积贮疏》)中的"上"是通假字,本字应是"尚".尚,副词,还也.古代皇帝可称"皇上",而且也可简称"上",如《促织》:"上大喜悦."但《论积贮疏》是贾宜直接写给皇帝的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建议,加之篇末又有"窃为陛下惜之".那么,此处的"上"就不宜解作"皇上"  相似文献   

5.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句:“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因”字书上未注,课文后面区别“因”字意义的练习也没有把此例收进去。这个“因”字,不同的书籍对它有不同的解释:有的释为“趁势”,有的释为“就”,还有的释为“因而”、“于是”等。我认为这些解释都不妥。这个“因”字应作“接着”讲。这样,字句的意思就明确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汉字虽然简单,但因其音、形、意等均蕴含着无穷的美感与神奇,它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人文素养,同样也是一笔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为丰富我们的教学,更应当珍惜和利用本民族的汉字资源,懂点说文解字的基本知识.现在笔者结合政治课教学谈谈解"字"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汉字虽然简单,但因其音、形、意等均蕴含着无穷的美感与神奇,它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人文素养,同样也是一笔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为丰富我们的教学,更应当珍惜和利用本民族的汉字资源,懂点说文解字的基本知识。现在笔者结合政治课教学谈谈解“字”的体会。一、以字导入,激发兴趣不少学生认为,政治是一门讲大道理的学问,空洞无物,因而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学生无兴趣,就不愿思考,教学中常出现“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局面。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字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愉悦和积…  相似文献   

8.
<正>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翁、思白,别署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他不仅擅长书画,工诗能文,而且理论与实践并重,是一位优秀的艺术理论家,其书论思想集中体现在书法美学观上,力图摆脱拟古之风,从而强调个性表现。董氏在《画旨》中曾提出"画与字各有门庭,字  相似文献   

9.
“帝”字解     
在中国古文化中,"帝"字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学术界对"帝"字在甲骨文中的原始构成和它的原始意义持有多种不同的见解.因为解释不同,自然会影响对黄帝身份的分析和确定.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神话比较的方法,综合、剖析了各种资料,对"帝"字的原始构成和原始意义,对黄帝的身份,做出了判断.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经典巨著,也是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它开创了汉字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一传统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说文解字注》)。那么,它为什么要命名为《说文解字》呢?"文"和"字"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史上一部很重要的文字学著作,也是一部很重要的字典。那么,它为什么不叫字典而取名《说文解字》呢?原来,古代的文和字是有区别的:独体的不可分析的象形字、指事字叫做“文”;合体的可以分析的形声字、会意字叫做“字”。《说...  相似文献   

12.
<正>古代的"好"字是妈妈抱着孩子的样子,是"女"字和"子"字的组合。为什么"女子抱子"就是"好"呢?因为古时候人口稀少,人们希望妇女能多生孩子,使家族兴旺,所以古代人认为养育孩子的母亲是最美好的,以多子女的母亲为"好"。而且,妈妈抱着孩子,感到孩子很可爱、想亲她,她的心情也一定很满意、很欢喜,这不正把"好"的意  相似文献   

13.
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文《〈论语〉十则》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字,正文下注释为“疑惑”,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这一则作了如下解释:“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迷惑”与“疑惑”是一对近义词,按这种理解,“学而不思则罔”与“思而不学则殆”导致的结果几乎是一样的,即“迷惑”和“疑惑”。但事实上,“学而不思”与“思而不学”引起的结果显然是不一样的。那么,“殆”字应怎样理解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搞清楚学与思…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的《黔之驴》在描写虎由害怕驴到进攻驴的过程中,写到“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对于这个“冒”字,一般注本都注释为“冒犯”.从上下文意看,“荡倚冲冒”应是描写虎对驴戏弄挑逗的几个具体动作;从结构看,它们当是四个表具体动作的动词并列.如果把“冒”字理解为“冒犯”,那么前三个动词是表具体动作,后一个动词则是表抽象动作;前三个动词是“种”概念,  相似文献   

15.
"赢"这个字包含了五个中国字,也包含了赢家所需具备的五个态度。第一个字"亡":代表要有危机意识,我们必须随时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过去成功的经验往往是未来失败最大的主因。有一个敌人或竞争者的好处是,它至少不会让人懈怠。  相似文献   

16.
安世伦同志发表于1991年第9期的《“风雪夜归人”的“人”究竟是谁?》一文,断言教参对于“归人”的两种解释都说不通。笔者以为,安文的观点未免有失偏颇。只能说,教参的解释有其不通的地方,这不通主要在于对“贫”字的理解。教参释“贫”为“贫困,艰难”。说诗句“讲的是从住的茅屋看,主人家境是贫寒的。”“在寒冷的天气里,这家显得更加穷困”。既然从茅屋已可看出主人家境是贫寒的,又何必着一“贫”字以示“贫寒”呢?况且“柴门”一语亦是“贫寒之家”的写照,再说,封建时代住进深山老林的人家一般也是为  相似文献   

17.
“从”,《辞海》(修订本)有十二个义项,《辞源》(修订本)有十四个义项,但都不能解释下列两句中加点的“从”字的含义: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相似文献   

18.
19.
相传一日乾隆皇帝下江南,见一农夫荷锄而过,即问左右道:“这是何人?”随侍其侧的文华殿大学士和坤抢前一步答道:“是个农夫。”乾隆又问:“这农夫的‘夫’字怎写?”和坤微微一怔,不知皇上此问何意,但他一时也不及细想,随即答曰:“农夫之‘夫’,即两横一撇一捺,与轿夫的夫,孔夫子的夫,夫妻的夫和匹夫的夫同一写法。”乾隆听罢大摇其头,说:“你身为宰相,如何连一个‘夫’字都不能解?”和坤向以善解圣意自诩,此时见龙颜不悦,却又不知如何作答,不由得汗如雨下,惶恐不已。乾隆见其一脸窘相,便不再为难他。转脸道:“刘墉,你来说说看,农夫的‘夫’…  相似文献   

20.
《阁夜》是人教版高语第五册《杜甫律诗五首》之一,历来被认为杜诗中的典范。然而,教材将该诗尾联句中的“漫”字释为“徒然、白白地”,笔认为不妥,兹陈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