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那是2001年8月的一天,我应同事之邀前去泰安市岱岳区的徂徕镇采访,途中,同事告诉我说.有一名下岗职工,因在泰城很难再寻找到新的就业机会.便返乡回老家承包了20亩山坡地。并在徂徕山上安营扎寨.开发荒山.绿化荒山,使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绿色的花果山。听到这,新闻敏感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线索.一定要抓条括鱼。后来我才得知,当初同事是想让我为他拍摄的新闻图片配写篇短文的。但经过我深入采访挖素材,精雕细选定题目后,我就改变了为图片配写新闻的初衷,用心采写出了《承包山坡地的城里人》的人物通讯.刊发在《泰安日报》2001年8月16目的三版头条上,并配发了一幅新闻图片。后来.这篇稿件以事件真、选题准、立意新、写法活而荣获当年度山东省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刘莹 《新闻窗》2012,(1):15-16
总编室钟玉萍老师打来电话。说我采写并于8月22日一版头条见报的通讯《充满希望的田野——来自威宁自治县迤那镇的百姓奋进曲》获中宣部9月19日《新闻阅评》表扬,《新闻阅评》称这篇报道是眼下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一篇好稿。集团编委会要求我在10月17日的业务会上作典型发言。  相似文献   

3.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记者采写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的新闻精品,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用心发现深挖题材“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界老前辈郭超人说过:别人看  相似文献   

4.
陆双 《新闻爱好者》2006,(1S):17-18
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五届中国新闻颁奖仪式于2005年9月6日举行,258件新闻作品在京受奖,其中,新华社发的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等28件获一等奖。而在一等奖的作品中,《苏州日报》记高坡采写的消息《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以下简称《昆》)格外引入注目。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全省好新闻评选或征文中,我获过110多次大奖,其中获全国一等奖的作品有10件,获全省一等奖的有27件。但我最难以释怀的却是2000年经《湖南科技报》推荐、获1999年度全省专业报好新闻三等奖的《谭子贵,何时不再做“狗人”》。捧着这张来之不易的获奖证书,那往事又一幕幕地显现在我眼前……那怕天空中下刀子,也要赶赴现场那是1999年一个春寒料峭的上午。天空中下着瓢泼大雨。衡东县委外宣办公室成冬晖打来电话:“我碰到的一个题材非常感人,但不知从何着手,只好请你出马。”我询问一些简单情况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十届(2005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中,笔者采写的消息《平头百姓可免费查阅“红头文件”》有幸获得一等奖,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心愿。这是笔者走上记者岗位第五个年头“碰到”的一条好新闻,回想起来,心里五味杂陈。  相似文献   

7.
魏明革 《新闻传播》2006,(12):45-46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记者采写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的新闻精品,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赵定康  谢旭 《军事记者》2007,(11):29-30
新闻采写者常常将碰到的鲜活新闻素材或线索谓之"活鱼"。刊于2006年6月22日《人民军队》报一版、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消息《在"世界屋脊"开创测绘领  相似文献   

9.
崔永刚 《青年记者》2007,(18):26-27
在历年的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消息类一等奖作品一般都是国家级媒体的"专利",因他们报的是"大事",但地方媒体也不是没有表现的机会,重要的是要"有意"。  相似文献   

10.
敢抓“活鱼”善抓“活鱼”──采写《共产党员杨孟清把感情砝码倾向群众》的体会张玉明十分幸运,我和雷仕忠采写的消息《共产党员杨孟清把感情砝码倾向群众》(刊成都晚报1993年7月25日一版头条),荣获四川省1993年度新闻奖一等奖。十分尴尬,十分惭愧。《新...  相似文献   

11.
9月底在京揭晓的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湖北日报》的文字消息《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喜获一等奖。从2003年6月1日9时开始,中华民族“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渐渐变成现实。当日,三峡大坝开始下闸蓄水,自这天始,未来15天内,蓄水将达135米高程。要知道,有了135米,三峡工程才能实现通航和发电,三峡工程的效益才开始显现。无疑,2003年6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是新闻记者的神圣使命,湖北日报的8位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通力合作,巧用简讯挑大梁,以独特的组合方式,将历史“镜头”定格;整个报道形式新颖、精巧,文字简…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交通肇事逃逸的新闻很多,但鲜有成功之作。归纳起来,此类新闻无非是记者接到线索后,尽可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当事人、目击者、交警和医院等方面。新闻的行文也趋于模式化,先讲清楚5个"W",然后渲染现场的惨状,再写事故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肇事车辆可能留下的线索、交警方面正组织全力调查等内容。像交通肇事逃逸类的突发新闻,差不多每天都有报道,但又很少有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品。为什么?笔者认为,过于注重"短平  相似文献   

13.
玉从璞中得,经雕琢而成器.一件好的新闻作品,就如同一块美玉,不仅需要发现的眼睛,更需要精雕细琢.2007年12月31日,农村大众报刊登的<青石山东第一镇,八年未卖一块石>(以下称<青石>),就是一块从璞中得来的美玉,一件精雕细琢的新闻精品.说<青石>为一块从璞中得来的美玉,因为它是笔者从众多"石头"中千挑万选出来的,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史静 《大观周刊》2011,(34):14-14,6
在当今信息媒体多样化的趋势下,广播消息如何吸引听众?如何唤起听众共鸣?实践证明,在广播新闻中充分运用丰富多彩的音响,发挥广播媒体的独特优势,能让听众身临其境,进而赢得听众。下面就结合本人采写的获得山西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一诺千金》谈谈广播消息写作中音响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卢剑利 《新闻知识》2001,(12):44-45
我采写的消息《西部开发让在外老陕返乡挣大钱》继荣获1999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和陕西日报社社级好新闻一等奖后,又荣获了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三等奖。不少同行问我,这一区区小稿何以有如此"能量"?我觉得,这篇稿子之所以能多次获奖,不仅得益于记者敏锐的 新闻洞察力,更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个大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就新闻报道角度而言,西部大开发好比一片汪洋大海,需要报道的方方面面的东西很多,但如何能从这片汪洋大海里,捕捉到一些鲜活东西来,并非易事。但通过对这篇稿件的采写,使我更加意识到,做为一名记者,特别是…  相似文献   

16.
17.
一切皆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我们采写的一则短消息:《常州创出“节约建设”新模式》一文连续获得常州市新闻奖一等奖、江苏省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是本报社本世纪获得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18.
“当一个人说某事可干,你可以考虑;当两个人说可干,你就快干;当三五个人说可干时,你就不要干了。”这是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大原对他的接班人传授经营秘诀时说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相似文献   

19.
20.
杨福安 《新闻界》2001,(5):69-69
我采写的《“县官”请“社官”作报告》(本刊在第三期作了评析)在四川农村日报刊登后,立即在广大读者特别是农村各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并被评为全国农民报好新闻二等奖和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回顾这篇稿子的采写经过,我有以下几点体会。立意,来自素材的追踪挖掘我作为一名农村基层通讯员,天天和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所闻所见的新闻素材不少。但是,真正具有好的新闻价值的题材并不多。所以,注重发现好题材,抓住好题材,始终是我从不放弃的想法。《“县官”请“社官”作报告》就是我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偶然)发现而紧抓不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