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诀明了易懂 ,琅琅上口 ,印象深刻 ,容易记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有利于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有关知识。现就小数四则运算法则的内容 ,编写了几首歌诀配合法则进行教学。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基本相同 ,也是相同数位对齐了才能相加减。实际上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为了突出重点 ,我编了如下歌诀 :小数加减点对齐 ,得数也要点对齐。相加满十要进 1,退 1作十要牢记。  小数乘法是把小数当作整数去乘 ,然后再根据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处理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为了使学生容易记住法则 …  相似文献   

2.
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算理,理解法则的推导过程呢?我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学生必须对小数的意义、数位等概念十分清晰,通过观察整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理解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从而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同样,教学小数乘法的法则,学生也必须理解与掌握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等基础知识,才能  相似文献   

3.
有的同学在做小数加减法时,常常出错。同学们若想在做小数加减法时基本上不出错,就要做到以下"四个不忘"和"一个牢记"。一、不忘记小数点对齐不论是小数还是整数相加减,都必须把相同的数位对齐。整数相加减只要求末尾对齐就行,是因为整数个位在末尾,末尾对齐实质上就是个位对齐。  相似文献   

4.
列小数乘法竖式时,为什么不必对齐小数点?计算小数乘法,实质上经历了两个转化过程。即先把被乘数和乘数都转化为整数去计算,再把所得的积转化为原小数乘法之积。当进行第一个“转化”时,被乘数有 n 位小数,将它扩大10~n 倍就得整数;乘数有 m 位小数,将其扩  相似文献   

5.
小数乘法法则在教材上,是分三段安排的.即先教小数乘以整数,再教整数乘以小数,最后教小数乘以小数.这样由特殊到一般,虽可分散难点,但很客易遇到麻烦:教前面两个内容时,由于积的小数位数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列成竖式,客易给学生造成直观上的错觉——积的小数点要与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恰好与前面学的小数加减法中结果的小数点  相似文献   

6.
小数乘、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计算和小数的意义、性质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基础.小数乘、除法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1.小数乘法法则的教学小数乘法的计算步骤和方法与整数乘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在积里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因此,确定积里小数点的位置,是掌握小数乘法法则的关键.由于受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往往容易把积的小数点位置点错.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分下面两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小学阶段“数与运算”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知识,是学生形成扎实运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结构化和算法一致性的核心内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一是要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进而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类比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使学生感悟转化思想。  相似文献   

8.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中关于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是这样给出的: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笔者以为,这一法则的叙述条理十分清晰,而且句句切中要点,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是非常适当的。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最后一句里所提“横线上的小数点”却存在欠合理之弊。何谓“线上的点”?这是几何学中的一个概念。在平面几何里关于点与线的两种位置关系一节中就讲到  相似文献   

9.
[诊断】“病症”错在把小数加、减法中的“相同数位对齐”用到了小数乘法中,这里要根据两个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之和,从积的右边数出相同的位数,点上小数点。  相似文献   

10.
学习小数加减法之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法已经谙熟于心,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成竹在胸,因此,多数学生能够驾轻就熟地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自行归纳出法则,这一切都是自主预习的基础。但是小学生对教材的研读理解能力比较欠缺,一般只会机械模仿,心中没有主张,特别是在理解法则时只知道要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至于其原理却全然不知,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通过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和小数乘以小数三方面的内容来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法法则和整数乘法法则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应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一、要讲清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道理和方法。 讲清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道理是正确掌握小数乘法法则的关键。教学时要利用准备题让学生了解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同时运用教材中各例题的虚线方框里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理。如教学例1时,可根据虚线方框里的计算过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得出计算法则:1.被乘数1.3变为13发生了什么变化? 2.乘数5有没有变化? 3.  相似文献   

12.
例1.计算:5.08+12.4+8.92所以5.08+12.4+8.92=26.4。例2.计算:10.64-9.475所以10.64-9.475=1.165。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字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得数  相似文献   

13.
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数学概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先决条件。例如: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的法则,首先要使他们建立“计数单位相同”这一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整数加减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相似文献   

14.
一、小数乘法单元的学习现状 1.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学习本单元的最直接的基础是整数乘法.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按照十进位制原则书写,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重点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  相似文献   

15.
错在哪里     
[诊断]由于这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同学们列竖式计算时,它们的相同数位恰好对齐,小数点也对齐了。受此误导,同学们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把积的小数点与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对齐,从而出现了错误。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通用五年制课本七册中,小数的乘法法则,是按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小数乘以小数三个步骤,通过六道例题来进行教学的.实践证明,按这样的步骤和方法教学,很容易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很容易误认为小数乘法中,小数点必须对齐;二是推理过程中既有顺向思维,又有逆向思维,还用上了学生暂时还不熟悉的积的变化规律,教师难于讲清道理,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为教好这一部分知识,我提出两点建议.1.由旧引新,讲清小数乘法法则的来源首先,必须为教学作些铺垫.如,复习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切实学好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等知识.其次,应让学生运用一个因数变化引起积也变化的规律,去计算  相似文献   

17.
小数乘法的算法是把它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最后处理积的小数点。其算理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积的变化规律,二是计数单位的转化。理是说通了,但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却经常犯困,他们不太能接受小数相乘在竖式中间过程中都变成了整数,而结果又变回了小数这样的过程。如果在列竖式时直接列成整数乘整数并推算小数乘法的结果,既不违背算理,还可以减少认知与书写中的许多麻烦。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今天所上内容是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小数加、减法”第一课时。通过昨天辅导本班部分学生预习得知:很多学生初学小数加减法时有个通病——不把小数点对齐,忘记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教参书指出:“应提醒学生对着加数中小数点的位置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可以启发学生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释列竖式时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特别要强调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所以,我把“小数点对齐”和“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作为本单元的重、难点。但用什么方法来突破这两个难点呢?  相似文献   

19.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多了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教学小数乘法的法则时,不必过多地要求学生计算,应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懂得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和道理上。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乘法,所以现行教材用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它们的积也扩大同数倍”、“如果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倍,它们的积就扩大a×b倍”,来说明小数乘法的算理依据和小  相似文献   

20.
小朋友,在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小数乘法,现在就请你跟陈老师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法”的主要内容吧。一、跟我学因为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问题就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