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黄遵宪诗歌的特色中探讨中国诗歌的近代化特征。指出黄遵宪的“新派诗”在审美理想、表现对象、技巧手法、文学语言各方面都显示了诗歌的传统凝定模式出现了变异。这种变异可以概括为悲剧崇高美感,认知世界的心态,再现的技巧手法,趋向通俗的语言。这些变异体现了近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过渡性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的近代巨变造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中国近代文学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近代新变;近代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近代文学都有过渡性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文学,就它的总体上说,是与封建社会的文学不同的、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的文学.作为中国近代早期即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学,是否也同样发生了质的变化呢?有的同志着眼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和资本主义的意识特征,认为只有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改良维新的社会思潮开始形成的时期,中国文学才发生了与封建社会文学不同的性质上的变化.一九二九年出版的我国较早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史专著《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就是以康梁维新变法时期作为封建社会文学与近代文学的分野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在整个中国文学中 ,都是一个薄弱环节 ,较好的、较全面的作品选本更少。为了给学生和普通读者提供学习的资料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程翔章老师经过多年努力 ,选注了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最近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作品选是为高等院校中文本科学生开设的“中国近代文学史”课程编撰的一部配套教材 ,也可供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阅读参考。它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选篇恰当、合理、体裁全面。该书选编了近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作家的代表作品 ,且诗歌、词、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体裁兼…  相似文献   

5.
史称岭南的广东,在近代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斗争的前沿.随着社会的变化,岭南近代文学从传统的封建文学偏离出来,发生了新变.在变化中起导向作用的是文学价值观的变化,它突出地表现在人民的地位、两方的价值、文学功能政治化和文学语言语体化等方面.新的文学_价值取问,丰富和发展了岭南近代文学,而且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影响和指导着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逐一评价五部冲国近代文学史之后,指出它们虽然水平不一,但在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历程中,都有所突破,且各具特色.它们都分别反映了6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成就,为我国的近代文学教学和研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刊从2003年起开辟“古代文学研究”专栏,几年来,该专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七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  相似文献   

8.
本刊从2003年起开辟“古代文学研究”专栏,几年来,该专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8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  相似文献   

9.
“近代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的历史来说,是一个非常独特而又特别重要的时代。近代文学的独特性首先表现在它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划时代转折,这个转折的意义同以往任何一次文学变革都迥然不同。由于近代中西文化的冲撞和西方文化强有力的介入,近代文学改变了中国文学几乎完全植根于自己的本土文化的格局,开始融人世界总体文学的发展潮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文学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840-1919)这80年文学的历史.中国近代文学既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和终结,又是现代文学的胚胎和先声.它是中国文学由古代向现代过渡的转型期的文学,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却是整个中国文学史教学与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如果说,上世纪最后20年中国近代文学史研究有一定进展的话,而近代文学史教学的薄弱状况却至今未有改变.在许多高校中文系的本科教学中,基本不讲近代文学史,甚至连黄遵宪、梁启超、王国维有什么重要的作品都未涉及.近代文学知识的欠缺,知识面的狭窄,严重地影响了对中国文学发展进程的整体把握.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文学的创作风貌和文学现象,更准确地认识中国文学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总体特征,必须重视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严复与近代中国文学变革》一书结合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发展变迁,考察了严复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文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严复与近代文学变革之间复杂的关系。作者认为:无论是理论上的"自洽",还是表面上的"悖离",抑或实际过程中的"推动",严复与近代文学变革之间的复杂关系,一方面展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在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之际为救亡图存所做的艰苦努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近代文学从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艰难轨迹。该书是对严复研究的深化和超越,提供了认识立体可感的严复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日本的近代文学作品大都围绕着个性自由和社会解放的主题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从两国近代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分析:追求自我成长和分析社会问题的主题一直都表现得此消彼长。在考察中日两国近代文学的主题走向时,需要同时分析两国的历史问题、传统文化、政治变迁、和两国文学家不同的命运观和价值观。中日近代文学都是以批判儒家思想对人性的扼杀为最初主题的,但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体制和传统思想也为共处于新旧交替的两国知识分子赋予了不同的创作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和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使中国近代文化心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经世致用、求变开放、科学民主等精神得到高扬和国家观念的改变上.而这种新变对中国近代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刊从2003年起开辟“古代文学研究”专栏,几年来,该专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8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5.
本刊从2003年起开辟“古代文学研究”专栏,几年来,该专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8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6.
本刊从2003年起开辟”古代文学研究”专栏,几年来,该专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七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7.
本刊从2003年起开辟“古代文学研究”专栏,几年来,该专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七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8.
本刊从2003年起开辟“古代文学研究”专栏,几年来,该专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8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一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9.
报章文体的出现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报章文体打破了文言文体的格局,开启了一代文风,影响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诗的形成过程中,近代译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代文言译诗又作为近代译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国诗歌的引入与传播,对近代译诗的发展与成熟,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近代文言译诗的主要特征,并从时代语境、文学翻译、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方面,阐述了近代译诗是历史发生的必然结果;从译诗意识的觉醒和改革动力两个方面,论证了文言译诗对于近代译诗以及新诗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