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认知与社会环境、就业制度环境紧密相关。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认知生成的经济社会背景,从政府主导到"自主择业"则是其制度背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环境,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形塑理性化就业认知凸显重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确立,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积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确立面向市场的理性化的就业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2.
於莉 《辽宁教育研究》2011,(11):107-110
大学生就业认知与社会环境、就业制度环境紧密相关。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认知生成的经济社会背景,从政府主导到“自主择业”则是其制度背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环境,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形塑理性化就业认知凸显重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确立,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积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确立面向市场的理性化的就业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就业歧视已影响到我国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极大地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笔者认为造成我国就业歧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现行体制的影响、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法律制度方面的缺陷等,提出了广泛开展反就业歧视宣传、将反对就业歧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保义 《江苏高教》2000,(1):116-1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已由国家“统分统配”转变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随着人事制度、招生就业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师范就业机制,让师范毕业生走向市场已成为必然。 1.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师范生就业市场化提供政策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毕业生就业政策已由昔日国家“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转变为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通过几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个明显的问题,一是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处境不同,有的专业毕业生能够比较顺利地获得工作,而有的则感到压力很大;二是高层次和高学历毕业生挤占较低层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状况严重;三是职业学校毕业生本身的综合素质不高,操作技能水平低。这三个问题突出反映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需求不相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在体制、结构、内容、毕业生就业制度等方面与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当前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是要建立国家宏观指导下的市场竞争就业模式。这种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取向包括:劳动要素从行政配置转变成为市场配置,使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劳动力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建立和完善劳动预备制度,对新生劳动力劳动就业前追加若干时间的职业培训与相关教育,有效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同时缓解就业压力;进一步推行学历文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就业制度,培育和开发劳动力市场,促进职业技术培训等。这种新型劳动就业制度的最终确立,对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只有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积极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就业制度相适应,才能释放出职业教育在就业压力缓解中应有的能量,才能获得自身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学30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政治、社会、文化等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力带动下,经历着从所未有的重大变革。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也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完善的市场化经济体制、深入改革的教育体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制度正在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包统分的体制逐步向市场主导的新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困境从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就业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并针对上述原因 ,从改革就业体制、完善就业市场、提高人才培养规格、转变就业观念和加强校企合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基本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体制机制,但在劳资关系、城乡就业以及对外关系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本文基于以上三个动因的考察,提出我国今后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发展的三个重点领域: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统筹城乡就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公平就业;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妥善解决全球化中国内劳动问题与国际标准接轨问题。  相似文献   

9.
就业见习制度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和青年人就业发挥积极作用,但通过裁判文书分析发现,该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法律关系性质不明,见习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足;程序规范性不足,监察执法缺失;见习岗位良莠不齐,合规性不足。其原因在于:制度定位存在分配就业之下转正定级见习与市场就业之下促进就业见习的冲突;见习制度体系内部存在政策文件与上位法不符,以及制度内容不统一的冲突;促进就业的制度目标与见习劳动者、见习单位的目标存在冲突。因此,应该遵循全部青年人群+就业困难群体分层适用、纳入劳动法+分层豁免以及全覆盖+透明、公平监管的原则,采取就业促进与就业帮扶相结合模式优化就业见习制度。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又一批创纪录的650万高校毕业生即将涌入中国劳动力市场,如果加上去年未就业的110万毕业生,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760万。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面对日益艰难的就业环境,本刊特推出本期专题——路在何方,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那些即将转变为普通劳动者的从象牙塔走出的精英们。  相似文献   

11.
制定《就业准入法》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就业准入制度,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通过立法强调就业准入制度的权威性,是推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强调,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  相似文献   

13.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指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实现今后十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大学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如何配置(即就业)就必然随"两个根本转变"而转变。本文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发育和完善的前提下,对未来大学生的就业制度、就业市场以及就业中介作出探析。一、就业制度某些经济理论家认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14.
当前,当前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其原因既有观念的落后也有国家宏观环境等。促进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要实现从计划体制思想影响下的就业指导向市场体制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积极转变,并切实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初次就业中的市场排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就业模式经历了从计划性就业到双轨制就业再到市场性就业的转变后,市场失灵使初次就业的大学生遭受雇主的经验排斥,而政府并未起到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制度安排的路径依赖反而使大学生被排斥出失业保障制度.本文对大学生初次就业中的市场排斥概念、表现及成因进行界定、归纳及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就业准入制度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业准入制度亦称劳动准入制度,是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通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建立规范的就业准入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它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十分的重要作用。我国推行就业准入制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迄今已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从就业准入制度推行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显示,尚存在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当前,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与就业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从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职业教育在就业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来看,职业教育只有在体制、结构、内容以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等方面与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相适应,才能释放出职业教育在就业压力缓解中的能量,为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非正规就业是吸纳劳动者就业的重要途径。现行劳动法未能对非正规就业予以相应的规制,导致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权益被边缘化。要有效保障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权益,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完善就业权和报酬权以保障非正规就业者的生存权益;2.加强政府扶持,保障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发展权益;3.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组织制度,实现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社会权益。  相似文献   

19.
职校开展就业与创业指导势在必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各种新的挑战,其毕业生从分配就业到推荐就业是职业学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在职校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意义重大,势在必行。首先,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国家就业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就业制度实行了五个转变:一是就业主体由国家“统包统分”转变成劳动者自主;二是就业渠道由单一的国家单位转变成多渠道分流;三是就业机制由行政计划机制转变成市场导向机制;四是就业手段由行政命令转变…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又一批创纪录的650万高校毕业生即将涌入中国劳动力市场,如果加上去年未就业的110万毕业生,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760万。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面对日益艰难的就业环境,本刊特推出本期专题——"路"在何方,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那些即将转变为普通劳动者的从象牙塔走出的精英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