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当当,大猫写字学校又开学啦!猫老师:大家来看看“老马识途”中“马”字的竖折折钩、“画龙点睛”中“睛”字的横折钩、“鸟飞兔走”中“飞”字的横折斜钩、“朝三暮四”中“四”字的竖弯,大家看见了吧,我们今天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练好这几个笔画。  相似文献   

2.
偏旁和部首     
丁丁和冬冬为偏旁和部首的关系争吵起来了,一个说部首是偏旁,一个说部首不是偏旁。到底部首是不是偏旁?它们又是什么关系呢?一、什么是偏旁和部首。偏旁是指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如“湖”字,左边的“氵”,右边的“胡”,都是偏旁;再如“国”字,外面的“国”,里面的“玉”也都是偏旁。部首是什么呢?按照汉字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分,作为查字依据,分部排列,其相同部位,称为部首。如上面例举的“湖”字的“氵”、“国”字的“国”,都是部首,而“胡”和“玉”就不是部首了。二、偏旁和部首的关系。偏旁和部首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总…  相似文献   

3.
历岗 《小学语文》2008,(12):56-56
问: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要求书写的“帆”字的最后一笔,从课本的字体看像是横斜钩,但写字教材的书写示范又像横折弯钩。请问:“帆”字最后一笔的笔画名称应当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当当当!大猫写字学校上课啦!猫老师:小朋友们好!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读成语,学写字”。我们先学习其中的几个部首。先来读一读:怒·发冲冠、池鱼之祸·、坐收·渔利、图穷·匕见。再来看这几个加点字和部首,我们来“开火车”读一下。毛毛:“怒”的下面是“心字底”!苗苗:“祸”的左边是“示字旁”!妙妙:“收”的右边是“反文旁”!咪咪:“穷”的上面是“穴宝盖”!猫老师:我们来学“心字底”。看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半只碗。()苗苗:听说心像个拳头,和碗有什么关系呢?猫老师:瞧老师再沿着这碗写个卧钩,你们看卧钩像不像半只碗?咪咪:像!真像!猫老…  相似文献   

5.
历岗 《小学语文》2007,(5):52-52
问:《三个儿子》(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一文中有个要求会书写的“拎”字,第七笔是横撇还是横折?另:“发”的第一笔是竖折还是撇折?  相似文献   

6.
在汉字书写教学中,有很多细节性的内容需要处理,比如“羽”在上下结构的字中,处于上面时,其中的“钩”要写成“竖”,同样“雨”字处于上面时,第三笔“横折钩”要写成“横折”等等,这类型的问题是书法上的要求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听课,老师在分析“叛”字的结构时问学生: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而在给“戎”字查字典时又问:这个字应查什么偏旁?有的时候干脆“偏旁部首”一起说。由此我想到,由于教师分不清偏旁与部首,学生也就错误地认为:偏旁就是部首,部首就是偏旁。其实,偏旁与部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偏旁:“旧称汉字中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习惯  相似文献   

8.
正第六讲钩法钩法,在汉字中形态多样。钩画名称,往往是根据其所依附的主笔命名:钩画与竖画组合称为竖钩,与横画组合称为横钩,其它还有斜钩、卧钩、竖弯钩、竖折折钩、横折钩、横折弯钩等等。例如:"事、巧、思、机(机)、讫(讫)、元、阁(阁)、功、穴、夷"等字。(图1)所有钩画,都是在一个长笔画末端,改变用笔方向,折笔用侧  相似文献   

9.
部首和偏旁既互相区别又有联系。人们将一群字的相同部分取出来 ,作为这群字的标志 ,就称为部首。有的部首可以独立成字 ,例如 :屹、崎、岐、岗等字的部首是山 ,可以独立成字 ;有的部首则不能独立成字 ,例如 :入、九、义、乃等都有“丿” ,不能独立成字。组成字的结构单位称为偏旁 ,也称为“部件”。旧时称合体字左方的结构单位为“偏” ,右方的结构单位为“旁” ,现在一般不作这样的区别 ,不管结构单位处于字的左右上下都统称为偏旁。一般说来 ,独体字如山、火、日、木……等不再划分偏旁 ,合体字则可划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 ,如“江”有…  相似文献   

10.
一天,我收到一位青年教师的来信。信不长,现将正文部分辑录如下:我平时经常翻阅《小学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如2001年第7期刊登的《笔顺漫议》一文,让我明白了写字必须严格依“法”———《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写好规范字。这些天,我遇到一个疑惑,特向《笔顺漫议》的作者———张老师您请教。在写全包围结构的字,如“田”、“园”、“国”时,有些老师,包括我在内,总是习惯于把第二笔写成“横折钩”,认为这样写好看些。有些老师认为这样写是不对的,应该写成“横折”。也有些老师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两种写法都可…  相似文献   

11.
“燕”字是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个生字。“燕”字笔画繁多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识记。在学“燕”字时 ,我先让学生弄清楚“燕”是上中下结构 ,然后指导学生按上中下的顺序观察各部分的组成。师 :“燕”字最上边的“廿”像我们学过的哪个部首 ?生 :像“艹”师 :“廿”与“艹”有什么不同呢 ?生 :“廿”比“艹”下面多了一横 ,就像是草字头封了口。  师 :“燕”字的中间是个什么字呢 ?生 :是个“北”字和“口”字。师 :“燕”字最下边是什么 ?生 :“燕”字最下边是四点水。师 :你能给燕字编个顺口溜吗 ?生 :草字头要封口 ,北字中间一…  相似文献   

12.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练习3”和“练习7”中有这么一种练习形式:“看图读偏旁,再写几个带有这个偏旁的字。”本学期,我教第八册,这种练习形式又出现了,只是其表述略有变化:“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我弄不明白,为什么同一形式的练习,前边称偏旁,后边却称部首?偏旁、部首是不是同一个概念?如不是,有何区别?盼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13.
文字学中所讲的部首,是指由形声字的形符和会意字的意符汇合而成的表意偏旁。第一个提出部首名称的是东汉人许慎,他在《说文解字》中按六书的原则,把小篆的形体结构加以分析归类,从中概括出了540个偏旁作为部首,凡同一偏旁的字都统属其下。例如:“口”是第二  相似文献   

14.
了解《说文》部首的产生及其特点,对于理解《说文》的体例和内容,有很大的作用,部首,是按汉字形体而划分的部类,许慎将结构具有相同部分的字排列在一起,以相同的部分作为部首,例如“赴、趋、趣”等字,都有相同部分“走”,所以“走”成为这些字的部首,《说文》严格按照“六书”的体系,将9353个字的篆文,依照形体结构加以分析归类,从中概括出540个部首,部首的确立,使《说文》所收的字各有所属的部首,540个部首可以统摄《说文》全书所收文字,许慎选取一个形体而统领众多的形体,这是对文字学的一大贡献,这有助于人们对字形结构的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15.
二、偏旁、部首的错误这类错字 ,主要是因不了解汉字偏旁、部首与它的本义的关系而记错了偏旁、部首。我们平时学习的时候就要记牢常用偏旁、部首的含义 ,不可只见形体差不多 ,提起笔就写 ,归根结底还是未弄清字义。例如成语“病入膏肓”中 ,“膏”和“肓”这是两个形声字 ,形旁都是“月” ,“肉”的意思。我国古代医学把心尖脂肪叫膏 ,把心脏与隔膜之间叫肓 ,认为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病入膏肓”指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怎么“月”旁是“肉”的意思呢 ?原来 ,秦始皇统一当时六国文字 ,采用的是丞相李斯的小篆体 ,李斯写的“肉”极似…  相似文献   

16.
当当当!大猫写字学校上课啦! 猫老师:两只小手都伸开,让我们一起来做“横折”的写 字操!横不平,左边低,走到横尾顿一顿,顿笔记住“提”、 “顿”、“回”,回推之后再写折!  相似文献   

17.
汉字的检索法有:部首检字法、笔数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音序检字法等,这几种检字法都不便使用.常用的部首检字法,缺点很多.第一,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规范.以权威性的工具书《辞源》与《辞海》为例,两者部首的数目不同、同一个部首有的笔数不同、有的同一个字收归不同的部.如《辞源》共设242个部首,其中16个为《辞海》所没有;《辞海》共分282个部首,其中42个为《辞源》所没有.“阝”在《辞源》为三画;《辞海》为两画.“委”字《辞源》归入“女部”、《辞海》收入“禾”部,“思”字《辞源》归入“心”部,《辞海》收入“田”部.“章”字《辞源》归入“立”部,《辞海》收入“音”部.第二,部首繁多,很难记全.第三,有的字很难区分属于哪一部.由于这些缺点,部首检字法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相似文献   

18.
我对贵刊1993年第二期刊登的福建省建宁县实验小学孔连根同志的《偏旁与部首相同吗?》一文中提出的“‘叛’字有偏旁而没有部首”的说法有些不明白。因为孔连根同志说:“部首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字形特点,为了便于查检汉字而设的。”可见,部首是查字典的依据,即使我们有时用“数笔画查字法”去查一些生字,也不是因为这些生字没有部首,  相似文献   

19.
正"我觉得‘力'字横折弯钩的收笔与撇的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直线上。""我觉得‘力'字撇的收笔与横折弯钩的收笔应该在一条水平线上。""我觉得‘力'字横折弯钩弯的部分应该与撇平行。""我觉得‘力'字撇的收笔应该超出横折弯钩的起笔。""‘力'字呈陀螺的形状。"……讲台前的屏幕上,赵老师展示出一个大大的"力"字,她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力"字有什么规律。孩子们不假思索,一个接一个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观察,清脆的声音响彻会场。紧接着,赵老9币让学生打开写字教材开始描红,然后尝试写第一遍,写完后一个小男孩大胆地站起来展示他写的"力"字,并进行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共有33个要求会写的字,其中的"瓦、冒、洒、夏"等字在指导学生书写或理解时需要格外注意。"瓦"是第5课《泉水》中的字,相关的句子是:"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该字既要注意笔顺——第四笔是点;又要注意第三笔是横折弯钩,不是横斜钩;更要注意正确理解它的意思。"瓦"在二年级上册第10课《北京》中就已出现,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