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唐诗经典化过程中,唐诗选本是一股重要的外部力量,绝大多数优秀的唐代诗人和诗作正是因为历代唐诗选本的选录,才逐渐成为后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唐诗选本在唐诗经典建构过程中既能起到发掘经典的作用,同时也会遮蔽一些经典,造成遗珠之恨。总体而言,历代选家会就大多数经典达成共识。此外,重要选本还能带来从众效应,使其他选本纷纷仿效,从而使所选诗歌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加速其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唐诗经典化过程中,唐诗选本是一股重要的外部力量,绝大多数优秀的唐代诗人和诗作正是因为历代唐诗选本的选录,才逐渐成为后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唐诗选本在唐诗经典建构过程中既能起到发掘经典的作用,同时也会遮蔽一些经典,造成遗珠之恨.总体而言,历代选家会就大多数经典达成共识.此外,重要选本还能带来从众效应,使其他选本纷纷仿效,从而使所选诗歌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加速其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建安文学在唐代受到普遍推祟,并传播海外。唐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集中在“建安风骨”与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唐诗创作也受到建安文学的影响。建安文学慷慨磊落、使气命诗引起唐代诗人的共鸣,建安文学文本中那种厚重的生命力感,激发了同样慷慨豪迈的盛唐诗人的诗情。  相似文献   

4.
概说 “概论”这部分主要是让同学们从总体上把握住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脉络。这段时间从大的方面可分为隋、唐和五代三段,唐代当然应该是重点。因而,主要应把握住唐代文学发展情况,所以,在“概论”中,集中讲述了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情况、原因和唐诗的分期。 一、唐代文学繁荣和发展的情况: 这一时期的文学样式主要有诗歌、小说、散文,同时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词和变文。 (一)诗歌繁荣发展的情况: 从数量看,唐代有诗人两千二百多,诗歌有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从质量看,这时期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还出现了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等许多优秀的诗人。同时唐诗的思想性、艺术性达到很高的地步,而且从题材、形式、流派来看,唐诗也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酷爱唐诗、唐文,从唐代文学中吸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使他的思想锦上添花,更富有魅力。他一生从未离开过唐诗,不但读、诵、吟、赏,而且还亲自批阅评论,时有独到见解;在他的著作中经常引用唐代文学典故和词汇;他的文风也深受唐代散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以诗意化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情景交融之画,其中,灵动、多变的线条为重要的审美对象。它不仅是诗歌构图的关键要素,而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饱含着唐代诗人复杂、深邃的情感,也反映了唐人的审美趣味及唐代的历史风情。文章按照从植物到动物再到人的线索来对唐诗中的线性之美进行梳理、分析,植物选取柳意象,动物选取鹭鸶意象,人集中关注女性的细眉意象,借此管窥唐诗的深层审美意蕴,以充分挖掘唐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根据互文性理论,我们可以将唐诗经典与后世与它产生联系的文学经典看成是一种互为经典的关系.唐诗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后世各种文学样式的创作或直接或间接都受其影响,其影响具体表现在诗文、小说戏曲等多个方面.后世这些文学作品与唐诗经典一起形成一种“共生效应”,在实现自我经典化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唐诗经典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唐诗是最能够体现唐代文学水平的优秀代表,也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顶峰之作。在唐代众多的诗歌流派中,边塞诗就是一朵奇葩,其生动地展现了边塞诗人们的精神风貌,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其时的精神状态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至今留下两千多位诗人的五万余首诗歌,大多数诗人与酒产生了不解之缘,唐代诗酒文化达到了千古难及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唐代的酒文化精神在唐诗中自然有充分的体现。因此,品读唐朝诗歌不能离开酒,了解唐诗中酒文化的内涵,对于了解唐诗将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时代强盛的最重要标志,盛唐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盛世之巅的最本质因素.即是高度和谐。盛唐文化的这种和谐的核心要素,是其它时代和其它文化所不能比拟的。比较李杜而言.王维诗歌似乎更能够体现盛唐盛世的社会本质。诗歌的最高境界是意境的成熟,是意境的生成,以此观王维的地位则是至高无上的。王维生当盛唐盛世,其诗以意境创造的“极致”,实现了对盛唐盛世的最本质、也最传神的艺术传载,创造出超以象外的艺术极境,孕育了中国艺术最纯正的和谐精神,成为和谐美的最生动标本.成为艺术再现盛唐盛世的诗歌经典。  相似文献   

12.
郡望指郡姓所出之地,兼具地缘、血缘属性,是构成家族门第的要素之一。唐世重门第,故俗重郡望,同时唐代亦崇文,尚郡望与尚文学的观念必然交互影响,彰显着唐代文学的士族化特征。重郡望观念对文学的影响不但体现在文本表达、文学思想等文学创作方面,也渗透到文人题名、文集编撰、文学集会、修谱立碑、干谒进文等各类文学活动中,在文人日常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而唐代女性诗人对唐诗的兴起和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唐代女诗人的数量和她们的艺术成就都是在封建社会中绝无仅有的,而在唐朝之前,女性文学创作者却是凤毛麟角。唐代女诗人创作的兴起以及繁荣有着它特殊的时代因素。  相似文献   

14.
唐人思想解放,眼界开阔,既有面对现实的社会担当精神,又善于反思历史,以史为鉴,促进了咏史怀古赋的繁荣。唐代又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时代,咏史怀古赋吮吸着时代文化艺术营养,以开放兼容的艺术视野,融通诗赋文章的题材和技巧,在表现对象上进一步开拓发掘,艺术形式上努力创新,形成了崭新的艺术风貌,成就斐然,成为唐赋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5.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变革绮靡的宫廷诗风,为唐代诗歌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然而,纵观今存十余种"唐人选唐诗",仅《搜玉小集》选其诗一首,其他唐诗选本均未提及陈子昂。我们通过分析各种"唐人选唐诗"的选本发现,选者编选诗歌的范围、理论依据及诗歌传播上的限制等是陈子昂诗被忽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唐传奇与古文运动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历来观点各异。有肯定的,亦有否定的。应从古文运动兴起前后的两个时间段来看二者的关系。古文运动兴起之前,传奇文以其散文的形式和通俗的内容,为古文运动开路;古文运动兴起之后,进一步推广了散文的形式,其"道"的内容给传奇文增添了写实精神,而传奇想象、虚构等创作方法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古文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在中晚唐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开始发端。古文运动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逐渐影响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加之借古讽今的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形成了饶有特色的中晚唐历史小说。在中晚唐历史小说和唐代咏史诗中,主人公的感慨通常是作者自己思想感情的流露,唐朝诗人对安史之乱的体会尤其深刻,这在中晚唐的历史小说中也有所反映,朝廷的腐败以及劳动人民所受到的创伤是小说和诗歌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使得中晚唐历史小说同咏史诗能够融为一体,并且有唐一代,诗词盛行,小说从中汲取营养也非常合乎时宜。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歌发展至贞元后期,一部分诗作中出现了求奇求怪的趋向,到元和,形成了怪奇诗派。从表面看来它和当时朝廷推重的典雅诗风截然不同,但在本质上它们有相似处——求新求变是他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作为台阁诗风的代表,权德舆提出了"善用故而为新"文学主张,并多方探索寻找诗歌新的发展空间。文章从权德舆、孟郊等的诗作入手,分析唐诗由盛至中的发展变化,进而指出,贞元年间,唐诗的变化是广泛的,其中已经有了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萌芽。  相似文献   

19.
唐诗中的典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是语际转换过程中的主要难度所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对于典故的处理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许渊冲教授翻译的《唐诗三百首》在翻译界得到普遍的好评,其中对典故的处理技巧有其独到之功。对许译唐诗中典故的翻译技巧做出分析归类,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典故的翻译提供可鉴之资,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张九龄的《感遇》诗是对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有广泛和狭窄之不同,在艺术手法上有"兴寄"和"比兴"之差异,在诗风上有古奥和蕴藉之别,语言上又有质直朴素和清新秀丽之分。导致这些区别的原因主要是他们人生经历、仕宦沉浮、文学思想以及个人人格上的差异。他们的《感遇》诗影响了盛唐诗人的诗歌创作,为"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歌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