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74岁高龄的贾志敏老师,站在讲台上神采奕奕,字正腔圆,对学生循循善诱,丝毫感觉不到岁月带给他的沧桑,反而给人一种深沉与厚重。他手握一支粉笔,站在三尺讲台前,穿梭于学生中,或弯腰或会心一笑,无声润物。这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者,一位永远谦卑的前辈,一位深爱学生的老师。虽然只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带给我们的却是最朴素、最精彩的语文课。本节内容是五年级的《古文今译》,这是一则小古文,只有短短38个字。贾老师用工整漂亮的字书写在黑板上(没有加标点):一人家贫,卖画以度日。一日作画,一年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A3):27-28
对比人教版语文教材,会发现统编版语文教材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统编版教材在三上就大胆地出现了一篇小古文(第24课《司马光》),而人教版的小古文只在第三学段一共出现了四篇。由于统编版教材首次出现小古文,再加上面世时间不长,所以对统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的尝试成为很多教师想要"啃一啃"的硬骨头。笔者有幸聆听了徐吉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的教学,本文将循着徐老师小古文教学的思路从古文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实施等方面略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并要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写作能力,这些要从一年级抓起。金雁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突出了这一点。]师:(出示板贴画)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一棵大松树和一棵小松树,小朋友们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老师边说边板贴大、小松树画,板书课题)生:愿意!师:那就赶快翻开语文书,读一读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读课文)[评析:教师以富有趣味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板贴画,形象直观地导入新课,不仅…  相似文献   

4.
小语教材第8册第7课《苦柚》是大家十分喜爱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才700余字,却有27个自然段,显得比较散,学生读起来不太习惯。怎样教学呢?我们请了三位老师在研讨会上分别作课。A老师分四步教学:一自读,二交流,三赛读,四练习。具体的做法是:第1步:让学生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自读课文,她告诉学生:读懂了什么,就在书上标一标,在本上写一写,也可以在黑板上写一写。第2步:课文基本读懂之后,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大家补充订正。第3步: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赛读,然后在全班赛…  相似文献   

5.
本组教材包括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一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读写例话”和一个“积累运用”。本组教材的两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菊花》浅近平白,流畅明白;三篇课文《爬天都峰》、《动手做做看》、《一次成功的实验》都是写小朋友生活的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和重点训练项目“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本组教材的教学应重点指导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以读感知,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养成边读…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8课《借生日》。师:(导入)同学们,你们会唱《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吗?生:会唱。(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高声齐唱)师:看来同学们都对生日很感兴趣,都会唱这首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借生日》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将生字多读几遍。(学生开始读课文,基本上是以齐读的形式进行的,能在书中“画出生字”的少。然后老师又要求学生俩人一组互相读一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学生时有将生字读错、将句子读断的现象)反思这是一则典型的“学生主体式”…  相似文献   

7.
《古代寓言二则》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六组(这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组课文)的一篇课文。本课有两篇古代寓言 ,一篇是《矛与盾》 ,一篇是《郑人买履》。选编这两篇文章 ,旨在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古文 ,初步了解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 ,初步感受古文遣词用语的凝练、精要之处。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 ,读起来琅琅上口 ,但由于学生是刚刚开始接触古文 ,所以注意指导学生练习读通顺仍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之一。《矛与盾》———教育人们说话做事不要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教育人们做事情不要教条主…  相似文献   

8.
正统编版教材新增了小古文这一文体,填补了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古文的空缺。如何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读懂小古文,爱上小古文,初步掌握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呢?笔者认为小古文课堂教学不妨"朗读、理解、品味、背诵"四步走。一、朗读:感受灵动优美的音韵小古文音韵美,节奏美,行文美,情趣美,  相似文献   

9.
五年制小语七册第3课《草地夜行》是一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课文。文章情节生动,形象感人,可读性强,学生爱读。同时,它是本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重点课文。为使学生既受到文章思想感情的陶冶,又完成基本技能的训练任  相似文献   

10.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作业素材 ,只要改变观念 ,敢于创新 ,多动脑筋 ,就可以产生既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又让学生兴趣盎然的作业。一、写一写当学生读懂了一篇课文 ,明确了文章的中心之后 ,我经常让他们写一些小片段。例如 ,学完《丰碑》这篇课文后 ,我布置了作业 :给牺牲在云中山的军需处长写一段碑文(这里长眠着这样一位军需处长。)又如 ,学了课文《只有一个地球》 ,学生知道了地球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让他们每人写三条环保标语。(还天空蔚蓝 ,还流水碧绿。)二、画一画小语教材中有许多写景的课文或古诗 ,这些文章美丽…  相似文献   

11.
古文中的通假字数量不少,情况也比较复杂,是读懂古文的“拦路虎”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课时遇到的一大困难。一年来我结合教学,从所用教材(郭钖良等编《古代汉语》)中搜集积累通假字二百多对,经分析整理,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结合实际进行讲解,取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学中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六年制第九 册共有24 篇课文。看图 学文2篇,讲 读课文16篇, 阅读课文6 篇:《卢沟桥的 狮子》、《鱼游 到了纸上》、 《黄河是怎样 变化的》、《高粱情》、《圆明园的毁灭》。教材按组编排,共编为7组。教材编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篇的训练为重点,继续编排读写训练项目。 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开始进行篇的训练。围绕篇的训练,本册教材安排了6个读写训练项目:“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注意积累材料”、“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3.
罗小燕 《辽宁教育》2010,(1):108-109
[设计意图]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编者选编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意思,读懂人物特点,读出文言文味,感受文言文带来的兴趣,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读懂一篇篇课文,而且要使学生学会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前者是“读懂”,理解课文;后者是“会读”,掌握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  相似文献   

15.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首次出现古文教学内容《司马光》,这是首篇以课文形式出现的古文,需引起重视。结合古文特别的表达方式,教师教学时应考虑学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小古文的特点,学习诵读小古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低年级学生读懂课文的首要标志是阅读课文后能大体说出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教材编排时课后练习一题都是从这一要求出发设计的。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第一册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后一题有三问:谁在雪地里画画?它们都画了什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这三问就集中体现了大纲、教材对一年级学生读懂课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背景介绍:《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写的是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全诗不长“: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诗句虽然简单,但要一年级小朋友真正读懂全诗,尤其是了解“顺水流“”树木密“”鱼米乡“”画中游”等词句的意思,有一定的难度。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执教老师觉得:除落实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一目标外,更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8.
<正>统编本教材中篇幅短、浅显易懂的小古文数量达到了15篇,相对人教版教材数量大大增加。但在学习中,小古文却成为了小学生学习的一座高山,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难教、难学、难懂、难用”的境遇,文言文教学还是“以讲代学”“以读代讲”为主,学生忙于读课文、记词义、记译文。可视化小古文学习策略灵活地运用导图、图片、符号等呈现参与者的多元思维,把小古文学习先降低难度和减少维度,再构建新维度,为小学生学习小古文搭建了直观、有序的“梯架”,同时也给小古文课堂提供了多元化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1.充分利用教材.上出情趣。《蜘蛛织网》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黄老师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性.利用课中的这只小蜘蛛来组织教学.使课堂充满情趣:在导入阶段.老师出示卡通小蜘蛛.让学生跟小蜘蛛打招呼.学生和中的小蜘蛛一下子就亲近了.在不知不觉中就喜欢上小蜘蛛了。在提出教学要求时,无论是读课还是学生字.  相似文献   

20.
都说季羡林先生写的东西朴实无华,可你不一定能读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怀念母亲》。文章不长,我读了好多次,以为一目了然,以为枯燥无味,觉得他说的就是大白话,就是在实实在在地讲述,讲述他对两个母亲的怀念。于是课堂也是让学生找找“从哪里看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圈画勾点,却始终走不进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