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通过运用韦努蒂的翻译策略,旨在探究该纪录片饮食文化的翻译。结果发现,异化策略被更加广泛的运用到题名、菜名、和节日习俗的英译。研究表明,对饮食文化采取异化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并且体现中国不断崛起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先民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关于饮食方面的资料,使我们看到了祖先的饮食习惯和方式,在饮食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逐渐形成了饮食文化,这一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礼"进入饮食,由"礼"来规范饮食活动。从《诗经》中的饮食礼仪活动和饮食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来讨论《诗经》中的饮食文化,能使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先民的生活状况,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包含大量有关饮食的诗篇,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的饮食观念和饮食文化。主要有:追求美的饮食,娱乐身心;讲究阴阳平衡,以饮食益生;饮食思礼,以亲和人际关系,是中华健康饮食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老残游记》作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国内外广受好评,但深究其文本内涵,却不是"谴责"一词可以简单囊括的。以往学者往往就小说的政治性、意向隐喻以及叙述视角等方面进行研究,却对文本所呈现出的区域饮食文化特点及其所传达出的社会内涵等方面关注较少,而在这背后蕴含的,则是长期以来不同地域的人在长期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内涵和风俗多样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的饮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以食为天,旅以食为先。在“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中,饮食居于首要地位。饮食文化地旅游业发展有潜在的促进功能,研究二者关系,采取措施,将会收到相得益彰之效果。  相似文献   

6.
《史记》中的宴会蕴含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和礼仪规范,深度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和演化。其中,从宴会中的肉类、瓜果蔬菜类和酒类食材,到宴会中的宴席礼仪及饮酒文化,都有翔实的论述与记载。这些宴会饮食在反映社会历史演变、显示民族风貌多元性和构成人类文化的有机部分等方面,展现了《史记》饮食文化在历史演变中的重要意义,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陆文夫的《美食家》通过描写各具形态的市井民众,反映了1980年代社会转型中世俗化观念建立的曲折,折射了上世纪80年初社会转型历史的丰富性与驳杂性:革命与世俗相互纠缠,最终却沉落于世俗的泥沼,以“平等”“高尚”为名的对多元趣味的统一合并与尊重差异允许各阶层有自由选择空间构成了革命与味觉的奇妙辩证,嗜好美味的天性遭到革命、政治、文化观念的收编与规训,其实质是对身体本身的贬抑,而对于身体自然感觉的强调,正是社会走向“世俗化”的前奏.  相似文献   

8.
满族,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是重要的成员之一,自古以来,我国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人一起,培育着中国古代灿烂的饮食化和现代饮食明,但是,由于每个民族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地域和信仰的不同,在古代饮食化和现代食明中,又都保留着各自的特点,并且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9.
《舌尖上的中国》大型电视纪录片,能够在当今引起轰动,其原因在于用影视媒介特有的形象性、快捷性、大众性、声画一体化的优势,通过对一个人、一个家庭和一个村庄这些微观元素的记录和书写,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背后都洋溢着朴实的气息,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片子里那些辛勤劳动、有着质朴笑容的人们,组成了这个国家最重要最真实的存在。而让每个观众如身临其影地“参与观察和体验”,更具有亲切感,易于接受,较好地实现了中国文化等宏大主题的当代表述。  相似文献   

10.
《礼记》饮食与礼仪规范性主要表现为规定饮食礼仪、尊重长者、克己待人,节制饮食。《礼记》饮食思想所反映出的尊重长者,宽于待人,严于律己,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札记》强调人之饮食要乎时序,从而能更好的保养身体,健康成长。《礼记》对于以人为本,呵护生命以极好的借鉴。《礼记》饮食文化提倡的孝道,对于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尊社会风气的形成以一定的向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广西钦州作为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物产和别具一格的饮食特点。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古迹和遗址的探究、当地文化的分析等方式,对其饮食文化发展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以期解释清楚现今钦州地区丰富多彩、多民族性和多地域性的饮食文化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舌尖上的中国》以其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和高质量的字幕翻译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国观众的注意。中式菜名的翻译研究能够对其中的特色美食的文化背景进行拓展,同时探讨多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运用,对提升饮食文化方面的翻译有所帮助,从而通过推广饮食文化向世界介绍中国。  相似文献   

13.
《舌尖上的身份:美国南方女性小说中的饮食、自我与社会》是一部体例较为规范的学术著作,选取的是当代食学的重要分野——文学饮食研究领域,此书为文学批评视角下的饮食文化研究提供了借鉴:一方面,透过五部于20世纪40—80年代由美国南方女性小说家创作的饮食书写探讨美国南方社会,研究其文化传承和地方特色、社会交往和人情世故、身份认同和社会层级、地区饮食文化的挑战与演变。另一方面,总结了文学饮食研究的价值和难点,即基于田野调查法,以跨学科的视角探讨食物在社会和文化中的角色是值得尝试的研究路径,同时从海量文学作品中挑选合适的材料是文学饮食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笔者谋划编写出版历时24年的《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丛书》将于2014年内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丛书原以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11个饮食文化区位各一分册并一综合卷的12册组成,计划600万字,而目前只能以10册的略写本形式付梓。丛书的编写坚持中华食学研究"十三亿人口,五千年文明"的"大众餐桌"基本理念与原则。是以人类或民族食生产、食生活的地理、自然、文化地域要素制约的"饮食文化圈"理论认知中华饮食史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四大高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有几个历史阶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在中国饮食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记录了魏晋士人的逸闻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典范。同时,《世说新语》中还隐含着不少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特色,这些特色具体表现在节庆饮食、待客礼仪、养生保健和饮食与权力等方面。从这些饮食文化特色出发,不但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世说新语》的文化内涵,还能够看到中国传统的礼仪体制和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7.
徽州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徽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徽州的许多食点也久负盛名,它的开发利用对黄山旅游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相比,现代远程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为依托,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形式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94):4-5
本文对高校模式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阐述,深刻剖析了办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并对办学模式改革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的出版,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学界的一大盛事。该书以饮食文化圈为理论框架,将中国分为东北、中北、西北、京津、黄河下游、黄河中游、长江下游、长江中游、西南、东南、青藏高原11个饮食文化圈,按照时间顺序对各个饮食文化圈进行了详细的、全面的研究,加强了对饮食文化中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因素的研究,强调饮食文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新航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