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动手操作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力。如在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时,笔者通过让学生自己推导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并让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后,笔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推导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同原来的圆柱体的体积及表面积相比是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圆柱体的表面积"被安排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中,教材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圆柱体表面积的探究过程,把握面积的模型建构,达到对表面积的熟练推导最终学以致用。如何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飞跃,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为此我积极引导,稳步推进,从猜想到操作再到结论,以至实践运用,步步为营,将建模思维进行到底。一、激活经验,建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阶段,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的内容很丰富。如何让学生掌握好几何初步知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连续七届毕业班的教学实践中,我利用简单的代数式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取得较好的效果。教材安排的教法分三个步骤完成:(1)求圆柱体的侧面积;(2)求圆柱体的底面积;(3)求圆柱体的表面积。此种方法,仅用数字来表示各量之间的关系,缺乏概括性,学生容易混淆。针对这  相似文献   

4.
圆柱表面积计算是小学几何形体教学上的难点之一。石老师在教这一内容时,先将自制的一个圆柱小模具让学生观察,并指出这就是一个“圆柱”。接着将它展开,让学生看到它的表面积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上下底的两个圆面积构成——这是直观。之后,教师又把一张自制的圆柱表面积示意图——一张普通白纸的挖空图贴在黑板上,白纸黑底,极为分明。教师借助这件自制的简易教具,引导学生弄懂了圆柱体的表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以及与圆的周长、半径和直径的相互关系,导出了圆柱体表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便展开了给出各种条件求表面积的计算。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适时地让学主动手制作,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京圆柱体表面积”一节课时,讲解究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利用提前准备好的纸板、剪刀、胶带,在课堂上制做一个圆柱体模型。这节课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苗先,学生感到新奇,情绪高涨,精力集中,参与意识强,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制做圆柱体模型的过程中,学生明确7圆柱体是由一八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侧面、两个相同的圆形底面组成,强化了学生对“求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制做的过程,但是感知事物的过程,学…  相似文献   

6.
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节,教材提供的教学过程是:先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再算底面积,最后计算表面积。这样教学,由于已知条件的变化而带来数量关系的变化,使计算步骤明显增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而且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圆柱体表面积的一般求法是学生通过对直圆柱体的观察,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 底面积×2。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灵活地掌握知识,还可以采取拼凑的方法,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另一公式。如下图: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对圆柱、圆锥的特征有了很深的认识,能熟练计算圆柱体积、表面积、侧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往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倒水或倒沙的实验,得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以旧引新,让学生主动感知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些与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一)认知技能 1.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学会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3.初步了解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例1、例2。(五年制十册、六年制十二册)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圆柱体形状的实物,或用硬纸试做一个圆柱体。教学过程:(主要过程及步骤) 第一步:圆柱体的认识。讲台上放有长方体、正方体、直圆柱体、斜圆柱体、圆锥体等。①让学生从中挑出所认识的形体。②指导学生从直观教具中认识圆柱体的各部分名称,并认识圆柱体的平面图形。③学生互查自制的形体是否是圆柱体。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立体图形的教学中,应通过各种途径讲清形体知识、公式的来源,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下面是我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的做法。怎样进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呢? 因为学生在学习圆柱体表面积时对圆柱体的外形和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讲授前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一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知道,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很麻烦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工人叔叔只量三个数据:C(圆柱体的底面周长)、r(圆柱体的底面半径)、h(圆柱体的高),然后用下面这个公式,便很快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常规方法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下面小丁老师要介绍的是一种求圆柱体表面积的“巧”办法,大家看看,是不是算得又快又好呢?例求图1所示的圆柱体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相似文献   

14.
从两个教学案例探讨数学任务驱动学习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呈现两个“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教学案例,通过比较与分析两个案例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阐述数学任务驱动学习的含义和特点,以及如何让学生在形成数学知识的同时,生成更多的数学学习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性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5.
“表面积”的概念,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的依据。学生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就可“无师自通”。因此我在教学时把揭示概念的内涵作为重点,计算方法则让学生自行解决。 首先让学生观察一组木模,有柱体、锥体和球体,默数它们外部各有几个面?各有什么形状?如四棱锥体(不讲名称)有五个面,四个面是三角形,一个面是正方形。圆柱体有三个面,二个面是圆的,还有一个面的形状看不出,我不作说明,只说以后你们会知道的。看毕,要求想,可以看出什么道理?学生得出结论:物体的形状不同,它们外部的面个数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教学活动,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会学”知识。我在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教学中曾做过这方面的试验,收到一些效果。下面谈谈我对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教学过程的安排。要计算圆柱体侧面积,关键是要让学生弄清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长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条件,宽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条件。我紧紧围绕这个关节,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去寻求算理。教学前,我要求每  相似文献   

17.
<正>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数学呢?一、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份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计葬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葬方法,注意简葬,提高计葬迷度。如: 1.已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是钊合米,求它的狈俪积和表面积.  相似文献   

19.
[课例简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体侧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对物体表面积的含义和圆柱体的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本课的内容又和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本课宜采用“操作感知,引导发现”的方式进行导学.  相似文献   

20.
王文雅 《中国教师》2013,(20):11-11
<正>其实,"变异理论"早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本文旨在通过两个教学片段揭示"变异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一、一元硬币是圆柱体"认识图形"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认识圆柱体,即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及描一描等方法,对圆柱形物体的共同特征产生感性的认识。当我拿出一个一元硬币时,全班没有一个学生认为它是圆柱体;当我拿出10个一元硬币摞在一起时,学生都认为那是圆柱体,因为上下两个面是大小一样的圆形,且从上到下一样粗。这时,我拿掉2个一元硬币,问学生:"这时还是圆柱体吗?"学生回答:"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