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积极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感知的材料和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丰富的数学表象,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在《三角形的认识》课的教学设计中,突出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知材料,主动构建知识。  相似文献   

2.
张仁祥 《贵州教育》2010,(13):42-42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思维形式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的,而形象思维是借助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而产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4.
想象是人们通过观察所得到的丰富表象和已掌握的旧知识、旧经验组合的结果,也是人脑对已有形象(表象)加工、改造形成、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形象思维的重要形式。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和富有创造性的条件。然而,对想象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是否也具有如此的巨大作用,这在一些教师中间还是一个没有完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中要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感知、观察、比较活动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经验图式,建立起知识表象,抓住知识的本质属性,促进数学知识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用好用活“直观法”■洪琴如“教育学”中直观性教学方法是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知识,并使认识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直观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  相似文献   

7.
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以感性认识作基础。如果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能在脑海中建立起生动直观的物理图景,形成历历在目的鲜明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物理知识就比较容易。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强调“要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知识创造条件”。应用直观形象帮  相似文献   

8.
直观教学是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提高认识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直观教学可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相似文献   

9.
数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化”是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探索反思,得  相似文献   

10.
鲁元渊 《考试周刊》2013,(92):164-166
影响学生知识的认识过程和提取过程的因素很多,其中表象活动在学习和认识活动中具有独特的桥梁作用。不同的表象类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提取有效性有密切的相互关系。本文即对此作了调查,以便教师在科学教学中选择更有效的表象类型活动教学,并能更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提取表象信息。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主题意识,为其提供广阔的参与时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在建构认知表象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形成想象空间,达到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由眼前的知识、情境联想到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引起知识间的迁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认识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元素,形象思维本质上就是表象的运动变化和改造。表象的运动变化和改造可分为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掌握数学定理、理解计算法则等一般都需要建立在相应的、一定量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而且要经历把感性的认知在脑子里反复思考的过程,然后再借助一定的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对知识的一般认知表象,抽象出知识主要的本质特征或属性,形成概念。从一道检测题出发,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处理好具体与抽象的矛盾,才能帮助学生消除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学生掌握数学概念,要以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经历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教师应组织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后感知建构,在建构后丰富表象,在实践后提升感悟。  相似文献   

15.
探索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发现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计量单位的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体验,实践活动的时间可以因内容而灵活安排。除了依据教材的顺序把实践活动安排在新课后之外,还可以将实践活动分别置于新课前、新课中,或是将三者结合。新课前安排是为了初步感知,增加体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新课中安排是为了准确感知,丰富体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新课后安排是为了强化感知,巩固表象,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赋予小学数学教学的使命不单单是让小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指导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和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学具操作便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既获得了直接的感性知识,建立了鲜明的表象,  相似文献   

18.
想象是对大脑中储存的来自生活的经验和知识的经验所构成的各种表象的加工改造 ,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 ,想象就是创新 ,想象能力就是创新能力 ,一个人的想象能力的高低决定于大脑中储备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表象的合理建构、表象的清晰度 )。所以 ,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其大脑中表象的数量不断增加 ,表象的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当从不断充实学生的表象数量 ,不断改善学生的表象质量这个物质基础入手。仅仅依靠学生的生活实践来丰富表象 ,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  相似文献   

19.
“位置与方向”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6页的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这为本节课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奠定了基础。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学生对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和丰富的表象积累。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使学生在观察、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由眼前的知识、情境联想到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引起知识间的迁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认识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元素,形象思维本质上就是表象的运动变化和改造。表象的运动变化和改造可分为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