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花》(五年制第十册4课、六年制第十二册7课)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通过养花实践,作者亲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既是作者养花的切身体会,又是课文的中心。教师可紧扣这一中心组织教学。一、通读全文抓中心  相似文献   

2.
《养花》是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而后写成的脍炙人口的佳作。文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方法,如全文的“总—分—总”结构:衔接一、二两段的过渡句;三、四两段中,句与句的因果关系;五、六自然段的对比描写特色等等。教学时应紧扣这些特色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同时,把握住文章的结构。一、揭示课题导入课文板书课题,同时提问:许多人都养花,但养花的目的都不相同,有的是为了美化环境,有的是为了赚钱,有的是为了陶冶情操……那么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养花又是为什么呢?学生齐读第一节,并从中找出答案[作者养花是当作生活的一种乐趣,板书:养花目的,乐趣]。作者养花的乐趣是什么呢?[引出中心]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读了著名的现代文学家老舍的文章《养花》,因为我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慕名已久,所以,读得更带劲、更仔细、更深入。《养花》这篇文章叙述了老舍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  相似文献   

4.
初看《养花》这个题目,我以为是一篇写养花的日记。可经过仔细认真地阅读,才知道这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含有深刻道理的课文。课文中“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句话,的确是一句千真万确的真理。陶行知曾经说过:“滴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的标题为《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该标题突出了散文逻辑性、抒情性的特点。但如何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此特点尤其是“气脉”还须作进一步的研究。笔者以该单元首课《六国论》为例教学尝试如下:  相似文献   

6.
1.导语。“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郭沫若给蒲松龄的高度评价。我们这篇小说写的是?“促织”(学生答)”。讽没讽刺贪官污吏?“讽刺了(学生答)”。通过一只小虫子也能讽刺贪官污吏。可见蒲松龄确实是位高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松龄先生的小说,去领略这位高人为我们创造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月光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册)是一篇老课文,这样的课文在教材中数量不少。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课文怎样教出新意,闪耀出新理念的光芒?我在执教该课时,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猜“断断续续”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读到这里,学生提出疑问:“琴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呢?”这是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表现。我对学生说:“老师也感到很奇怪,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①可能是贝多芬离茅屋较远,琴声传来时忽高忽低,有一种断断续续的感觉;②可能是钢…  相似文献   

8.
《月光曲》一文意蕴深邃,情感浓郁,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它通过叙述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过程,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音乐家美好的品质,要教好这篇文章,重要的在于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音乐家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月光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册)是一篇老课文,这样的课文在教材中数量不少.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课文怎样教出新意,闪耀出新理念的光芒?我在执教该课时,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将相和>是一篇传统课文,我已教过数遍.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我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发现有不少不符合新课标精神的地方.后来在上此课时,进行了新的探索,效果颇佳,体会到只要转变观念,老课文也能教出新意来.  相似文献   

11.
用所记叙的事情作标题,十分醒目;不说种花、栽花,而说养花,文字间含有一种亲切、爱抚的感情。我爱花,没成为养花专家,  相似文献   

12.
《观潮》(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13课)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它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诗一般的语言,用“总——分”式结构全篇,生动逼真地再现了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读之促人振奋,感人至深。教学本文,要紧扣“奇观”抓“三美”,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导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白杨》(五年制八册第3课)记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教育并希望自己的子女  相似文献   

14.
在92年天津市青年教师“希望杯”竞赛中,我们选择《孔乙己》为教学篇目,在教法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受到好评。我们的做法是:确定恰当的切入点,选择最大效益的知识点,形成教学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5.
我们伟大祖国风光秀丽,名山胜境星罗棋市,流泉飞瀑不胜枚举,诗人作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咏赞诗文。就说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郭沫若题诗,老舍撰文,表现了无比热爱的一往深情。我们认为,教学《趵突泉》,可以采用“引诗、作比,悟解”的方法进行,让学生拓宽视野,积极思维,效果也许更好。引诗郭老游览趵突泉,陶醉于自然美景,兴致勃勃地挥毫题诗:  相似文献   

16.
<正>收录在鲁迅小说集《彷徨》第一篇的《祝福》,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的宠儿。无论教材如何改变,《祝福》依然犹如常青树一般屹立不倒。这虽然使得本篇文章传播面广,为人们所熟知,却也难以逃脱大众审美疲劳的宿命。这也在一方面成为《祝福》语文教学的桎梏。如何让《祝福》的教学不再陷于传统的模式,我们也许要对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研究。一、《祝福》的解读初探在听过许多《祝福》的公开课,在互联网上搜索《祝福》的教  相似文献   

17.
《将相和》是一篇传统课文,我已教过数遍。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我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发现有不少不符合新课标精神的地方。后来在上此课时,进行了新的探索,效果颇佳,体会到只要转变观念,老课文也能教出新意来。一、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据此,我改变了原来老师讲得多、内容分析多的毛病,坚持以读为主,将读的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读的训…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各种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创没情境,把学生引入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去,让学生既有所知,又有所感,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第十册新增课文《养花》,通过一些平凡小事叙说了“我”为什么养花,养了什么花,怎样养花,以及养花的乐趣。文章清新流畅,情趣盎然,象一朵开放在生活沃土上的绿菊,淡雅、高洁,别具风韵,表现了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同志对生活的灼热的爱。课文有七个自然段,按作者的写作思路,可归纳为五个意义段。  相似文献   

20.
我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早有耳闻,他的著作我也读过一些,像《八只小猫》、《趵突泉》等。不愧是名作家,他的作品读起来总是那么自然、亲切和实在,像《养花》,平凡中有伟大,朴实中有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