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书库于一九六四年七月购入一部题为“文富堂梓,《绣像二度梅全传》之说部,现藏于该馆。此堂刻本,不见著于孙楷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郑振铎《西谛书目·小说类》,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等各家相关书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泰国曼谷(塔瓦苏吉)国家图书馆访书,得睹小说《绣像杨文广征南》一种,兹介绍其书如下:《绣像杨文广征南》,无名氏著,石印本,上海章福记书局刊,刊年未详。书标题为《绘图杨文广征南》,版心题《杨文广征南》。原书4册4卷24回,现存卷一、三、四。开本14.2×9cm,有图,无界,四周单边,半叶20行,行48字。书的详细回目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熊成冶刊本概况《三国志演义》熊成冶刊本,二十卷,每卷十二节,共二百四十节。现残存八卷, 卷一至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卷三至六、卷十九至二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藏。熊成冶刊本,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失载。此外,一些外国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例如金文京《〈三国志演义〉版本试探——以建安诸本为中心》、《三国志演义的世界》、上田望《〈三国志演义〉  相似文献   

4.
《今古奇闻》乃晚清一部短篇白话小说集,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下简称《孙目》)及江苏社科院《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下简称《提要》)等书记载,存世有三种版本,一为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东壁山房原刊本,二为光绪辛卯(1891)北京坊刊本,三为光绪辛卯(1891)铅印本。笔者查阅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东壁山房原刊本,书为聚珍版,凡六册,扉页题“上元王寅冶梅氏选”,扉二有牌记“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孟夏开刻”,卷前题“东壁山房主人编次,退思轩主人校订”,前有序言,署“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夏四月上…  相似文献   

5.
靠旗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现存关于靠旗的最早材料,是同刊刻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绣像说唐全传》和《绣像说唐后传》中的人物绣像。在旗子数量上,靠旗从清代乾隆、嘉庆时期四面与六面旗子的并行不悖,变为道光以来四面旗子的独存垄断;在旗子形状上,靠旗在乾隆、嘉庆时期虽然以三角形居多,但同时存在方形。四面三角形之形制的靠旗,因最能发挥舞台表演功能,遂渐成定制,时间约在清道光年间。靠旗产生和演变的戏剧生态,是清代乾隆以来剧坛变化造成的戏曲舞台装扮艺术的大发展。靠旗虽是舞台上的小物件,却可体现出戏剧史变革的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小说研究的兴起,民国学者编制了数量可观的通俗小说书目。这其中绝大部分书目已为当前学界所掌握,但仍有一种重要的小说目却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直尘封于民国的报刊中不为人提起,这就是黎锦熙先生的《史传演义举目》。《史传演义举目》上承黄人的《小说小话》,下启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是民国通俗小说目录发展的中间环节。《史传演义举目》作为"第五库书目提要之一"直接服务于黎锦熙的语言学研究,在客观上却推进了通俗小说目录的变革,反映了一种学科外力对小说研究的影响。这对当前开展跨学科研究实践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列国志》 兹根据《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四册第六十章 《新列国志》完全撇开了旧本的《列国志》而另起炉灶,杂糅《左传》、《国语》、《国策》、《史记》诸书而冶为一块,几无一事无来历。他恣意攻击着旧本《列国志传》的浅陋,把什么《怜潼宝》,《鞭伏展雄》诸无根故事皆一扫而空,诚然是一部典雅的讲史,而小说的趣味却便也为之一扫而空。 《新编批评绣像后七国乐田演义》讲史小说,自开辟以来以迄宋代俱有志传,如《新刻按鉴编纂开辟衍通俗志传》至《大宋演义中兴通俗演义》皆有明刻本见于著录,唯《后七国乐田演义》一书…  相似文献   

8.
《中国状元全传》博采典籍,搜罗宏富,凡能立传者,一概收入,共收录状元382人,其中,文状元366人,武状元13人,附录大西国武状元一人,太平天国武状元、女状元各一人,隋、唐,至明清,每个朝代的状元传之后,又附以状元表。这是迄今为止收录状元最多、最全面的书。  相似文献   

9.
由于社会矛盾及变革、小说内部的发展趋向、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等因素的影响,时事小说成为明末清初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现存作品有:记述魏忠贤专权祸国的《警世阴阳梦》、《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皇明中兴圣烈传》、《祷杌闲评》;记述辽东战争的《镇海春秋》、《辽海丹忠录》、《近报丛谭平虏传》;记述李自成起义的《新编剿闯通俗小说》、《新世弘勋》、《铁冠图》;记述江南民众抗清的《海角遗编》、《海角遗篇》;全面反映上述事件的《樵史通俗演义》;还有记述万历间徐鸿儒起义的《七曜平妖全传》。时事小说集文学性、新闻  相似文献   

10.
据孙楷第编《中国通俗小说书目》(1933年初版,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明清小说部乙著录:“《驻春园小史》六卷二十四回,存,清乾隆癸卯(四十八年,1783)刊本,藏大连图书馆(戈按:春风文艺  相似文献   

11.
《太平广记》卷三八录“李泌”一条,言出《邺侯外传》,宋曾■《类说》卷二录二十五条有关李泌事,言出《邺侯家传》。又商务印书馆排印本《说郛》卷七、宛委山堂本《说郛》卷一一三分别收录《邺侯外传》一卷,清钱谦益《钱注杜诗》中亦屡次引用《邺侯外传》文,台湾昌彼得《说郛考》一书,对《邺侯外传》有如下说明:  《古今说海》、《历代小史》、重编《说郛》卷一一三收有《邺侯外传》一卷,题李繁撰。其书盖自《太平广记》卷三八录出,与《家传》实非一书,而作李繁者,非也。  昌氏考定《家传》与《外传》并非一书,《外传》作者…  相似文献   

12.
对明人刻书,后人多有指责。清学者黄丕烈在《校元宋提刑(洗冤录)》中说:“明人喜刻书,而不肯守其旧,故所刻往往戾千古。”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七中说:“明人刻书,有一种恶习。往往刻一书而改头换面,节删易名。如唐刘肃《大唐新语》,冯梦祯刻本为《唐世说新语》。”明监本《史记》,  相似文献   

13.
台湾陈益源先生在《〈姑妄言〉素材来源初考》一文中,向我们披露了清代奇书《姑妄言》的有关信息:清雍正八年(1730),约达百万言的一部长篇艳情小说《姑妄言》在中国成书,书由辽东文人曹去晶编撰批钝翁总评。这部堂堂巨著,清代诸家藏书目及禁毁书目不见记载,刹、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也未著录,在中国整整湮没了二百年之久,直到本世纪中叶,始知全伙二十四册(每册一卷,每卷一回)使存于俄罗斯。据俄藏全抄本(姑妄言)的发现者李福清教授指出,(姑妄言》是俄罗斯天文家斯卡奇洛夫(1821一1883)于道光H十八年至咸丰九年间M8…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中叶,通俗小说是从上而下,由文人而书商而日渐喧哗的。历史往往具有某种反讽的意味。自明洪武、永乐以来,统治者曾采取种种措施来钳制通俗文艺的发展,然而,《三国》、《水游》却首先刊行于都察院与武定侯郭勋府等处,这大抵是金圣叹所说的“乱自上作”。自《三国》、《水游》出,又有文人争相传诵,这便引起了民间书坊注意。一些书贾(书坊主)开始卷入通俗小说的翻刻,翻刻不足,加以编撰。嘉靖三十一年,书贾杨涌泉敦请熊大木将《精忠录》演为“辞话”,“庶使愚夫愚妇亦识其意思之一二”(《大宋中兴演义》熊氏自序)。可以说,…  相似文献   

15.
欧阳脩《新唐书·艺文志》补充、修订《旧唐书·经籍志》,存在三种文献来源,合《旧唐志》本身,《新唐志》实际由四部分组成:(一)《隋志》,即贞观见存书;(二)《旧唐志》,即开元见存书;(三)《崇文总目》等,即以馆阁藏书为主的北宋见存唐人书;(四)史传文献所载唐时所当有书。其中(一)(二)共同构成了《新唐志》的"著录"部分,而(三)(四)共同构成了《新唐志》的"不著录"部分,并对"著录"部分进行了修订。《新唐志》力图反映唐时藏书、著述之盛,综合了贞观、开元可以考知的官府藏书,补入了北宋犹存的唐人著述,更据史传文献推求了唐时应当有的著述。而根据《新唐志》讨论某书存亡与卷帙增损,甚至认为《新唐志》所载系北宋确有其书、实存其卷,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唐韵笙评传》一书是为东北京剧界伶王、与周信芳、马连良并称“南麒北马关外唐”的唐派艺术创始人唐韵笙立传,作者并未见过唐先生。唐先生已驾鹤西游二十多年,几乎没有留下多少艺术资料。从零开始作者四阅寒暑,跑遍半个中国,寻访百余知情者,终于完成了唐先生的全传、艺术论、年表,演出和创  相似文献   

17.
闲话演义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做了一件很有气魄的事,上起炎黄二帝,下迄五四运动,把如此浩大绵长的一部中国历史,组织编写而成《五千年演义》,都十五本,共四百三十余万言。是书《前言》谓之为“是一套有统一布局、分头执笔、多卷合成的丛书”,“系统地反映了”  相似文献   

18.
上海古笈书店去年发现了一卷唐朝人抄写的《卜筮书》。这是一卷隋唐以来各史艺文志和官私诸家目录所没有著录的古代佚书的残卷,共约六千余字。卷首题“卜筮书第廿三”,可见全书的篇幅是比较大的。通篇字体秀劲有力,即从书法艺术上来看,也是很值得珍视的。全卷纸张细薄光洁,虽历一千二百余年而纸质坚韧未变。这一残卷曾流入日本。它曾印入罗振玉的《吉石盒丛书》中。是罗氏居日本时从一书店中购得的。影印时附有罗氏跋文,说:“卷中别搆字甚多,与六朝碑版合,凡丙丁之丙皆作景,白虎作白兽,而隆字不缺笔,乃初唐  相似文献   

19.
《石遗室诗集》是晚清诗人陈衍(1856-1937)自选的诗歌别集。目前学界一般都认为陈衍有"《石遗室诗集》十卷,补遗一卷,续集二卷",比如2001年陈衍的后人陈步等人编纂《陈石遗集》,其中收入《石遗室诗集》一书,即收入上述共十三卷诗作;又如近年来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中,"陈衍"小传也只  相似文献   

20.
李燕 《出版参考》2010,(11):34-34
《戴小桥全传》是我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的代表作之一。书中的主角是一群活泼、热闹,甚至有点浩浩荡荡的小学生,书里写的正属于这个年龄的孩子们拥有的日常生活故事,也写着属于他们的“玩的童年”的快乐,还有游戏里的想象力和智慧。从世界儿童文学的层面观看,《戴小桥全传》应该归属于其中的“淘气包”一类,在这一类之中,法国的《小淘气尼古拉》同样出色并行文于前。因而人们常常把《戴小桥全传》和《小淘气尼古拉》联系起来,认为戴小桥就是“中国的小尼古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