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早期,世界上建立了代表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组织中最先进的联合体,这就是国际大城市图书馆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etropolitan Libraries)简称INTAMEL。协会诞生之后,为图书馆信息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国际大城市图书馆协会1927年成立于苏格兰爱丁堡,总部设在荷兰海牙。创建该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高标准,鼓励对优秀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理解的广泛传播。它遵循以下原则:自由获取信息的原则,支持想象自由和言论自由;无论个人、社区和组织在社会地位、教育程度、文化,以及经济状况上有何差别,他们在信…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文局最早的前身,就是与人民共和国同时诞生的“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作为庆祝外文局50周年的序幕,已定1999年6月22日在局“会友礼堂”举行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盛会:“国际新闻局老兵座谈会”。自从热情洋溢的邀请信发出后,海内外的反应十分强烈,信件、电话、传真、电子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青年的生活环境和外部舆论环境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日益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Z世代”已成为全球网络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国际舆论场需要更多中国青年的声音。要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国际传播青年人才需要具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高语言、选题策划和跨文化传播能力,并培养全媒体的思维方式。作为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外宣媒体单位,打造国际传播青年生力军,要着力提高青年的政治素质、多路径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专业能力和健全全媒体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在对外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中发挥出青年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国内主流媒体的海外记者站点数和驻外记者数量迅速增加。如何在全新的全球传播生态中,创新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与解读中发出中国的声音,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国内媒体的海外记者队伍的体制和机制上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人员数量与国际一流媒体相比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驻外记者的专业素质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对于建  相似文献   

5.
在传媒领域里,报刊是出现最早 也是最为广大受众接受的第一媒体, 在整个传媒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世界报刊的种类浩如烟海,为跨文 化交流和信息传递起着不可或缺的作 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报刊的传播效 果,国际社会发起并成立了一个专门 针对报刊发行的国际组织——国际报 刊发行促进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ir-  相似文献   

6.
张瑜 《文化交流》2004,(2):41-43
2003年12月3日晚上,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大大的红色条幅悬挂在出口处的显眼位置,几个漂亮的女孩捧着大束鲜花,不时地踮起脚尖向远处张望,扛着照相机、摄像机的记者早已严阵以待……“出来了,出来了!”远远地,两个身材修长的年轻人拖着拉杆箱走了过来,他们俩就是今天人们热情欢迎的主角——杭州歌舞团青年舞蹈演员王永林、金艳。在刚刚结束的白俄罗斯国际现代舞大赛上,他们两人凭着一支双人舞《F》,捧回了大赛唯一的金奖。前来接机的杭州歌舞团团长邓京山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像这种级别的比赛还是第一次派代表参加。而更让他开心的是…  相似文献   

7.
正4月16日至20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全球化智库组织的"国际青年中国行"活动第一站到达贵州。来自巴西、喀麦隆、中国、德国、印度、韩国、英国、美国等8个国家的智库、媒体、企业等领域的在华国际青年英才走进贵州,了解贵州在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情况。国际青年参访了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探索国际科技合作的机遇;前往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了解贵州是如何运用数字经济进行精准扶贫,造福当地人民;参访黄果树瀑布、坝陵河大桥及桥梁科技馆,了解贵州的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国际青年还前往遵义市花茂村,探索中国绿色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蓝盾”是与“红十字”对等的文化名词。1954年《海牙公约》规定用“蓝盾”这个符号标注于文化遗址处, 使它们免受由于战争冲突引起的攻击。 1996年,国际蓝盾委员会(The In- 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Blue Shield)简称 ICBS 成立。国际蓝盾委员会致力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免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威胁, 由四个非政府组织机构组成,分别是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纪念碑和遗址协会以及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国际蓝盾委员会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媒体报道国际新闻的困境,不仅是记者层面的问题,也是生产常规、媒介环境维度的问题。提升中国新闻媒体的国际报道力要从微观层面提升从业者职业素养,通过思维转变与职业认同建构完成从驻外记者到全球记者的转型;从中观层面完善报道机制,优化国际报道的管理机制与模式,从从业者与机构制度两个维度探讨完善中国媒体的国际报道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与世界对话"活动是由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联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和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系列品牌活动,活动的主要参与人群为国内的大学校园媒体记者,活动旨在为国内的大学生记者打造一个与国际高端政治家、企业家、学者以及各国青年领袖交流沟通的平台,以期让大学生媒体记者进一步了解世界,报道世界,并向世界展示新一代中国青年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世界的图书浩如烟海,与此相关的图书馆数量也相当可观,为了加强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国际上成立了许多与图书馆相关的国际组织,其中尤以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规模最大。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简称“国际图  相似文献   

12.
马小前 《职业圈》2013,(35):121-123
青年员工作为企业的生力军,其良好的状态与面貌将使企业一直充满生机和活力,是企业发展重要的有形和无形资源,更是企业中促进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一支主力军。掌握企业青年思想动态,关注企业青年生活,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13.
一家子全“玩”陶艺 虽然生活在太湖边的小县城浙江长兴雉城,但青年陶艺家钱樟法却常有上海、杭州、南京及国外喜欢陶艺、紫砂人士的拜访,一些国际性赛事和会议也常邀请他参加。就在去年5月,他应邀向在日本举行的2008年日本美浓国际陶艺展寄去了作品《溪水源源》;接着又收到9月在西安举行的第43届国际陶艺协会大会的参会邀请。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首次举行的大会,钱樟法的作品通过筛选将参加“精品”展……  相似文献   

14.
与报道本国事件不同,驻外记者在报道国际新闻时面临比国内报道更多的挑战.需要突破传统思维,避免受外媒牵制,力争使国内读者对复杂的世界有一个清晰、客观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2006年9月25日下午,2006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综合业务部主任杨立、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局长朱仲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务部副部长周学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燕公度、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有、江西省景德镇市市长虞国庆、景德镇市委宣传部长陈长庚等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6.
《对外大传播》2010,(11):39-39
近日,由中国翻译协会和北京市外办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暨大型国际活动语言服务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郭晓勇、唐闻生、施燕华、  相似文献   

17.
浙江天台山女儿姚沁,从130多个国家的162名参选佳丽角逐中脱颖而出,在美国一举登上了“国际第一小姐”的宝座,成为有史以来华裔小姐获得如此殊荣的第一人。 不久,她从美国出发,受当地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等著名团体的邀请,遍访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欧洲诸国,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被誉为“美的使者”、“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日报》撰文称她为“和平大使”。  相似文献   

18.
2023年4月12日,第二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成功举办。中外青年、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代表围绕“新时代·炫青春·向未来”这一主题,就“青年如何做好沟通中外友好的使者”“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文化之都赋能青年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青年蕴含巨大力量,是文明交流互鉴事业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全球发展的生力军。新时代国际青年期待发展、拥抱发展,在北京找到了赋能自身发展的平台和机遇。  相似文献   

19.
刘军 《对外大传播》2011,(11):19-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驻外记者的人数逐年增加。具有民间身份的中国驻外媒体及其驻外记者是中国驻外人员中与驻在国各界接触最直接、最密切,最方便,也是最深入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树立中国国际形象中发挥的作用越发凸显。然而,由于种种原凶,中国驻外媒体的声音还不够响亮,尚未形成一股力量来展现其实力和存在。要使驻外记者有效发挥其对外客观、公正地推介中国的作用需从以下儿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国际传播体系的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高端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自2009年开始,我国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复旦大学新开设了国际新闻传播硕士专业,旨在培养"新一代的驻外记者"。目前,各个学校的具体培养方案仍在不断探索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设计国际新闻传播硕士课程谈谈看法,以期能对该项目的长期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