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科教材编排讲求"文道结合",以正面的形象对学生进行良好品质教育.因此,在语文课本中安排了许多正面的形象,目的是感受人物的品质,在学生道德认识中注入良好的道德内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我从多次听课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把学生放在课文主人公的对立面,让学生与人物进行"反比",我认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降低了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批评教育学生时,你想批评的学生在吗 有的班主任抱怨自己经常进班,发现问题也进行了纠正、引导,但同样的问题仍然会发生,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然原因可能很多,其中有一点班主任往往会忽视,你想批评的学生不在批评现场。比如,学生常常会迟到、早退、旷课,班主任发现后,会立刻到班进行批评教育,有时还十分严厉地给学生上了一堂说教课。  相似文献   

3.
批评也艺术     
身为人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当,不仅不利 于受批评者认识错误,而且会挫伤他们 的自尊心,引发逆反心理和敌对意识,给 以后的教育工作留下隐患,甚至影响学 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批评也要讲艺术。 一、批评学生要给"台阶下"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但是尊重学生并不 是不批评学生。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连一 句批评都没有勇气接受,将来又如何面 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这种一味迁就、 信马由缰、放任自流看上去是尊重了学 生,实际上是使得学生从小是非不分,弱 化了耐挫力。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23):173-174
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它通常通过对人物生平事迹和小故事的叙述,来向学生进行传递某种思想或情感。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效果甚微,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我们要摒弃传统的"你应该……"、"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等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我们要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利用情境教育构建文章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收获和感想。  相似文献   

5.
小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是通过讲授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些大事件,著名人物,使学生获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但教师在教学中对历史课本中的生僻字词不应忽视。否则,就会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障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做好如下几点:一、注意字形,读准字音历史课本中有一部分带有注音的字词,教师要坚持让学生拼读,并简要分析字形,解释字义。遇到笔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常常会看见一些"黄色泡泡圈",其一般附在图片人物之上,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的世界,让学生学会自主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用好"黄色泡泡圈",能提高语文课本的生动性,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即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用疑问的方式思考、感悟、探究。  相似文献   

7.
批评的艺术     
一、要善意忠告学生   学生做了错事或犯了纪律,班主任要心平气和加以引导,以忠告代替批评,因此要创设一种教育环境,让学生感到你是在真心帮助他.在亲切平和的气氛中帮助学生认识到所犯错误的危害,耐心开导启发,这种忠告开导式批评会让学生心服口服,能自觉知错改错.如此:有位学生因计较教师提意见而顶撞了教师,当时我把他带到办公室,然后关切地和他谈家常,并顺势问了他一个问题:"当你父母发现你有错误时怎样呢?"……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本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写人记事的课文很多。这种类型的课文如何实施教学?从阅读的角度来说,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读懂人物。要读懂人物不外乎要读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  相似文献   

9.
批评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然而,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却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其效果适得其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那是因为这些教师从心理上不愿意学生犯错误,甚至畏惧学生犯错误。因此,他们常常想尽各种办法避免学生犯错误;如果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就会立即采取自认为有效的各种措施批评教育学生,并且希望通过批评教育,杜绝学生再次犯错误。在这种心理影响下,教师就难以做到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就会运用急功近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不科学的批评教育,这样自然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教育方法失当,往往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隔阂。这种心理障碍如不及时排除,会使学生产生压抑自卑心理,或消极对抗情绪,甚至会发展到公开拒绝教师正当要求,阻碍教育的顺利进行。避免和消除学生情感障碍,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讲究批评艺术,避免情感障碍的产生。 批评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在实施批评时必须对方式、方法进行斟酌、取舍,在心态上做到三个控制。第一,情绪控制:发现学生的错误行为时,  相似文献   

11.
姚栋萍 《文教资料》2007,(36):152-153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之不理,有的甚至采取反抗的态度。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看待中学生所表现的这种逆反心理,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呢?我认为应该从思想上引导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用宽广的胸怀去面向全体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以真诚、纯洁、无私的爱,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因担心答不对问题而挨老师批评,因而不敢大胆地举手发言。针对这种启而不发的情况,教师必须尽量做到多肯定、多鼓励,少否定、少批评,让学生树立信心,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目的。对待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对”或“不对”来评判,评判应注意因人而异,如果是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即使他答错了,教师也要给予鼓励。老师一鼓励,学生便会信心倍增,有了信心,便有了兴趣。让学生模仿文章中人物的对话、动作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人物对话,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  相似文献   

13.
正批评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时常用的方式,但批评多了、批评过了、批评狠了,学生便会产生"批评免疫抗体",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但教育不只是一味地批评、斥责、怒骂,更需要善意的提醒和真诚地帮助其分析犯错的根源,由此及时指导学生改正错  相似文献   

14.
正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免不了会批评学生。然而有的班主任喜欢采取狂风暴雨般讽刺、挖苦式的批评,殊不知,这样做会深深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恰当展现自己的柔性之美,充分显示独特的个性品质和人格魅力。因为柔性批评是冬天里晶莹的冰、洁白的雪,是糖衣良药。班主任用"柔性"去感化学生,就可达到批评不留痕、润物细无声的效果。1.让批评与爱相伴俗话说"用人取其长,教人责其短"。教育是爱  相似文献   

15.
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教育艺术。批评学生时,用语一定要适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巧妙的批评艺术,是通过宽容、补偿等手段,给学生以内疚的体验,以诱发学生悔改的动机;巧妙的批评艺术,可以促使学生对错误行为产生羞耻心,引导学生把自省、改错看作是进步的新起点。批评教育学生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没有对学生全面、透彻准确地了解,批评就会失去针对性。对于性格各异的学生,批评教育时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在此,仅概抬五种加以剖析。一、暗示式批评法对于性格内向或胆小、不爱说话的学…  相似文献   

16.
不仅是学生,老师在生活中也会迟到,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客观情况无法避免。面对经常迟到的孩子,我们可否把他们的这种行为别太当回事呢?不久前,我在"人教论坛"上看到一篇叫《"糊涂"艺术》的帖子,意思是说:有一个平时不曾迟到的学生迟到了,老师没"按惯例"批评他,而是让学生主动向老师认错。就这种教育方法来说,这位老师能因材施教,说明比较讲究教育艺术。但一个"按惯例"却让我有一股想为迟到  相似文献   

17.
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学生心服口服;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学生口服心不服;有的教师批评学生,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而适得其反。由此可见,批评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作为教育管理者,只有讲究批评教育的艺术与方法,使批评变得"美"一些,才能真正起到批评教育的作用,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徐大驰 《广西教育》2014,(29):62-62
正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免不了要批评学生。然而,有的教师喜欢讽刺挖苦学生,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达不到教育的效果。笔者认为,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采用柔性化的批评方式,通过"柔性"的批评感化学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让批评与关爱相伴学生乐于接受批评的前提是获得教师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都会犯错,对此,教师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19.
审视我们的一些课堂教学,仍然缺乏生机和活力,甚至缺乏应有的人性和理智。一是关注优秀学生的表现,忽视对顽皮学生、学困学生的教育,眼中心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是课堂观众、听众;甚至歧视特殊学生,把他们安排在自以为很合适的座位上,成为"课堂边角料"或"讲台伙伴",任其"孤芳独放",这种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异样的风景"屡见不鲜。二是重视管教和纪律约束,甚至充斥批评与责备,轻视启发引导与赏识激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3年第9期刊登的《批评的艺术及功用》一文,介绍了十四种批评的方法及功用,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但教师要真正领略批评艺术的真谛,还需要掌握一些批评的心理原理,使批评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下面介绍十二种批评的心理效应及具体策略。一、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由第一印象产生的作用。第一印象是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能在感知者心中保留较长时间,且不易改变。教师在对学生的感知过程中,也会产生这种印象。如某生给教师留下好的第一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