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挂枝儿》的由来及成书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挂枝儿”又名“打枣竿” ,这一点王骥德在《曲律》卷四《杂论》已明确说过 :“小曲 [挂枝儿 ]即 [打枣竿 ]。”现代学者都倾向于“挂枝儿”与“打枣竿”同调异名的说法。如 ,赵景深在 30年代就已断定 :“《挂枝儿》……与《打枣竿》实是一物的两名。”[1 ]关德栋在《挂枝儿序》中说 :“‘打枣竿’和‘挂枝儿’等曲调名 ,实是一种基本曲调的异名。”[2 ]他们的依据都是王骥德“挂枝儿即打枣竿”的明确断语。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如 ,沈德符说 :比年以来 ,又有 [打枣干 ]、 [挂技儿 ]二曲 ,其腔调约略相似 ,则不问南北 ,不问男女 ,不问…  相似文献   

2.
篷[sa] 《广韵》入声洽韵:“扇之别名”,山洽切。《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夏日之裘,无用于己。”折扇叫~扇。 (血客)[k‘a] 《集韵》入声陌韵:“呕也。《国语》‘伏弢~血’。”乞格切。(入声读如上声。) ①咳:咳咳~~的|~得吓死人。②喻指胡说:瞎~|~血。 (?)[xa] 《集韵》平声麻韵:“喉病”,许加切。嘶哑:喉咙~了|~喉咙。 喥[to] 《集韵》入声铎韵:“言无度也”,达各切。罗嗦叫嘀~。  相似文献   

3.
用“清澈”而不用“清彻”《现汉》:“[清澈]清而透明:湖水一见底。也作清彻。”《新华》只收“清澈”。《大词典》均收,未分主次。词频统计:清澈443,清彻4。宜以“清澈”为规范词形。(参见“彻底”条) 用“情愫”而不用“情素”《现汉》:“[情愫]<书>①感情:朝夕相处,增加了他们之间的~。②本心:真情实意:互倾~。‖也作情素。”《新华》《大词典》均以“情素”为主条。《辞海》只收“情素”,注  相似文献   

4.
[故态复萌]故态:老毛病;复:又,再;萌:发生。指人的老毛病或坏习惯又犯了。含贬义。“故态”不能写作“固态”。 [正]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种情况,有的属于反革命分子的活动,……有的属于唯恐天下不乱者的破坏,有的属于剥削阶级残余分子的故态复萌。” [误] 《女子世界》1985年第8期第35页:“遗憾的是,好样不长,她又固态复萌……在赌友的引诱和丈夫的影响怂恿下,又进了赌场。”  相似文献   

5.
《山西晚报》2004年12月9日第12版发了一则热线报道:小学二年级课文课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腊梅”变成“蜡梅”,学生家长和语文老师对此感到疑惑,并且担心学生以前学的是“腊梅”,现在改为“蜡梅”,到升学考试答题时该写哪一个才算正确呢?学校不同,使用的课本也会不同,小学生们所学的祖国语言文字也不相同,怎么办?类似情况还有很多。《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以下简称《现汉》)293页:叮咛同‘丁宁’。”951页:“[旁皇]同‘彷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310页:“[丁宁]现在规范词形写作‘叮咛’。”977页:“[彷徨]……  相似文献   

6.
?4688,永乐大典:4094,《永乐大典》:2101,元丰:1726,金刻本:878,王震:844,《元丰类稿》:673,点校本:637,天禄琳琅:619,《宋史》:390,曾巩诗:388,少师:341,《曾巩集》:331,《宋诗纪事》:285,《全宋诗》:282,侍郎:267,鉴湖:255,《四部丛刊》:255,蔡州:229[1] 江蓝生.助词“似的”的语法意义及其来源[A].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江蓝生.从语言渗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A].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C]…  相似文献   

7.
本刊1995年第一期发表了《用9单独做循环节带来的田惑》(文[1])以及《如何看待循环节为9的循环小数》(文[2])两篇文章。文[1]中指出:“用9单独做循环节,将破坏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法则”,也会导致“小数的分类出现的错误”,从而建议“不用9单独做循环节”。文[2]是针对文[1]中提出的问题的解答,笔者  相似文献   

8.
教育人物     
[蔡兴蓉小档案] [生日]:1964年4月2日 [供职单位]:湖北省钟祥市实验中学 [教学专著]:《我不能沉默》 [人生哲学]:生活是思想造成的 [教育理念]: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梦想]:让孩子他妈也喜欢读书 [蔡兴蓉管窥] 此公是众所周知的“另类”教师。2002年,湖北电视台曾以“另类教师蔡兴蓉”为题对他进行过专题报道。所以者何?迂也,怪也,犟也。迂:一次边读书边前往邮局,结果是把信投入了意见箱  相似文献   

9.
[原文] 《康别传》云:孙登①谓康曰:“君性烈而才俊,其能免②乎?”称③康临终之言曰:“袁孝尼④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⑤固⑥之不与⑦。《广陵散》于今绝矣!”[说明] 选自《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所附的《嵇康传》。这段文字是裴松之为写嵇康事迹的一段正文加  相似文献   

10.
谢昌翌 《语文知识》2002,(10):17-17
为了表达对人思念的殷切,人们常用成语“一日三秋”来形容。但这个成语如何解释,却见仁见智,说法不一。请看下列释义: 1、[一日三秋]形容对人思念之切。三 秋,三个秋天。《诗·王风·采葛》: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三秋]义项②三季,九个月。《诗 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 兮。” 以上见《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9年7月修订第1版)。 3、[一日三秋]形容思念的殷切。语出 《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 秋兮。”  相似文献   

11.
[二四]耍赖,放肆,恣意妄为。元·高文秀《遇上皇》杂剧《赏花-'时》:“则为你一貌非俗离故乡,二四的司公能主张,则他三个人狠心肠,做夫妻四年向上,五十次告官房。”《董西厢》诸宫调《满江红》:“红娘闻语,吸地笑道:‘一言赖语,都是二四。’”[二五]指阴阳与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清·曾国藩《居敬箴》:“天地  相似文献   

12.
网络沉迷及其矫治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沉迷是网络带给人们的“潘多拉魔盒”,是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上的一个新问题。本文试图对网络沉迷及其症状作些剖析,并提出矫治策略。一、网络沉迷的症状及危害按《辞海》[1]的解释,“迷”为:沉迷于某种嗜好,“沉迷”则为:执迷不悟。《汉语大字典》[2]上的解释,“迷”为:①困惑;迷乱。②迷路;不辨方向。③沉醉于某一事物,“沈(沉)”为:迷恋;沉溺。《辞源》[3]上的解释,“沉”为:溺於所好,“沉迷”为:专心致志、陷溺。笔者还查阅了《心理学百科全书》、[4]《当代心理学手册》、[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  相似文献   

13.
[策划者]湖北十堰东风公司第六中学:贾红[项目创意]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项目名称]生命诚可贵[时间范围]2004年9月到10月[参加人员]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语文教师一人[主要活动]查找资料,设计活动,完成书稿,总结交流[过程描述]一、综合性学习的设想高一年级第一册三篇课文: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史铁生《我与地坛》、川端康成《花未眠》,这三位作家的三篇作品的主题都显示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并且都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也显示了要热…  相似文献   

14.
贵刊去年第九期刊登了《“小时”不可写作“时”》一文。对文中的观点,本人有些不同看法。1984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在该命令“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表4中,公布了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表中关于时间的“单位名称”一栏中,把“小时”写成“[小]时”,对于这种写法,在表后的附注2中有所说明:“[ ]内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扬州方言词语选释》本刊1990年第4期91——99页的续篇,体例同前。 [刀螂子]螳螂。 [刀鳅]泥鳅的一种。 [刀鱼]鲚鱼:‖李斗《扬州画舫录》里有这么一句活:“瓜洲深港出~”。《扬州散记》159页 [叨咕]小声地、絮叨地说话:别~了,睡觉去。 [倒的]糟糕的;坏的;令人讨厌的:好好一个东西,被那一个~死霞子玩啊玩的玩了得坏它了。 [倒头]①人死:这个恶棍今个大早~翘辫子了。②引申为该死的;糟糕的;坏的;令人讨厌的:这个~东子东西,哪块好啊?‖你那些~经有什么用!现在消灭鬼子要紧。《挺进苏北》65页  相似文献   

16.
听课札记     
曾令锡 《教育文汇》2003,(11):36-37
发问的价值含量与科学性[教例1] 讲读《天上的街市》。板书题目后,示幻灯街市图景。师问:“同学们,这是哪儿的街市?”[评] 明摆着呢,有什么值得问的?这样的发问是没有价值之问。[教例2] 讲读《春》。开讲第一自然段。师问:“同学们,春天是怎么来的?”[评1] 简直吓人一跳。分明是一个艰深的天文学问题,让学生怎么作答?倘照课文答成“春天是在盼望中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第四册附录《容易用错的成语一览表》中说成语“故伎重演”的“伎”常被误作“技”。其实,“故伎重演”和“故技重演”都是正确的。《现代汉语词典》:“[故技]老花招;老手法:-重演。也作故伎。”《汉语大词典》释“故技重演”为:“谓再度玩弄老花招。技,也作  相似文献   

18.
笔者教读《庄子·逍遥游》时,发现了一处重要的阅读障碍:“汤之问棘”问的什么内容。课本未注,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未作补注。这样,此句如何贯通上下文,也就不得而知了。课本注解提供的信息很少:“[汤]商朝的开国之君,子姓,名履。[棘]商汤时之贤人。《列子·汤问》篇作‘夏革(ji)’。”只知“汤”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刊《古今汉语同形异义词语例释》一文,值得商榷或须补释者有: 一、[不足]《例释》云:“古:不值得,不可以。”“今:不充足,不满(指数目)。”实际上并不  相似文献   

20.
出自《孟子》的二则短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下简称《得》文和《生》文)如同并蒂花开,形态不同,但芳香一样,一直为人传诵不衰。细加品味,两章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首先看它们的共同点内容上,两章俱体现了孟子的治国之道。《得》文阐发“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展开了作者行仁政的政治思想:行仁政者“战必胜”。《生》文表明孟子在造就卓越人才和治理国家等的主张:“生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