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创设意境,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表演课精彩片断。  相似文献   

2.
一、整体感知,读出一件事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位“神”,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生(齐):开天辟地。师:相信大家一定已经知道,这篇课文是个什么类型的故事?生:神话故事、,(板书:神话)师:非常好,它是一个神话故事,请记住这两个字,这是我们这节课所有讨论话题的起点。它是一个“神话故事”,一起读一下——生(齐):神话!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一讲?生:有一个神,他昏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以后看见他周围黑乎乎一团,就拿斧子,板斧朝黑暗的混沌劈去,然后变成了世界。  相似文献   

3.
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理解课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演、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材分析《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十课的课文,写了丹顶鹤美在壮观、美在色彩、美在整体、美在自由与关爱,表现了作者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其间也传递了一种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信号。课文辞藻优美,刻画清新,可读性强,欣赏性高。二、教学目标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丹顶鹤的特征,感受丹顶鹤的立体美丽。三、教学重、难点抓住"美丽"二字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真正欣赏和体悟丹顶鹤的立体美,提高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课前准备词卡、昆虫头饰、CAI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这节课,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继续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采集昆虫。二、学习第二行词串(一“)田野”。1.导入:咱们到了,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田野)2.观察画面,理解“田野”的意思。这一块一块的就是稻田,有田有土的地方就叫田野。3.指导朗读,读出田野的广阔。(二)学习“树林”。1.观察,说话。小朋友们请看,田野旁边有什么?(课件出示:田野旁出现一棵树)2.观察画面,理解“树林”的意思。大家接着看,一棵树、两棵树……许多树木连成一…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2.能对课文中出现的各种词语进行正确的辨析,并且会还用。  相似文献   

9.
10.
《考试周刊》2016,(63):174-175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渐渐"说话。3.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和种类。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从语句中体会人物在不同环境下说话时不同的情感。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三、四年级的习作教学要求和新理念是:"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这个要求,我在上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习作8作文指导课时,注意激发学生编写童话的兴趣,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上的几幅图,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编写童话故事,把故事内容叙述清楚,初步学习编写童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课文第3课教学目标:1.读出古诗的韵律,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初步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10个生字,理解新词,美读课文,熟读成诵。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和圈点批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荷花的美以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14.
<正>【设计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应该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要"开阔视野",就要让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正如杨九俊先生说的:"不少教师上课受到许多有形、无形的束缚,课堂相对封闭;应当让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让课堂呈现生机盎然的景象。"为什么课堂要向四面八方打开呢?很简单,课堂的学习主体——学生,就处在一个开放式立体空  相似文献   

15.
孙军 《考试周刊》2012,(93):52-53
【教材简析】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快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小猪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部种下了地,一年后收获了一囤麦子。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第三册《吃墨水》第二课时教案□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中心小学梁晓红教学目的:1.学会“嘴”等四个生字,理解“吃惊”、“没关系”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这句话的意思。进一步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2.运用提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曼谷的小象》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性散文。文章写的是发生在泰国首都曼谷近郊的一个动人故事。课文虽以“小象”为题,实则是写小象的主人阿玲,而打头标示的“曼谷”两字,又赋予文章更深层的思想内涵。曼谷是泰国的首都,试想一下,在泰国首都,一位普通的泰国妇女,在中国旅行者途中遇困之际鼎力相助,这种友好的行为不正表明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可见,本文作者以物(小象)写人(阿玲),以人写情,  相似文献   

18.
胡旭 《中小学电教》2007,(12):114-114
<正>教学目标:1.借助网络环境,理解感悟课文,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对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神往之情。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介绍恐龙的方法进行迁移训练。3.借助网络,拓展常见的恐龙的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第四册《回声》(第二课时)教案执教者张岩指导者薛圣玉丛素娟教学内容:学习四至六自然段教学要求:1.学会“捡、扔、波、荡”四个生字;理解“荡、返、欢快”等词语的意思和课文四至六自然段的内容。2.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