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说《红高粱家族》与电视剧《红高粱》是两个各自独立的艺术文本。电视剧编导采用以重构式为主、建构式为辅的改编方式,在大体尊重小说原著创作意图的基础上,从叙事手段、人物形象到情节运用、人物语言等诸方面,都进行了艺术重构,电视剧与小说相比产生诸多变异。产生变异的原因可从艺术媒介本质的差异、创作主体的艺术修养特长与兴趣、时代文化影响以及受众心理与爱好等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2.
《红高粱》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同时运用复调和反讽等手法,有别于传统的小说。《红高粱》电影是对小说的改编,在叙事手法上也有独特之处:电影在叙事视角和画外音以及视听画面上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富有生命张力的艺术世界。小说和电影以各自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了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小说有着独特的风格,其中许多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而这种改编会引起许多变化。以《倾城之恋》为例,它既被改编为电影,又被改编为电视剧,具有代表性。从故事情节的变化、作者导演风格的不同、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这三个方面可以比较出《倾城之恋》从小说到电影再到电视剧的变迁,从这种变迁中又可以看出小说、电影、电视剧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呈现故事时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从1986年小说发表,到1988年电影上映,再到2014年电视剧热播,《红高粱》业已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图腾与美学景观。在一次次成功的跨媒介传播中,《红高粱》的创作主体们无不在其特定的文化符号中注入自己独有的体验和思考,这也是其始终能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探讨从小说到电影、从小说到电视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上)》2010,(4):159-159
莫言的《红高粱》曾经被张艺谋成功改编成为经典之作,但是后来他和影视的结合越来越少。莫言说,小说和改编“双赢”才是成功的,“我和张艺谋的第一次合作《红高粱》应该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因为他的改编这个电影在国际上获得大奖,这部小说的知名度获得很大的提高。后来我们还有一次合作,是一个中篇,《师傅越来越幽默》,后来改编成了一个叫做《幸福时光》的电影。  相似文献   

6.
由先锋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作为中国当代电影的经典之作,屡屡斩获海外电影大奖。张艺谋电影对先锋小说的改编着眼于先锋隐喻性、民族神话及电影化想象等方面,使他的电影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获得新的魅力与认同。  相似文献   

7.
《红高粱》不管是作为小说还是电影都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就,虽然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取材于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但是两者却有着诸多的不同.运用西方形式主义陌生化的研究方法,在时空畸变视角下,从结构方面比较两者的不同,探索电影《红高粱》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8.
《当代学生》2013,(Z1):43
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为电影《红高粱》,主演:姜文、巩俐。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改编为电影《幸福时光》,主演:赵本山、董洁。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相似文献   

9.
先锋小说的先锋性和电影的通俗性本是互不兼容的两种品格,可在当前先锋小说却频频“触电”。为透视这一独特现象,笔者考察了张艺谋电影《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改编过程,意在反思这一现象对先锋小说创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满足精神需求还是新鲜感? 国内有不少"第五代导演"是文学改编电影的受益者,他们往往和原著作者有着相同的历史记忆,都在伤痕文学、乡土文学里表达着对时代的关注和共鸣,并借此实现了电影艺术上的成就.比如,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的《红高粱》让张艺谋在国际影坛一战成名;改编自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的《甲方乙方》,让当时饱受票房困...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以有意味的故事叙事实现了对现实社会的文化重构,并以“他人导向”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从类型学视角探析,青少年对主旋律电视剧价值导向的接收呈现出协商式认同的趋向,青少年从现实题材电视剧中认知社会、反思自我,但也呈现出一定的消极逃避的生活态度,青少年在娱乐类电视剧中体验青春情感和审美愉悦,但也可能陷入情感幻象和消费主义的误区。从社会文化语境出发,电视剧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取向呈现出从一元价值观到多元价值取向的变迁,其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冲突、分化与整合,在青少年价值取向变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电视屏幕上,农村题材电视剧之所以能够突破历史剧、都市情感剧、谍战剧的封锁,占据一席之地,受到城市受众和广大农民的喜爱,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包含的大众文化因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探讨的是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大众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翻译学看影视剧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剧名是影视作品的"第一张名片",成功的译名是票房和收视率的首要条件。前人已从目的论、接受美学、社会符号学等角度探讨过影视剧名翻译,但难免有失偏颇。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把各翻译研究视角囊括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翻译本体生态系统"中,强调译者的主体作用。本文意图运用这一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角度探析影视剧名的翻译策略,并提出剧名翻译的评译标准。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在原作基础上的增删、改变、置换、取舍等变化,既是不同媒介间转换的必然要求,又是各种话语力量在文本中潜暗消长的结果。影视剧《死水微澜》中蔡大嫂与文学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差异,既显示了各种话语力量之间的权力争夺,又增加艺术审美的多维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第五代电影导演代表之一的张艺谋,到目前为止创作的16部电影作品,有12部改编自文学原本,如《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金陵十三钗》等。张艺谋电影多由文学原本而来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张艺谋电影对文学原本的选择是一种尴尬和无奈,张艺谋电影对文学原本改编的"要诀"是对成功与亮丽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Red5是开源的flash流媒体服务器,基于Red5可以实现具有直播、点播、定时广播等功能的网络教育电视台。首先,对网络教育电视台进行系统分析和功能设计;其次,用与Tomcat集成的方式搭建Red5流媒体服务器,Flash视频播放器的选取与参数设定,基于Red5实现网络教育电视台直播和定时广播;最后,实际运行效果表明,基于Red5的网络教育电视台能高清流畅地对校内外直播、点播和定时广播。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网络小说开始向影视行业辐射,对传统文学乃至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受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表现出网络文学强大的开拓力和生命力。网络小说具有数量庞大、题材广泛,海量作品、满足需求,贴近现实、更接地气等显著特征;网络小说比纸质小说能更自由地表达和宣泄个体的思想感情。如何规范网络小说这匹为文学界和影视界所瞩目的黑马,逐步建立符合文学本质、具有网络特点的网络小说改编体系,已成为文学界和影视界一件非常急迫和紧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古装影视剧的视觉文化体现在服装的意境美、音乐的视觉美、语言的融合美以及画面的色彩美等方面,这些影片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都来自于中国自古以来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观众艺术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古装影视剧的制作水平和质量更加关注,这就对古装影视剧的视觉文化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都市影像作为都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载体,直接反映出都市纷繁复杂的文化景观。从当下都市影视文化的景观消费、存在关怀、审美导向出发,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审美维度融于都市影视传播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审美课题。同时,将人性呼唤、伦理关怀作为灵气来填补都市符号消费的空间,将都市影视剧构成一种对抗流俗生存状态的精神存在,也是当下都市影视剧审美获得深度模式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学界对E.M.福斯特的研究都集中在其文学创作和小说理论方面,鲜有人对其戏剧观和电影改编观进行考察和研究。鉴于先前研究的不足,本文将通过福斯特撰写的电影评论、他与友人之间关于戏剧和电影创作的书信往来、以及相关人士对福斯特戏剧和电影实践的回顾,展现福斯特对戏剧和电影看法的转变过程,探讨他对这两种艺术形式所持的审美标准和矛盾看法,以及最终由此产生的对电影改编的否定态度。此外,通过考察福斯特的戏剧观和电影改编观,本文还将从另一个角度来印证其小说理论及小说创作意图,进而说明福斯特在文学批评和艺术思想上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