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篇以南音音乐为主体,通过南音与南戏各剧种及其剧目的人文内涵与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纵与横的深入比较,以更好认知南音音乐在南戏各剧种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从而认识到提升文化意识、妥善保存自己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使其更好地保护和继承。  相似文献   

2.
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泉州南音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具有鲜明的闽南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从泉州南音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传承价值,进而从学校教育、官方南音社团和民间南音社团三方面提出泉州南音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泉州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南音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本次研讨会由主题报告、论文宣读、学术研讨与观摩南音表演四部分组成。学术研究的内容包含南音指、谱、曲综合研究、个案分析、表演研究、曲牌研究、乐谱研究、曲词关系研究、方言问题研究、考古研究、传承与传播研究等,许多研究成果具有独特的创新性,是南音学术届的又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4.
泉州作为南音的主要发源地,当地人民将南音视为乡音。南音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其中更加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文化与艺术涵养,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并且在2009年被联合国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通过泉州南音在小学课堂中的开展,有助于促进南音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针对如何将泉州南音引入小学课堂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泉州南音已实现了传承与教育的结合,并形成了不同阶段的南音教育,学校教育已成为南音传承的坚实基础.但当前南音不同阶段的教育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各阶段教育间也缺乏相关性和延续性.为有效培养南音专业人才,更好地发挥教育传承作用,应不断完善各阶段教育,并构建起良性循环的南音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南音,又称弦管,其发源于福建省泉州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9月30日将其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主要流行于闽南区域,还在港澳台、东南亚的闵籍华人圈被广泛流传.1949年后,南音在政府和广大弦友的支持努力下,南音在教育、展演和传播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的进步.笔者将泉州南音在中国的重大历史性...  相似文献   

7.
王颖 《黑河学院学报》2023,(10):176-178+18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音,是中国民族音乐中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泉州南音作为南音的发源地,其历史悠久,音乐体系完备,艺术特色鲜明。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以及外来音乐文化冲击等因素影响,南音传承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如何做好泉州南音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南音弦友的年龄、师承关系及来源作出分析,进一步总结南音弦友生存的现状,诸如断层现象,文化程度偏低,以及缺乏研究人才等问题,提出南音进中小学,提高重要传承人社会地位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闽南文化以兼容并蓄、爱拼敢赢、重乡崇祖等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日益在被人们所推崇。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南音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宗旨上,从培育闽南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构建闽南高校实践教学机制三个方面探索以泉州南音为切入点的闽南文化融入闽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将是闽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新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南音,是一种古老的乐种.南音的乐律、乐谱、乐器和演唱形式,都保留了唐宋古乐遗制,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的根".2002年5月,泉州南音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正式启动.这篇文章,以一个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视角,展示泉州市长期以来为保护和振兴南音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并就南音艺术的传承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泉州南音乐事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拜馆”为主要活动之一,它是南音馆阁之间往来的礼仪,是超越地域、国籍,交流沟通、促进情感的纽带,有利于推动南音的传承与发扬。本文在查阅、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探讨泉州南音“拜馆”活动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音演唱长期停留在“真声演唱”的层面,缺乏系统、科学的演唱训练,给古老唱腔声乐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将声乐课程切入南音演唱,从学习声乐技术这个层面来提高南音演唱能力。从泉腔特性和南音演唱特点出发,探索泉州南音演唱的声乐艺术,旨在发展南音演唱事业。  相似文献   

13.
南音演唱具有千年历史,它用泉州方言来演唱;在泉州民间音乐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发展、融合而形成,有着独特的韵味。但随着南音进高校以及当代受众音乐听觉的变化,也面临着如何在保留、继承其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南音演唱理应得到更大的挖掘与提高,因为探索南音演唱艺术特点,不但有助于南音艺术自身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助于在挖掘古曲的演唱方法上,进一步提高演唱技巧;改革传统唱法,挖掘南音的内在神韵。  相似文献   

14.
南阳大调曲曲牌《软诗篇》与河南板头曲之间在音乐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在板头曲内有一个以《软诗篇》为母体的体系。南阳大调曲的曲式结构、调式及风格特点对形成河南板头曲这一乐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泉州学80年     
泉州学的发端不迟于1926年,至今已有80年了。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的教授们开了泉州学研究风气之先。吴堃先生是泉州学主要奠基者之一,吴文良先生和庄为玑先生是泉州学研究的代表学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泉州学研究崛起及发展的重要时期,泉州学研究所的成立,对泉州学研究的深入及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音是一种以曲牌为主要音乐表现形式的乐种,与中国传统曲牌有紧密的联系,但其强大的填词性特征和功能在南音曲牌中被逐渐弱化,从相同曲牌不同乐曲歌词篇幅的巨大差异,就可感受南音曲牌的非填词性特征.而笔者以为,南音曲牌体本质已经内化为一种曲牌性思想和规律,南音腔韵的存在即为证明.  相似文献   

17.
现代的“南音”是流布在闽、台、港、澳以及东南亚区域的一种传统乐种。但在古代文献的《二十五史》和《十三经》中,它却有另外的意义表述。历史资料显示现代“南音”与历史上淮河流域的“南音”有着一种渊源关系。历史“南音”的方位性通过江浙一带“清商乐”逐步表现出它的乐种性,为现代“南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了现代“南音”对历史“南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8.
现代的"南音"是流布在闽、台、港、澳以及东南亚区域的一种传统乐种。但在古代文献的《二十五史》和《十三经》中,它却有另外的意义表述。历史资料显示现代"南音"与历史上淮河流域的"南音"有着一种渊源关系。历史"南音"的方位性通过江浙一带"清商乐"逐步表现出它的乐种性,为现代"南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了现代"南音"对历史"南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9.
南音曲牌与唱腔的基本结构中蕴涵着丰富的南音乐学功能,其中南北交类曲牌颇具特色且有学术研究价值。通过以典型的南曲《听见雁声悲》为例,从南音与南戏相互融合的历史痕迹、南音曲牌的基本音乐结构与南音曲牌唱腔的特点,论证探讨南音“南北交”的源流、乐学功能与唱腔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